社造知識庫。KNOWLEDGE
回歸濃情中和里:都市近郊鄉村社區營造之路
解芳芳
發表時間 2017/09/14 20:00
登入

回歸濃情中和里:都市近郊鄉村社區營造之路

0
閱讀人數:2482

背景

鄉村和城市因生產方式的不同往往代表著兩種不同生活方式,鄉村代表了一種鄰里互助的感情親密的集體生活的方式,相對而言城市代表了一種高度緊張的人際疏離的個體主義生活方式。而隨著現代化與城市化的影響,鄉村自身生產方式的轉型與人地分離帶來的推力與城市提供更好的就業機會與生活便利而造成的拉力,使得鄉村人口流失,人口結構的老化、人際關係的逐漸疏離。

都市近郊的鄉村社區面臨的拉力效應更加明顯,面臨被城市化的趨勢。是否這類鄉村社區的傳統生活方式被城市生活逐漸取代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現實?人際的關係只能被動疏離化?

在台中市南屯有這樣一個社區,在大台中都市化的用地蔓延下,仍然保持著濃濃的鄉里之情,多少遊客誤打誤撞走進這裡,發出感歎:哇,都市邊上還有這樣具有人情味的鄉里!

一、中和發展概況

中和社區,位於台中市南屯區,上與鎮平里為鄰,下至烏日區為界,東接楓樹里,西沿筏仔溪,是一處都市邊緣綠野中的鄉村社區。

中和里舊地名,清代稱牛埔莊,日據時期有稱下牛埔仔莊,或稱下牛埔子。傳說此一地帶尚未開墾前是一大塊荒草叢生之地,故附近放牛者常在放牛群聚成習,因此得名。該里居民多以王姓較多,兩年前仍為農業為主,目前新建住宅林立,農地逐漸減少。社區內除王姓設宗祠外,尚建有「成興宮」廟宇一座,主祀三府王爺,「福德宮」一座,主賜福德正神。

社區于1994年成立了中和社區發展協會,發展協會有179人,經常參加社區工作人數約60人。隨著大台中都市化的發展趨勢與社區人際關係疏離的浮現,社區協會理事長蘇明松決定開始社造,營造社區凝聚力。

二、濃情社區社造之路

1)集體記憶的建構

中和社區於102年開始投入社區營造,並在102-106年間多次參與政府以及各單位的競賽。在社區營造的過程中,中和社區以點帶面願景式規劃,取得了諸多成效。

為了重新凝結起鄉里感情,增加社區的歸屬感,避免鄉村的文化的沒落,中和歷年的社造都在挖掘在地的故事與歷史文化,並從最髒亂的地方開始整理,以在地的故事使它重獲新生,逐漸建構起中和的集體記憶與認同感。

最開始是從活動中心開始改造的,將它改造裝飾成牛鋪柑仔店。過去店仔口是鄉村村民聊天休息下棋的熱鬧聖地,是維繫鄰里交往的重要場所。而當時活動中心也是議事開會的重要地方,通過對活動中心的改造,再現柑仔店曾近的熱鬧場景,勾起村民小時候的記憶,同時通過社區故事尋寶去搜集老照片、募集在地故事,成立社區故事班挖掘並保存了社區重要文史資源,使得居民回憶起中和的在地故事,活絡了社區增加了認同感,社區的活動中心也熱鬧了起來。

隨後繼續延續了古早鄉里的故事與回憶,通過髒亂點的整理,整理出兩棵百年梅花樹,並在牆上透過3D浮雕彩繪再現舊時樁頭的場景,也將髒亂的水溝改造成有老人認養的開心農場,提供蔬菜用於給老人供餐。

隨著不斷整理髒亂點,發現社區中的一座位置靠近路口30年荒廢的老房子,萌生了改造老房子的念頭,同時社區也需要一座社區自己的博物館去記錄這些年社區的故事。在過去社造所累積的社區認同下,房主自願將房屋捐出由社區發展協會改造。此時社區協會萌生引進國際志工的想法,希望與青年群體進行交流與對話,並以社區外的視角挖掘社區內容易忽視的社區特質。

社區協會發現社區的入口有個至今仍在使用洗衣坑,有感於洗衣坑周邊缺少置物空間,將路邊廢棄的花壇改造為座椅,也為了增加社區的交流。並採用了馬賽克的裝飾,繪製社區過去水災時很多村民爬到大榕樹上而得救的故事。

2)社會關係的修復

經過幾年的社造中和社區通過挖掘地故事,重新建立起深厚的人地情節了與集體記憶。也建立了深厚的內外人群的聯結,鄉村內部重新連接鄰里間的互助與交往的鄉里情。圍繞改造的社造點,增加了居民間的交流,熟絡的社區居民的關係。

社區中心的活動熱鬧起來,每週三的關懷據點,為社區65歲以上老人進行健康體檢、益智遊戲、健康送餐等。

博物館的閒置老屋也換發新的活力,除了成為對外導覽的必經一站,它也建立了與國際志工深厚的感情,代表著社區融合新生力量協力社造的外部社會聯結。平日里博物館的外面成為放電影的場所,也會吸引周邊的鄉里居民觀賞。社區經常舉辦參訪,展示與交流中和社造經驗成果,宣傳在地意識,同時也積極做公益説明弱勢地區貢獻自己的力量,展示中和最美最濃的人情味。106年帶著社區的老年團、國際志工赴雲霖為弱勢群體送關懷。

在都市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中和社區以生根挖掘社區故事,以在地化的設計去維繫最美的人情,為都市近郊的鄉村社區如何在都市化的衝擊下營造鄉里地方感與歸屬感,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download附加檔案
keyword文章關鍵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