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參與。PLURALISM
社區協力農場規劃的新竹經驗
文/劉晉宏;圖/劉晉宏
(草根意識工作室負責人)
發表時間 2014/07/30 20:15
登入

社區協力農場規劃的新竹經驗

1
閱讀人數:4625

文‧圖/劉晉宏(草根意識工作室負責人)

1.前言:
社區營造工作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那種陪伴社區共同學習與成長的滿足與喜悅之外,就是在工作中常有機會可以「跟著味蕾去旅行」,品嘗台灣各地最新鮮美味(甚至稀有)的美食與特產!筆者從2003年開始,以空間(及美食)專業者的角色投入社區營造相關工作,但真正與農村及農業議題結緣,始於2008年參與新竹縣的農村再生輔導工作。某次在社區講授環境規劃課程時,被一位社區長輩以半開玩笑的方式質疑:「老師您有種過田嗎?」「沒有... ^^"」「您完全沒有農村經驗,那憑什麼來跟我們討論農村社區規劃呢?」課後筆者立刻央求社區長輩給小弟和工作伙伴一個學習的機會,出借家裡閒置的農地讓我們親身體驗農事的辛勞。三天後我們抱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面子精神,穿著襯衫、長褲和皮鞋就開始下田種菜!半年後社區長輩驗收種植成果:「沒想到你們這些都市小孩除了會打電腦寫計畫,還能種出這麼漂亮的蔬菜!這樣你們以後來上課我會認真聽了…」經歷過這次的考驗之後,我們就下定決心要以身作則、親身參與,期望將來有一天可以用「農友」的身份回到社區,來和農民對話...

1. 在新竹縣寶山鄉的深井村,非常不專業的都市農夫

 

2.啟動社區開心農場:
2009年開始,Facebook社群網路上的「開心農場」遊戲風靡全台,讓很多年輕族群在虛擬世界中體驗農耕的樂趣,同時也開始逐步帶動真實世界的開心農場在都市社區裡遍地開花。當時我們認為:將社區閒置空間改造成為都市農園,除了可以促進居民的參與及互動,同時也可以為社區老人送餐或共食活動提供新鮮健康的蔬果。因此我們從2011年就開始透過社區規劃師計畫的實作機制,輔導社區以雇工購料的方式開闢市民開心農場及「社區自給農場」。此外,為了能更深入參與農務工作,體驗種菜之外的農村生活,我們自己也在新竹市城鄉交界的東香社區租下一塊農地,一部分以開心農場的形式邀請附近居民認養,另一部分則開始進行蔬菜、果樹、雜糧種植、家禽養殖等農場規劃實驗...

 

2.3. 新竹市虎林虎山社區,老人關懷站旁的荒地變農場

 

3.接觸「社區支持型農業」:
同年(2011年),在輔導千甲社區進行閒置農地景觀改善時,結識來自於工研院創意中心的陳建泰先生。當時他們正在尋找一塊位於城鄉交界處的土地,希望透過院內的社會公益計畫建立一個以社區協力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CSA)方試運作的農場。以「社區支持農場」的模式供應院內同仁安全健康的蔬菜,並同時關懷居住在農場附近的都市原住民。什麼是社區協力農業?「社區協力農業的本質是一群人與一塊土地或一片區域土地間的相互承諾。農地餵養人們,而人們支持農地作為回報,並共同承擔內在的風險與享有潛在的產品報酬。」講的更白話一點就是說,田地、農務、農產不再是農人(生產者)的事情,而是緊緊與消費食物的人聯繫在一起,豐收與欠收大家共享收穫與承擔風險。(陳建泰, 2011)

 

這種「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精神,也讓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彼此的關係,從金錢的買賣升級到社群力量的支持,是一種在社會經濟面與環境生態面都更為永續的農業經營方式。目前「千甲聚落CSA農場」共有50名來自工研院及科學園區、附近學校的支持會員,每個月繳交1,500元,依季節、天候及產量的不同,每週可以收到一次重量約3~5台斤不等的新鮮當季蔬菜。農場的伙伴也於2013年底成立一個以關懷都市原住民為主要任務的「里巴哈克協會」,並開始透過勞動部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培養都市原住民朋友成為未來的CSA農場主人。

4.5. 千甲聚落CSA農場及配菜作業照片

 

社區協力農場與一般蔬菜農場另一個不同之處,就是強調農場支持者(及一般民眾)的實地參與及推廣教育活動。邀請支持者及民眾來到農場體驗農作,可以讓他們透過「參與式認證」的方式,確保耕種過程不會使用農藥及化學肥料。和在地社團、學校、及社區大學合作辦理推廣教育活動,則是為了讓更多都市居民可以認識友善農耕及社區協力農業的理念。而這種「開放式」的農場經營模式,除了可以發揮前述的各種教育推廣功能,服務學習及志工參與的活動也可以為農場的生產工作提供寶貴的人力支援,真是一舉數得!

 

6.7.千甲聚落CSA農場接待社團與學校的學習體驗活動

4.社區(開心)農場的重新規劃:
千甲聚落CSA農場的成功經驗,讓我們看到都市農耕與社區營造結合的各種可能,也改變我們後續對於社區農場規劃的方式。以我們自己在香山區經營的東香社區農場為例,二年前開始是以市民農園的方式做「分區認養」的規劃,讓菜友們各自經營自己的區域。去年9月開始鼓勵農場的菜友們加入「共同耕作」的小組,從原本每個人各自認養20坪的土地,改成5個人共同照顧150坪的土地。相對於各自認養,共同耕作的好處就是可以增加土地使用的效率與作物種類的多樣性,例如可以連續採收的地瓜葉、九層塔、皇宮菜等不需要重複種植,多餘的空間就可以種植更多種類的蔬果。種植、澆水、施肥、除草等農務工作的分工合作,可以讓人力的運用更有效率,「公共化」之後的種植空間也創造社區農場體驗活動的可能性。東香社區農場導入「共同耕作」機制之後,因為產量提升而產出許多額外的蔬菜。這些蔬菜也讓農場開始啟動社區協力農業(CSA)的經營機制,目前東香農場已經有3個來自附近社區的支持家庭,為參與共同耕作的伙伴們創造一筆額外的收入。

8.東香社區農場重新規劃前

9.東香社區農場重新規劃前後

然而一個社區農場要從「各自認養」轉變到「共同耕作」,要挑戰的是現代都市人較封閉的心態;要說服傳統農民改變農場的經營型態,也需要時間慢慢的引導。以千甲農場和東香農場的經驗為基礎,我們今年初也協助新竹縣新埔鎮的社區駐地工作站,開闢一個社區農場。規劃第一年先以開心農場的方式吸引社區民眾參與,第二年開始導入「共同耕作」機制,第三年再開始逐步導入CSA經營。期望這個社區農場的運作可以在經濟上達到自給自足,同時也帶動周邊閒置的農地可以社區協力農業的方式進行活化!

 

10.11.新埔鎮「甜心農場」活動照片

 

 

5.結語:
數年前因為某些原因暫離農村再生輔導工作,最近再度以輔導老師的角色回到農村,和社區居民討論窳陋空間的改善規劃。雖然自己只是個二年資歷的菜鳥農夫,但談話的內容不再只是景觀規劃與環境美學,而是終於可以用「農友」的身份、以「farmer to farmer」方式,從種米、種麥、種菜、養雞和農場管理的實務經驗交流開始,和社區居民產生共鳴,進而深入探討閒置農地的活化與經營管理,甚至是更細緻的「可食地景」與社區協力農業(CSA)規劃。

鼓勵生產端的農民以社區協力農業的方式活化農地,就可以解決農村經濟與環境的問題嗎?其實在消費端的「支持社群」營造工作,是同樣的困難與重要!一個真正有效的CSA農場支持社群,其價值不是絕對只有「一起買有機」而已,而是需要透過各種「社區營造」的手段,讓「消費者」透過共同學習、實地參與及互動交通,形成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支持者」!因此,社區協力農業推動者的角色,即是要扮演農民與消費者之間的催化劑。以身作則親身參與農務工作,引導農民成為照顧土地的友善生產者。同時積極參與社區事務,引導消費者認識農村經濟與環境議題,用行動支持友善環境的小農,創造更健康的糧食與更永續的環境!

 

 

 

 

 

 

 

 

 

keyword文章關鍵字: 協力農場 農村再生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