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參與。PLURALISM
2008日本見學之旅心得
發表時間 2008/09/30 18:36
登入

2008日本見學之旅心得

0
閱讀人數:741

“慶發芽賀新喜小翠松喲
枝也茂,葉也盛
Sore Tsuitatote Nantosezu (來到古川的客人喲),
Zenzenoko Sorya Manmanoko (不愁吃,不愁用,好客的古川人歡迎您!)”

「古川町」對從事社區營造的夥伴而言,就像「耶路撒冷」之於基督徒一般,是心之所嚮之處。今年四月隨好鄰居基金會與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前往日本見學,參訪位於岐阜縣惠那市明智町的大正村、飛驒市古川町以及白川鄉合掌屋聚落,親身體會他們在歷史建築保存再利用、文化祭典舉辦、環境景觀維護的用心。雖然只有短短六天的行程,卻帶給我們滿滿的收穫。



待客心意   大正村
日本在都市化與現代化的過程中,許多傳統建築也逐漸消失,但在岐阜縣惠那市明智町的大正村,巷弄間仍保留大正時代的濃厚色彩。
「大正村」顧名思義以為是大正時期留下的村子,經好鄰居賴東明董事長說明,才恍然大悟原來是「組織」的名稱──財團法人日本大正村。

大正村是日本全國清掃協會發源地,創會社長田中先生,從事IT產業,熱衷投入環保,該協會剛開始只有35人,現已擴展至全日本及台灣、美國紐約。副社長安藤先生,曾到台灣兩次參加清掃協會活動,他戴著大正村的標誌-草帽,帶領我們參觀明治河、大正路地、大正村役場、繪畫館、高峰 春日野紀念館、舊三宅家、浪漫館、大正村資料館、、,村子整體環境景觀協調,鳶尾、櫻花盛開,色彩美極了,連空氣都覺得格外清新。

大正路地,是昔日土地財主繳納米貢用的米倉與江戶時代延續下來的布莊間的巷弄,倉庫的黑白對比很顯明。橋本先生是家族的第十八代,對這些祖傳宅院的保護,不遺餘力,自費整修祖先留下的資產,他很自豪的向我們解說,黑色的板壁上拆掉木條有防火牆的效果。

漫步在村子裡,整個社區就像ㄧ座博物館般,過去銀行的倉庫、老郵局、醫院、電信局、村役場、學校、名人故居都被保留下來,變身為資料館、文物展示館、繪畫館,展示村民們的生活記憶。甚至連已有三百年歷史的合掌屋「舊三宅家」都被細心的呵護著。在這裡沒有獎勵保存的機制,也沒有管制新建的約束,ㄧ切都讓她自然發生。

大正村現有村民6,500人,榮譽村民12,000人(需繳1萬元),現有館舍有些是捐贈,有些是町買下,再委由大正村經營。經費來源包含社區營造基金與停車場、紀念品收入,及申請政府補助。人力除少數職員外,其他均靠義工。

在大正村我們深刻感受到他們熱忱待客的心意,與默默奉獻、樂在其中的人生觀,但面對停車場旁與社區景觀不協調的大賣場,不免耽憂:這種對建物毫無限制,過度尊重居民意願的方式,未來將會為這個小聚落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醒人大鼓   古川祭
   日本是個很尊重傳統與重視節慶的國家,在大正村的文物館中看到許多三月三日女兒節(娃娃節)的陶偶,沿途許多民家也懸掛五月五日男兒節的鯉魚旗,從大正村的行事曆中也顯示出每個月的節慶,諸如二月花季、五月相撲大會、八月花火大會、盂蘭盆會、賞月會、十月八王子神社秋之大祭、十月文化祭、、等豐富多彩,琳瑯滿目。

在日本最富盛名的三大祭典為,京都「祇園祭」、東京的「神田祭」、大阪的「天神祭」。另外京都祇園祭與歧阜縣高山祭、埼玉縣秩父祭亦並列日本三大美祭。此外尚有三大裸祭-古川起太鼓、若宮八幡宮裸祭、西大寺會陽、筥崎宮玉取祭和國府宮裸祭。

本次參訪的重點「古川町」,主辦單位用心安排,讓團員們能恭逢其盛,趕上一年一度的「古川祭-醒人大鼓」盛會。這個已具有四百年歷史的傳統祭典,已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文化財產」,更是許多從事社區營造的朋友們,取經學習的典範。

接待我們的正是古川町社區營造的重要推手-飛驒市觀光協會村?有造會長與柳七郎副會長等人。四十多年前,他們這群青年本著想重建家園的熱忱回到故鄉,成立古川町青商會,他們努力找出當地的特色,加以保護和發揚,「古川祭」就是他們復興傳統的典範案例。

「古川祭」活動主要分為屋台(神轎)出巡、起太鼓與屋台展示。四月十九日傍晚,九座金碧輝煌的屋台,在各組人馬的護駕中緩緩出巡,每部屋台約有三層樓高,展示精雕細琢的雕刻工藝、刺繡、漆藝或繪畫,車頂上有樂團,吹奏傳統樂曲,巡遊隊伍均著古典服飾,浩浩蕩蕩踩街,洋溢著濃厚的慶典氣氛。

隨著夜幕低垂,一群群綁著白頭巾,腳穿白襪子,纏著漂白木棉布腰帶的裸男們,在巷弄間急速行軍熱身,晚間十時,活動進入高潮,在高5公尺的箭樓上,穩放著葵花模樣的“起大鼓”,兩位年輕人背靠著背跨站著,互相用白布牢牢地綁著身體。突然“咚、咚咚…”響,打動心弦“起大鼓”的連擊,這個震天乍響的醒人大鼓,在昭告眾人嚴冬已過,春天將至,可以開始進行春耕播種的工作。

接著“起大鼓”的大行列,按既定的路線前進,街上擁滿著人群,剎那之間,“哇”的吶喊聲揚, 從十字路的暗處,拿著“梆子鼓”的一群人朝向大太鼓群。怒號,悲鳴,呼喚! 返擊而回的“梆子鼓”再次出擊,騷然的空氣擴展到夜空,真像是生死決鬥,觀眾紛紛合聲喝采。

古川精神   動靜合
這就是結合裸祭和爭鬥祭,同時在此舉行的天下奇祭“起大鼓”,代表農業社會中村民的凝聚力和對本家的歸屬感,也就是「古川精神」。

20日天一亮,昨夜的興奮結束變成靜靜的町景,古川之子引以自豪的九台花車並列著。古川的人常說:“只看起大鼓,還不算是真正的看到了古川祭”。的確是沒有觀看神輿行列,華麗的花車巡行,不能說是觀看了古川祭。比起“起大鼓”的勇壯活潑的“動”, 花車可說是絢爛豪華的“靜”。這樣的動和靜相配合,正是古川祭的特色。

在祭典中我們沒看到作秀的政治人物、也沒有低俗的電子琴花車,更沒有偶像級影歌星助陣,當然也沒有看到成群的SNG車,典禮結束沒有遺留滿地垃圾。這與台灣廟會祭典激情、紛亂、失序的現象迥然不同。

  試從文化創意、執行管理、在地連結、民眾參與(自發性)、永續經營機制等面向來剖析「古川祭」值得我們學習借鏡之處: 
一、 文化創意:
(一)屋台(神轎),是飛驒的木匠傾注心魂雕造的花車,莊嚴又華麗,結合雕刻工藝、刺繡、漆藝、繪畫藝術,呈現精雕細琢的藝術價值。    
(二)延續農業時代的祭典,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精神的喚起,有助展現在地文化特色。
(三)結合裸祭和爭鬥祭,相對於其他區域活動有其獨特性,
惟年年舉辦,建議可再發揮創意,開發創

keyword文章關鍵字: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