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參與。PLURALISM
南寮樂游去
文/蔡明霖
發表時間 2016/08/09 18:38
登入

南寮樂游去

0
閱讀人數:1878

作者:蔡明霖  

職稱:環球科技大學觀光與生態旅遊系日間部四年級學生

南寮早期與北寮共稱龜壁港社,南寮村多數的居民以農作維生,在南寮農地的維護與管理也與澎湖其他地區有些差異,因南寮村地區處於澎湖的東北方位所以在冬天東北季風特別強勁,早期在秋天花生、番薯收成後,在南寮村外圍可以見到田地裡排一列列的小硓𥑮石這種特別的景象,這小硓𥑮石也是為了攔下在冬天被東北季風刮走的土沙,待春天時,保有大量沙土可以種作。


圖上:社區長者在菜宅中採收土豆的過程

南寮社區早期也因以農務為主,多仰賴人力與牛隻農耕為主,家家戶戶幾乎都會有養牛隻,當時瓦斯未普及的年代,炊煮三餐皆以柴薪為燃料,當柴薪缺乏,家戶會蒐集牛屎並集中於一處,等待天氣好時加水和花生殼混合踩踏,再取出拍貼至硓𥑮石牆上,待完全乾燥後取下當燃料使用。

有了燃料就有需要使用它的器具,在民國50年代漁業最發達的時期,南寮至少擁有5家漁灶,現今只剩下「福記漁灶」,漁灶的配備有:灶台、煙囪、鹹汁槽、風箱(風櫃)等,當港口有漁船入港時村民便購買漁獲帶到漁灶,洗淨後再整齊排放入圓形竹篩,放入參有粗鹽的大鍋煮幾分鐘後起鍋,置放灶上瀝掉鹹汁,集中於鹹汁槽成為魚露,接著將煮好的魚放置空地上曝曬一日成魚乾,最後裝箱銷售到台灣本島。

位於福記漁灶東邊的樹屋也是個有許多趣味的地方,在早期樹屋其實是當地的藥房,以前南寮居民生病時,會到宮裡(保寧宮)請示神明,告知病情狀況並且求藥籤,再拿藥籤到樹屋內的藥房去抓藥,但現今因藥品管制的法令所以已經不能再像以前這樣拿藥了,對紀較大的長輩來說,是一段經典的回憶。在樹屋的西爿房外依附一個小小的房室中開了兩個小口,很少人能猜出它的作用是甚麼,據原屋主稱小房室為屋主的養鴿房,那開了兩個小口是為了讓鴿子自由出入的門。

先民移居來到南寮已有400年歷史,信仰南寮保寧宮,主祀保生大帝,據耆老所言,村里捕魚的民家突然捕不到魚,偶然聽聞白沙鄉後寮村威靈宮神明相當靈驗,常保漁家魚貨滿載而前往後寮威靈宮分靈保生大帝香火以定民心。直到今日南寮保寧宮和後寮威靈宮有兄弟廟之稱。在早期船隻裝備不如現代如此完善,出海捕魚就是不可預知的海象,在農作方面也隨著四季時節,若遇乾旱則種植也更不容易,為求心靈上的安慰就會寄託於宗教信仰上。

民國60年代後,台灣逐漸轉型成為工業社會,澎湖人口外移劇增,南寮更多的古厝無人居住、缺乏照顧,現今經社區居民共同整理,中間主廳門上還有寢室兩字樣,據耆老所言約民國39年,國民兵撤退來台,駐軍在此作為軍房使用,在翻修後大厝身廳內放有彈珠台…等的古早味童玩,東爿房內是地方耆老講古的地方,放有古厝修建過程以及社區發展過程的照片牆,西爿房是放映室,有DVD放映機以及一些長板凳,架上放有影集及歌仔戲影片等可供觀賞,在古厝周邊也設置一些謎語的牌子貼在牆上,這些貼有謎語的路稱為謎路,是希望訪客、居民都可以在裡面放慢腳步,慢慢尋找老屋的故事。(謎語例:洞窟深處,猜一小地名。『窩底』)


圖上:謎路中其中之一 猜一小地名 謎底為頂寮

在古厝群前的空地也曾是一棟巍峨的傳統古厝,因長時間無人居住,整棟古厝頹敗不堪,便將所有老硓𥑮牆堆一併推倒,堆放於原處,經社區修整成了目前的桑壇。當訪客參觀到桑壇及古厝的時候突然內急上廁所,在桑壇前也由社區改造了一間六星級的便所,此處原本就是一間古早型的廁所,因過於老舊無人使用所以將其改建成內部現代化的廁所,外部為木頭及菅芒草蓋頂,供旅客及居民使用。

在古厝群後方有浮球達人趙長壽先生用浮球串連的浮球造景,以及在旁邊還有用貝殼堆疊出來的小沙灘相當的美麗。


圖上:牛屎窟,牛糞燃起農業再生的浮球樹

從浮球群往北走就可以看到社區給訪客或學生體驗的澎湖傳統農事田地,由在地耆老帶領體驗,如排小硓𥑮石、編菅芒箄,在現今的社會中許多人沒機會可以親手從事農作,經由體驗也可以讓遊客及小孩子了解務農的辛勞。

現代人多數都有使用手機打卡的習慣,在南寮牛屎窟南邊也設置了一個打卡點,內有用牛車輪及社區志工們共同發想創作成的南寮英文字樣供人拍照打卡。

南寮現在不僅僅有牛屎窟,裡面還有許多人文、歷史等等相當多的資源可供參觀了解,如果有機會來到澎湖旅遊,南寮社區絕對是值得你一去的地方。

keyword文章關鍵字: 硓𥑮石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