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知識庫。KNOWLEDGE
應有盡有的五味屋裡,最多的是關係
陳佳楓
發表時間 2019/02/20 15:00
登入

應有盡有的五味屋裡,最多的是關係

0
閱讀人數:3100

「你能不能拉住孩子的關鍵,是孩子願不願意拉住你的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顧瑜君這麼說。關於孩子的改變,是需要等待的,等到他開始伸手的那一刻,就要馬上伸出手去拉住他!

 

很多時候,即使當下看似不合理,但把事情放到一個較長時間的脈絡下,就會明白等待的重要。但等待的時刻,也不能躁進,因為孩子在考慮被幫忙之時,會有很多顧慮。不論這個「幫助」有著多大的善意,都要尊重對方,等待他說願意。

 

這間許多人到花蓮必訪的「五味屋」,就是在經營這樣的關係,不只是與孩子的關係,還有孩子與家人、家庭、社區、來自各地的志工和客人的關係,也彌補家庭、學校和孩子關係中的缺。

 

五味屋位於花蓮縣壽豐鄉豐山村,是一個一小時只有一班火車會經過的地方,許多人都知道這是一家由孩子經營的二手商店,它又被稱為花蓮的SOGO,裡面的商品琳瑯滿目,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包括埃及、俄羅斯、西班牙等各國的產品都有,許多iPhone的周邊商品也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這裡除了有來自各地的二手商品,也有許多來自各國的志工,到這裡教導孩子學習;更有來自各地的團體進到社區裡體驗;而日本長島大學已連續8年將學校國際生的學程放到豐田村,讓國際生住在豐山社區裡跟孩子一起生活學習。

 

五味屋有來自各國的志工,陪伴孩子們成長學習(圖片來源:五味屋)

 

顧瑜君說,五味屋在名目上是一間商店,但其實經營的不是生意,而是「關係」,這是個充滿關係的地方,而資產是這群孩子。這群在教育部被定義為「教育優先區」的孩子,其實在很多事情上沒有辦法取得優先權,反而都是落後的,但五味屋不希望用補助、救濟的方式介入,而是希望學會和孩子們在一起,知道怎麼共同生活,也才能找到生活裡永續的韻律。例如透過二手商品的經營,讓孩子認識物品背後生產與使用的世界,並用自己的論述來定義「想要」或「需要」,用勞動時數換取物品,以工作取代贈與。透過各種學習形式與機會,讓孩子在「生產」、「生態」與「生活」的練習中逐漸茁壯。

 

教孩子照顧家鄉的土地

自稱是五味屋「長期志工」的顧瑜君回顧10年前,這間位於火車站前、「風鼓斗」建築的日式閒置空間,正面臨被拆除的命運。社區發展協會找上她。於是她與孩子們分組討論這間老屋可以拿來做什麼。因曾有7年跳蚤市場的經驗,於是就決定賣二手商品,討論的過程中,有孩子說,賣二手商品就是個酸甜苦辣的過程,所以便將老屋商店取名為「五味屋」。

 

五味屋的運作,是從社會各界募集堪用的二手物資,由孩子進行商品分類、定價、上架陳列和銷售。當孩子收到來自各地的物資,打開箱子不是驚喜就是驚嚇。當收到的二手物很棒,心裡很高興,但也感到難過,覺得怎麼有人過這麼好的日子呢?當物品狀況不好,孩子雖然不喜歡,但也會想,寄件人還花時間金錢把東西寄來,自己居然嫌棄而感到愧疚。在販賣時,自以為定價合理,卻被殺價殺得一塌糊塗,令人難過;但看到購買的阿嬤開心地離開,卻又感到高興。這樣五味雜陳的心情,就是五味屋。

 

孩子們自製價目海報(圖片來源:五味屋)

 

孩子在這裡也遇到了一群奇怪的人,有人為了撿便宜來尋寶;還有一群更奇怪的人,總是帶東西來捐給五味屋,又在五味屋買其他商品;此外也有人捐款不成,就在五味屋買了幾樣最貴的東西,結帳完又把東西捐回給五味屋。這裡充滿物資和人力的交流,除了商品,還會有一些人來這裡教孩子學鋼琴、吉他、打鼓、木工等。

 

常常有外國人來這個社區住一個月,孩子們英文不好,但顧瑜君鼓勵他們用原來的程度,想辦法跟外國人溝通,英文好不好不是問題,重點是有沒有溝通的能力。她也認為,雖然在鄉村,但沒有東西是離孩子很遙遠的,只要他們願意去做。

 

顧瑜君說,五味屋的孩子們功課不是非常好,因此很多孩子很快便進到勞動市場,變成社會結構底層被剝削的一群,可能沒辦法翻身,也很難有經濟成就。因著共好的概念,他們帶孩子種田、種洛神花,過去很多人會罵孩子:「不讀書就種田」,但她認為,孩子需理解自己有責任照顧家鄉的土地,也要懂得拿自己生產的東西來照顧自己和家人,才有機會創造其他經濟來源的可能。

 

為孩子好  也與社區共好

10年前的五味屋很克難,用紙箱當展示架,也沒有人知道五味屋的未來,甚至一天營業額60元,客人還抱著同情的心情買飲料慰問。後來顧瑜君在東華大學的研究生們加入五味屋,開始為五味屋定義,也帶來一些想法,更將五味屋孩子的特質發揚光大。

 

10年後的五味屋,成為一間社區企業,有特賣會會場、民宿、Food Stand、二手服飾店,以及一間叫做「冊所」的二手書店。還有一個每天營業的夢想館,孩子每天放學後就會來到這裡,分成兩組,一組煮飯、一組作功課,階段完成後再交換工作,之後可以選擇戲劇、閱讀、分享等活動。

 

顧瑜君說,當你有夢想,就有人會一起來完成。現在位於五味屋後方,擁有8個貨櫃屋架起的戶外場地,就是向社區人士借用的土地,連建築也都是贊助的;而五味屋的民宿,是社區居民無償借出的房子,由孩子自己粉刷、整頓,自製所有傢俱;民宿裡用來寫功課、吃飯的木桌,也是孩子們向社區木工學習並創作的。

 

Food Stand則是集結了社區媽媽手作的家常食品,由一位媽媽負責顧店。為不影響社區其他小吃店的生意,他們採微量經營。而有了知名度的五味屋民宿,同樣也為了不影響其他民宿的客源而刻意拉開價格、維持老舊設備,且不提供早餐,讓旅客可以到其他店家消費。很多人說五味屋是社會企業,但顧瑜君認為,社會企業是以企業及現代經濟思維,用賺錢的方式照顧自己和他人,五味屋並不排斥這個概念,但賺錢不是目的,一起生活才是目的。

 

五味屋不但發展了這些事業,還在每年舉辦大型的跨年晚會,讓很多人在社區一起吃飯。起源於一位孤單的老人家,感嘆很久沒人陪他一起吃飯,五味屋便陪伴這位長輩吃飯,後來一起吃飯便成了一種習慣。作家劉克襄將這事寫了下來,竟演變成大型跨年晚會,每一年都有很多人願意付費到社區一起吃飯。

 

生活才是真正的教育

10年了,五味屋成為很多孩子學習與生活的教室,現實世界變成教室與教具,孩子們在這裡學習社會運作。顧瑜君說,雖然這只是個過程,但過程很重要,因為生命的重點不在對錯好壞,而是題目來了,你怎麼解?五味屋能給孩子的,是跟著他們一起找答案,而不是直接的幫助。

顧瑜君回憶,曾有一個婦人到這個社區,發現孩子衣服很舊,便買了新衣服想送給孩子。她與這位婦人討論,希望是讓孩子從事學習型活動,來換取新衣服,如果孩子不願意,也要給予尊重。這就是五味屋所承諾的陪伴,不是「我幫你」的救濟與憐憫,而是「我可以」的體驗和能力。

 

10年過去,孩子漸漸長大離開。「當初看到孩子們離開,差點內傷。但後來知道他們因為曾經獲得而懂得付出,真的很開心。現在的五味屋裡,有許多曾經在這裡長大的孩子,回到屋子裡來照顧更小的孩子。」顧瑜君欣慰地說。五味屋的責任,就是牽起偏鄉孩子的手,讓他們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其中的孩子和大人,是彼此的學習者、陪伴者與支持者。充滿關係的五味屋,希望透過這些良好的關係,建構社區生態協力網,讓社區、家庭、學校相互協助。

五味屋牽起偏鄉孩子的手,讓他們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圖片來源:五味屋)

 

陪孩子過好生活

顧瑜君相信,種一朵花,蝴蝶就會跟著來;蝴蝶來了,很多美好的東西也就跟著來,生態就會改變。就如10年前的五味屋一樣。2018年8月,五味屋滿10週年,在暑假最後一個週末舉辦了10週年慶祝會,包括特賣會、回顧展、留在鄉村吃晚餐、電影播映會等。為了慶祝這個特別的日子,這些小小老闆很早就開始手作海報,在社區踩街宣傳,逢人便說:「祝你幸福!」這不是口號,這是五味屋最真摯的感謝。五屋味的故事帶人們看見,台灣偏鄉如何在重重窒礙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社區的特色之路,以及一條幫助孩子實踐夢想的路。

 

在五味屋這個教育實驗場域,我們看見偏鄉孩子與社區的真實處境,也看見如何突破教育框架的限制、創造教育的可能,又如顧瑜君一直以來的信念「只有鄉村孩子,能夠改變家鄉的命運」,五味屋陪孩子過好生活,讓別人看見他們的好,進而參與其中。

 

本文轉載至社區力傳播網:http://ms-community.azurewebsites.net/spotlight_20180911-1/

download附加檔案
location地址:
keyword文章關鍵字: 社區力傳播網 五味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