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參與。PLURALISM
燭光後的光明- 【HO覓】共好裡的美好
文/邱翌瑄
發表時間 2016/11/01 22:54
登入

燭光後的光明- 【HO覓】共好裡的美好

1
閱讀人數:2026

撰稿者/邱翌瑄

在屏東有一個空間很特別,它叫做『HO覓藝文實驗研究所』,創辦人簡瑞鴻,大家都稱他為阿鬨,看似年輕的他,卻已經創業11年了,而HO覓的一開始資金來源就是阿鬨用公司盈餘鎖回饋支持的地方空間載體。

HO覓誕生於2013年,他的意思就是台語的『好物』轉意,HO覓成立的目的聽起來會很政策:『推動地方青年創業就業資源整合,導入青年參與社區專才回饋、青年創意激盪與行動、青年公民參與推展與政策關心、文化創意產業整合導入。文化、設計、科技相關與青年有關之相關產業創新運用推動,關於青年與在地推展之相關事務創造通道媒合並建構媒合交流平台。』

但是實際上背後的故事卻是阿鬨的創業辛酸血淚,2006年在屏東有一間小小的公司成立了-紅橘新創社成立了,公司的負責人叫做簡瑞鴻,他才20歲。

但他創業時間其實更早,17歲時因為經濟因素,就讀美術班的他,苦學設計軟體、網站設計,開始獨立接案,但礙於台灣創業法令的年齡限制,20歲前阿鬨只好與其他人合作,這中間有貴人協助卻也遇上了惡意欠款的業主,只因他未滿20歲,宣稱合作契約無效,讓阿鬨整整做了半年的白工,陪了將近11萬。

所以當阿鬨一滿20遂,他立刻成立了公司,但公司成立後,更多挑戰接連而來,就這樣一路過關斬將,曾經窮到口袋只剩下20元,而摩托車也沒有油了,到底是要加油還是要先填飽肚子,也曾以小蝦米鬥大鯨魚,一舉拿下文化部的文創商業平台網站架設專案,對方可是擁有兩百多位工程師的大公司。

就是這樣的過程,讓阿鬨感受台灣的好,卻也讓他深深的明白台灣還可以更好,但是更好的前提,是要從政策面下手,如同一句名言『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所以阿鬨明白當關心政策,監督政府是必要的。

而一路從國小美術班到大學就讀視覺設計的阿鬨,他認為台灣最大的資產不只是在工業或是科技業,而是在台灣特有的文化,多元文化堆疊下的台灣,是台灣未來最大的資產之一,而這樣的文化要被看見,是必要與科技、設計結合,而要讓人們認識這些獨特地方文化的前提,是要人們親自地去體會、感受、並且透過活動設計讓更多人對地方文化事務有感。

2012年屏東勝利眷村將要被眷改,並有傳言傳出眷村將被全面拆除。這樣的消息促使HO覓誕生,因為屏東勝利眷村是全台灣唯一保留完整的日治時期高階軍官眷舍聚落,而其獨特的日式和洋建築風格更是全世界少見,HO覓的誕生一開始就是為讓更多人認識勝利眷村,同時也是圓一場深埋在阿鬨心中10年的夢。

阿鬨說:『每一個改變的想法及行動都需要有一個載體,去承載活動的空間、能量,而HO覓就是我心中的載體,它讓人們在此交流,並有空間可以讓對屏東有興趣的人,在此以專長換宿或是以書換宿的方式,更認識屏東。另外HO覓也提供了雷雕、CNC、木工、視覺設計等免費課程,讓擁有好創意、好點子的人可以透過這些設備,將創意實體化,讓更多可能性在此真正發生。探索認識屏東得好覓、同時也創造好覓。』

2015年Make Bus 計畫啟動,這個計畫從構想策劃到執行,整整花了HO覓團對2年的時間,Make Bus 計畫主要是透個了解地方真正的需求,帶著青年們,過由五感感受的真實會,探索認識社區,並學會聆聽與地方的需求後,透過創意及行動,真正的解決滿足地方的需要。

而每梯次都Make bus 每一次都長達七八天以上,因為前四天主要就是讓參與者真正的認識在地與在地居民做朋友,第五天開始分組討論而行動,而這樣營隊食住都在社區裡,而Make Bur計畫的全部經費都由協會與阿鬨去募款,絕對不會跟參與者收費,原因是為了讓有心的青年們都可以參加。

2015年的Make Bus 計畫共有三梯次,共有84位青年參加,而這當中還有在地青年來參與,在活動的過程中,青年們與社區爸爸媽媽之間有了情感連結,對地方公共事務,青年們活動結束後青年自行組隊回社區服務,並且因為這樣的營隊行動,讓參與的青年重新思考自己與社區的定義,也讓社區協會思考如何跟青年合作。

曾有人問阿鬨為何要把一個下鄉服務營隊辦的如此長時間,阿鬨說:『一個地方的需求,不單只是解決需求這麼簡單,很多社區服務的課程設計,往往會變成內耗地方也內耗青年的熱情,所產出的成果,更不如預期。解決需求絕對不是用一種外來思維的方式去運作,而是必須真的感受到地方的風土民情後,再多方討論後進行設計,這樣出來的成果與效益,絕對會是三方共好,而不會成為內耗,而Make bus的時間之所以如此長,除了要讓參與的學員有更多感受及時間去認識地方外,重要的是讓學員與地方產生共鳴,也就是讓學員也感受到自己也是地方人,同時也讓他們思考他們自己的家鄉需求。』

或許就是這的同理心的設計,所以每一屆的Make bus的學員都會在營隊結束後,各自再組隊回到社區服務或是透過網路協助地方發展協會處理一些可雲端處理的需求,例如:海報設計、網站管理等。

另外也有學員參與Make Bus 後,重新整理自己的人生規劃,回到自己的家鄉投入社區公共事務的參與,對阿鬨這一切的後續發展就是他最期待的『共好』。

最後我們請阿鬨說說最近最新的生活感受分享,阿鬨笑了一下,他說:『我剛邁向人生的一個新的階段,每每夜晚看著我兩個寶貝,我都會想現在我可以做哪些事情,讓他們未來更好,而那種更好,是一種台灣整體性得向上提升,不管是在社會安全或是兒童教育等,因為我知道這樣的好,可以讓更多孩子更有可能性,我知道我的影響力可能不大,但是我從這裡做起,我深信蝴蝶效應,而我也看見台灣島上其他人也正在與我做同樣的事情,這樣的台灣會更好!』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