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知識庫。KNOWLEDGE
牛那是肯做-不怕無田倘好犁
文/楊鈞弼
(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總幹事)
發表時間 2015/09/21 15:41
登入

牛那是肯做-不怕無田倘好犁

1
閱讀人數:1367

文/ 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總幹事楊鈞弼

位居花東縱谷的豐田地區(豐山、豐裡、豐坪等三村),早期為日本官辦移民村(豐田村),行政轄屬花蓮縣壽豐鄉,居民以客家族群佔63%為最多,產業發展以農業、養殖漁業為主。目前社區生活環境結構,除仍維繫著移民村時期「棋盤式」規劃格局外,移民村時期尚保存下來的-移民指導所、警察廳舍、鳥居、狛犬、地神、、、等歷史遺蹟,除已融為社區人文特色景貌,四季常綠悠美的田野風景,以及這裡好客、善良的居民,很容易讓人來到這裡,就會不自覺的喜愛上這個社區。

 

1996年豐田地區為能推展兒童讀經教育,由徐永光、吳鳳娜、徐永明、李秀蘭、鍾國祥、張百合、楊鈞弼、游雅帆等4對夫妻,共同發起成立了「豐田兒童讀經班」,並藉由兒童讀經班的推行辦理,逐步促進社區聯誼與帶動文化性活動發展。然而面臨社區,人口老化外移、土地休耕就業不易、單親隔代教育、新移民姊妹生活適應、環境生態衝突與破壞、、等多元議題的浮現,大家覺得應該要有更積極的作為,來因應社會議題的衝擊與變遷。因而於1999年成立「豐田牛犁工作群」團隊,並以規劃辦理一場「豐田有愛」活動,來喚起豐田三村各組織、學校、居民對社區公共事務的關心與重視,同時也奠立起居民對「牛犁」團隊於地區推行社區總體營造事務的支持與認同。

豐田文史館

2001年經由地方相關政府部門及社造專業老師的關心輔導下,協會正式登記成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立案組織,並將「禮運大同」的理想作為協會的願景,以及將「創造在地就業機會」-「建構老人照護服務機制」-「推行青少年關懷教育」制定為協會的工作規範。而在運作策略上,係採「環境教育」概念來推行社區總體營造事務,建構豐田成為一個「環境教育學習型社區」為目標。

 

2002年起協會依循工作規範指標;除運用社區移民村人文及自然環境資源特色,發展社區深度體驗之旅、戶外教學,創造出在地就業機會,且陸續以辦理地區鄉土、文化資源守護教育與居民聯誼活動,來凝聚居民情感與共識,並以營造「綠色隧道」來阻絕砂石車進入社區,維護社區安全,且以改善閒置雜亂空間,來作為青少年安親課輔、社會教育據點,另結合門諾基金會實施獨居老人居家關懷送餐服務,以及辦理新移民姊妹關懷輔導,進行綠美化生態環境營造與維護、、、等事務。因而於2006~2008年獲選擔任「六星計畫」進階型示範社區,而其中「產業發展」、「人文教育」、「社福醫療」、「社區安全」、「環保生態」、「環境景觀」等六大面向事務,亦已成為協會至今常態性工作事務。

綠色隧道

2007年協會有幸獲得總統文化獎「玉山獎」社區營造類,能獲得此項最高殊榮獎項,雖然很開心,然而也代表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與社會責任,所以我們逕向地方法院辦理法人登記成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並開始培育「專職作業」人員,來拓展推行社區總體營造六大面向工作事務。

 

2008~2015年間,協會在「專職作業」人員拓展推行運作下,已逐步朝向「社會企業」經營發展,因而採用「同心圓」概念,並制定「能力提升-資源帶入-群策群力」策略步驟,除著重在地多元專業專長人才培育,爭取相關資源挹注於社會需求,並以支援協助來與地區各相關協會組織、機關團體、業者等單位,來建立起協力合作關係,期能發展出「友善社會產業」-「友善環境產業」-「友善經濟產業」。因而奠立穩定「社會企業」經營發展架構,也成為協會現階段重點工作。

居民節慶聯誼活動

回顧協會自1996年起經由4個家庭成員,於豐田地區推行社區總體營造事務至今,期間除面對在地居民對我們的「支持認同」,以及協會成員面臨「自我成長精進」、「組織轉型」、「資源連結取得」、「在地專業人才培育」、、、等考驗,而能夠一直鞭策者我們勇往直前的信念,那就是「牛那是肯做-不怕無田倘好犁」的精神,在此也以「不想做事的人-總會為自己找到許多個好理由」、「想做事的人-卻只會為大家找到一個好的方法」來與全國社造夥伴共勉。

download附加檔案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