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參與。PLURALISM
竹仔腳的老繪仔
松竹社區發展協會志工
林宗盟
發表時間 2018/12/14 12:00
登入

竹仔腳的老繪仔

0
閱讀人數:1534

大約在清朝年代,八掌溪下游氾濫區,位在白鬚光潭堡北邊有一個沖積平原古稱竹埜。鄭成功趕走荷蘭人收復台灣之際,相對於是比較安定的時期,福建省安溪縣赤領區的林姓祖先因為土地貧瘠生活不易,所以舉家飄洋過海落腳於竹埜,也就是日據時期鹽水市廳白鬚光潭堡林竹子腳庄光復後更名為竹子腳。

 

  再平凡不過的典型鄉下村落,人口數不多,早期種甘蔗、水稻,收入還是有限,所以唯一希望是下一代能受教育多一點書看日後是否有出人頭地的機會。貧苦家的小孩總是比別人更加前努力,所以竹子腳的子弟在教育界跟警界出了不少有名望的人,尤其是美術界則更有特殊的表現,其中例如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前院長林昌德教授、台中一中美術老師鄭炳煌老師,現代藝術家廖芳乙老師..等。

 

  以上提及的竹子腳子弟在美術上的傑出表現,似乎讓我們聯想著是否這藝術細胞都存在於竹子腳歷代人們的血液裡,所以就有由鄭炳煌老師嘗試著帶領故鄉的村民,以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由習慣拿圓鍬、鋤頭的手換成手握畫筆的畫家。

 

  雖然認為這村莊裡存在著藝術DNA,想要讓年長者嘗試著拿起畫筆來創作天馬行空的構想甚妙,但年長者並非像小孩般乖乖聽話,你要他們做什麼就做什麼,也正如同他們的感受一樣,怎麼一支輕輕的畫筆拿起來比鋤頭還重呢。

社區的長者拿起畫筆,練習繪畫

 鄭炳煌老師除了繪畫功夫了得,教畫的創意更讓人五體投地。對於從未手拿畫筆過的這群老年人,一開始從直線圓圈,三角形切入來引起年長者的興趣,再來用引導故事情境模式畫畫,比如畫一幅標題為家族樹的畫作裡,他用主幹是祖父,分枝則是祖父生了幾個小孩就有幾支分枝,再來父親有幾個小孩再畫幾支小分枝,哎呀,妙阿。

 

  畫著畫著,水牛完成了。畫著畫著,也有米羅風的可愛自畫像也誕生了,然後水稻田、黃昏的故鄉、家鄉的扶桑花、黃金阿勃勒、家族大樹、阿母的手、太陽花、纏繞畫、好吃的西瓜、金色水稻、畫我家鄉等作品陸續完成,總共累計作品約五百幅,以及還有許多手作品及多媒體素材創作。真的可歌可敬,但唯一覺得比較遺憾的是有些作品已成遺作了,因為參與畫作的成員年歲多已八十好幾了,最高年歲的是九十三歲。

 

  從抗拒畫作到全心投入,這群長者的作品得到外界肯定,所以陸續受邀參加展出,首先第一場在鹿草文化學堂展出迷鹿,鹿迷師生聯展,隔兩年又以標題為老繪仔的日子再次展出,同時老繪仔的日子出書成冊,且此畫冊也被台北大學社工系納為輔助教材。後來又受邀到東吳大學社工系展出,大林十信視界展出,嘉義市里亞飯店以松竹社區老繪仔の畫展名稱展出,目前最後一場是在鹿草文化學堂以樂活藝生名稱展出。

 

  熱熱鬧鬧,轟轟烈烈的介紹這群鄉下素人長者畫家,其實重點並不是要表揚他們有多少豐功偉業,也並非要誇大他們的畫功有多麼厲害,而是我們感受到深一層的意義所在。出身於經濟並不寬裕的家庭,甚至礙於付不出學費,有的甚至於目不識丁,一輩子為家庭、為子女付出奉獻一切。我想除了付出勞力工作賺錢養家糊口之外,他們應該從不曾奢望自己有其他的興趣跟夢想,但今天確實讓我們看到任何一切的不可能變為可能。從他們參加展出時的神情看到了那麼一點對自己肯定的自信,隱約發覺散發出一股老文青的氣質,所以不用外界的掌聲,也不用大家口頭上的稱讚,他們的血液裡本來就流著藝術的細胞呢。

松竹社區舉辦「老繪仔的畫展」

 

本文採創用CC3.0臺灣授權條款:姓名標示-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分享

keyword文章關鍵字: 藝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