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知識庫。KNOWLEDGE
蒜鄉麻園駛犁歌傳唱,再現農村記憶
文字:社區通採訪小組/圖:黃立佳提供
發表時間 2020/02/14 12:00
登入

蒜鄉麻園駛犁歌傳唱,再現農村記憶

0
閱讀人數:2744

沿著縣道154直行,我們來到位於雲林縣莿桐鄉的蒜鄉麻園社區,雲林縣被譽為農業首都,除了生產優質的農產品外,與農村相關的人事物構成這片豐饒土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更孕育出頗具風味的農村特色。而駛犁歌(亦稱做牛犁歌)就是以前農人們為了自娛娛人,在辛勤的勞動過程中哼唱而來,「透早著出門,天色漸漸光,受苦無人問,行到田中央,行到田中央,為著顧三餐,顧三餐,毋驚田水冷霜霜~」這段耳熟能詳的歌謠,歌詞正是描述農人耕田時的情境,以及對生活的感受。

 

而盛產水稻與蒜頭的蒜鄉麻園社區早在民國50、60年代,就有駛犁歌演出的紀錄,是當時農人閒暇之餘重要的娛樂之一,但可惜的是蒜鄉麻園的駛犁歌,隨著工商社會的到來、產業結構的轉型、人口老化與外移,也一度失傳50年之久,直到老村長陳文龍鼓勵耆老傳承,才讓駛犁歌重現江湖。而駛犁歌雖然在過往台灣的農村多有記錄,但時至今日,蒜鄉麻園社區的駛犁歌是全台唯一,以社區劇場的方式呈現。蒜鄉麻園村長黃素玲分享,一開始社區推動駛犁歌再現也只是期望長者們能夠看見自己的價值、凝聚社區意識並發揚在地文化,沒想到歷經幾年的累積下,駛犁歌更成為蒜鄉麻園的社造亮點。

 

蒜鄉麻園的駛犁歌除了保有農村歌謠曲調風格外,更運用了社區劇場的元素,融入了口白、表情、服裝、戲曲身段以及響板敲擊及二胡等多種樂器伴奏配樂,並將歌詞進行改編,融入台語文學的創作,以七字聯句的方式呈現,組成完整的戲碼,角色涵括:駛犁兄、老嬸婆、牛、粗糠農、挑秧姑娘、除草姑娘、歌唱婦女…等,劇情以農人們耕田駛牛的辛苦勞動、閒暇之餘的生活趣事為主軸,歌詞內容也會隨著劇情的走向、演員的情緒發展而有所調整,呈現出一代農村熱情且豐富的記憶,常常逗得觀眾們哈哈大笑,也讓老一輩的社區夥伴們回想起兒時的童年趣事!

 

然而近年來,隨著耆老的凋零,社區成員們深怕珍貴的文化記憶就此斷裂,於是他們便發起要走入校園,針對當地學童辦理「駛犁文化傳習營」,社區開始與鄰近社區的六合國小、溪州國小合作,再加上雲林縣政府文化處社造三期社造點資源的補助,108年的夏天「駛犁文化傳習營」正式開辦,由在地60、70、80歲的劇場成員手把手教導10多歲的學童傳唱駛犁歌,從疏遠陌生到互動自然,讓參與的長者們回憶起來都深深感動,更從遊戲中學習在地文化,達到寓教於樂的成果,更重要的是透過代間互動,拉近社區間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歷史、人與生活的多重關係,也讓瀕臨失傳的文化記憶得以代代延續!

 

【鄰近國小的學童參與文化傳習營,學習駛犁歌】

 

走入蒜鄉麻園社區生活館,除了可以感受到這裡長照據點、老人共餐、社區活動滿滿的人情流動外,千萬也別錯過這裡有一群人珍惜著他們的在地文化,傳唱著精彩的駛犁歌,一起好好感受傳統鄉村社區的新面貌吧!

 

download附加檔案
keyword文章關鍵字: 雲林 農業 在地記憶 駛犁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