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參與。PLURALISM
雲林縣莿桐鄉有機小農之旅
文/陳思安
圖/林建宇、張貝甄、陳亞辰
資料提供/2015年雲林科技大學創意設計系士班成員
發表時間 2015/11/26 17:27
登入

雲林縣莿桐鄉有機小農之旅

0
閱讀人數:5578

雲林縣莿桐鄉,一個以濁水溪滋養的豐富土地,蘊藏著豐富的美好土產,村民大多從事農業,樸實而熱情的接待著外來的旅客。從社區經營的蒜鄉麻園生活館與山線社大經營的農青三合院為基地,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碩班學生透過地方耆老訪談、有機農民拜訪、地方特色蒐集等田野調查之後,期望能以2015年11月7-8號兩天一夜的農事體驗營做為帶動莿桐深度文化之旅的新嘗試,透過三條軸線讓更多外地人認識這邊的美好。1.青旅行-由年輕人帶你體驗在地農村的二日生活,從慢活的視角中了解莿桐的美麗。2.木作坊-以莿桐當地的木材、種子、特產結合年輕設計師的創意,提供旅行者不一樣的定製感受。3.田市集-從善待土地的觀念出發,連結當季的鮮甜農產,自然而平實的農村食感,邀請你來嘗鮮。在這樣的軸線設計下,我們拜訪了十個有機農夫或在地合作社,蒐集他們對於莿桐的記憶和農田裡的有趣故事,同時我們也挖掘了許多有機、安全又安心的蔬果,讓我們帶您一起進入這個好吃又好玩的地方吧!

圖說/水圳一角

圖說/饒平國小一角

 

從莿桐最熱鬧的饒平路上開始走吧,蒜鄉麻園生活館是一個老三合院,經過社區發展協會好多年的整理才變成現在舒適平坦的水泥地,在門口埕的地方能夠讓老人們的輪椅舒適的自由來去,村長太太自豪的說:我們以前沒經費也要辦共餐、量血壓、上課,是後來弘道基金會發現我們的狀況才籌款幫我們整理的,經過了好多年的努力耶!而蒜鄉麻園村長陳文龍,是發展協會理事長、村長和農夫,回想起早期的莿桐鄉生活,走路要靠自己打的草鞋,吃飯要靠種田、放牛、養豬,學一技之長得去當學徒,那時的男生要學做土水的粗工、女生要學做縫衣服、成衣或剪髮、煮菜才嫁得出去,但現在因為工業的關係現在都沒有了。河川還很清澈的時候,魚蝦是能夠隨手撈的到,釣青蛙的遊戲也是從來不缺,直到農藥興起...。小時候的零食是用自己的田種出來的花生曬乾之後,把木頭往灶裡放,生了火在鍋子裡擺上糖和花生米炒到香,就變成好吃的花生糖。社區最有名的是大蒜的相關產品,從糖醋蒜、蒜頭壽司、蒜香元寶、培根蒜捲、麻糬、豆皮等,光是念一念就快要滴下口水了!

圖說/當地的豆皮工廠    

圖說/村長邀請大家來坐!

 

從蒜鄉麻園生活館往前走,來到饒平國小、大樟樹公、東興宮以及天主教堂這區,是陪伴著社區居民從小到大沒有變的風景,百年的大樟樹也被稱為[樟善公]與一旁的東興宮一樣是在地人的信仰中心,每年農曆11月9日是老樹做壽的日子,11月10日則舉行入火大典,到時候會熱鬧非凡喔。饒平國小則是以少棒隊和老日式宿舍最有名也最吸引人,旁邊的天主教堂和一般外面教堂裡的神父不一樣,這裡的天主教堂神父是很能夠和旁邊的廟宇一起辦活動的喔!天主教和道教、佛教一起做活動,超特別的吧!

 

轉個彎走到雲56縣道上,來到永基有機農場找黃淑燕大姐和她的女兒許素菱吃甘蔗吧!從慣行農法轉做有機農法好多年,起初是因為家人的關係,爸爸愛喝酒、抽菸又吃檳榔所以去世的早,媽媽則是肝癌而且發現的時候已經末期了,發病的時候是很痛苦的,吃西醫和中醫都沒有甚麼緩解的方法,更是經常送急診,最後想開始吃有機的菜吧,至少讓病人的免疫力和排毒系統可以輕鬆點,吃了一兩年有機飯菜發現真的改善不少,於是徹底的投入有機農場的事業,「種植有機農法是對大家都好,雖然沒辦法賺大錢,但是不噴灑農藥也不用聞農藥和化學肥料,不是很好嗎?我們自己都是每年用綠肥養地,把地弄的鬆一點,種菜頭和紅蘿蔔會長得很好,嘴巴比較厲害的就會發現不一樣喔。以前年輕的時候確實賺錢比較重要,會一直往前衝,但現在反而是身體比較重要,所以傻傻的做有機的種植,吃健康和安心的菜,也照顧自己家人的身體健康,比較好啦。」用著這樣珍惜土地與珍惜身體的理念,種出來的有機玉米筍和甘蔗真的,很甜美。
圖說/永基有機農場的淑燕大姐和美麗的農園

圖說/削著有機甘蔗

 

往蒜鄉麻園圖書館的方向走去,雲林53縣道上會經過莿桐赫赫有名的蒜頭產銷班班長黃啟明的農田以及有機小農林南發的田地,兩個人都堅持要用有機農法種東西,一個是研究蒜頭的種法、吃法、曬法、保存法好多年了,甚至早期有日本人要跟他買黑蒜頭,還是他去研究出來的喔!而林南發大哥則是幽默一哥,把耕耘機當作大玩具,說一邊種東西一邊運動多好阿!而田裡種的地瓜葉、花生、紅綠豆等雜種物是自己吃還有剩下才拿去賣,林南發大哥和大嫂是邊種田邊曬恩愛,而且還很會導覽在地歷史的故事喔!

林南發大哥正在講解土地的酸鹼性

黃啟明大哥

圖說/黃啟明大哥的蒜頭經過重新包裝的樣子

 

轉個彎,從饒平街轉往斗六方向的154線道,騎腳踏車10分鐘的距離會經過溫禮華-好好有善農場,為何一位放棄高薪科技業的工作要來從事有機小農呢?放棄高薪的科技業,第一個反對的當然是父母,更何況是老一輩從未嘗試過的有機農法。溫禮華語重心長地表示,「以前家裡四代務農,回來很容易接手,直接將慣性轉成有機,但一開始家人反對,覺得不知道有機是什麼,和一般差異在哪裡,但透過慢慢溝通,電視媒體很多,切換給他們看,有空就帶他們去有機市場,了解這些東西。」透過對談與溝通,現在反而家人變成他最大的後盾!雜種是許多莿桐有機小農的選擇,一邊是旱作一邊是水田,每一年都會輪作,使病蟲降低、減少資材的使用。旱作一般都會種植根莖類的東西,像地瓜、胡蘿蔔、馬鈴薯,還有做一些雜作,像大蒜、黑芝麻、綠豆、紅豆等都可以自己吃,算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農夫。固定每周六早上去斗六人文公園旁的有機市集擺攤,他們家的有機米做出來的爆米香可真是超~級~香甜阿,吃了一次就"回不去了"。

圖說/溫禮華與母親和農田合照 

圖說/溫禮華家的好吃有機米

 

腳踏車的輪子繼續往下走在154縣道上,約10分鐘的距離在一個小的十字路口停下,會看到一個巨大的網室鋼骨結構,這就是張福津大哥的幸福草有機農園,用網室栽種法種植葉菜類,在溫度本來就比較高的網室中,辛苦了農夫但種出來的有機菜又甜又脆!之前是在工廠工作的張福津在決定從事農業的時候,就已經下定決心要做有機農夫,好處是當初有機價位穩定,不會起起落落,不會因為連續雨季或豐收的價格漲落,自己吃安心賣給別人也是能夠讓別人健康,以安心和健康給消費者保障,以裸菜販售的方式,讓消費者能直接看到菜,以及經過國家驗證的有機認證,才能讓消費者安心。除了直接打電話找莿桐的他們以外,也可以在嘉義大學的農夫市集上看到他們喔!

圖說/張福津大哥的有機絲瓜     

圖說/張大哥的老婆和網室白菜

 

吃飽了多汁脆甜的溫室瓜類之後,就要騎一段比較遙遠的距離了喔,經過嘉南大圳濁幹線10分鐘後,就來到種植有機農法的二十多年經驗茂盛有機農場林茂盛伯家,雖然距離比較遠一點,但是他可是有三塊不同的田地,分別種著各式果樹、有機米和五榖雜糧呢。帥氣的茂盛伯,說到田裡的事情就臉上發光:「我們採用特殊的立體栽培,可以有效的利用土地也節省時間及成本,像是牛蒡我們種在畦上,兩行的中央種葉菜類,斜坡種高麗菜,溝裡種玉米,因為剛開始種牛蒡要到明年的四月才能採收,這期間長得很慢,所以便利用空間栽種不同的作物,因應氣候的關係冬天水分較少,玉米種在畦下當我們灌水時水分較剛好,但夏天因雨季的關係雨水較為充沛要種在畦上避免玉米植株會爛根死亡,因我們每個禮拜都要上市集,所以玉米約一個禮拜種一次,這樣才都會有玉米可以賣。」把土地和田地當做立體的實驗場所,茂盛伯每次的種法都不一樣!而他們家的果園更是種了百香果、檸檬、楊桃、香蕉、巨大檸檬、無花果等族繁不及被載,走一趟果園和農園就像是上了戶外求生教學一樣有趣!而把農園做的像是生態園區的做法,是因為茂盛伯覺得以前都是採用較自然的方式做堆肥,到後期化學肥料、農藥的出現,大家開始不願意使用天然肥料,因速度較慢較辛苦而且種植出來的蔬果效果也沒有很理想,使得有機肥料逐漸被取代,可是後遺症就是生態整個改變,像是泥鰍、青蛙都因此消失,造成農產品吃進身體後對人不好,但種植有機農法,用自然的方式養土、養周邊生態,形成一種自然的循環,那時種甚麼東西都會好吃。茂盛伯的農產品可以在斗六人文有機市集找到,或臉書找茂盛有機農場,要早點訂不然會被搶光光喔!

圖說/茂盛農場的有機紅蘿蔔和檸檬    

茂盛伯和農場的合照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純樸地方,充滿了熱情而各有特色的風景和居民,歡迎大家來莿桐走走,你ㄧ定能找到最喜愛的角落。有個秘訣和大家分享,這邊的居民都很可愛,只要你願意主動對他們笑,他們也會露出燦爛的笑容,就有可能開啟一場有趣的對話或是ㄧ場精彩的在地的冒險,邀請您一起跟著莿桐十大農友地圖來場不一樣的旅行吧!

 

圖說/2015年雲科創設所碩班成員

圖說/雲科創設所碩班成員所製作的莿桐十大農友簡介地圖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