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參與。PLURALISM
土庫小鎮青年事:養牛青農的社造行動
文字:社區通採訪小組/圖:林家良提供
發表時間 2020/04/04 16:00
登入

土庫小鎮青年事:養牛青農的社造行動

0
閱讀人數:2589

來到位於雲林縣土庫鎮,跟著返鄉青農林家良的腳步,漫步在土庫老街區上,聽著他用靦腆的語調向我們介紹土庫老街的過往風采,訴說著日治時代有條不紊的街區規劃、土庫為何成為重要的貨物集散地、因著怎麼樣的商業發展土庫曾繁華一時,時不時請我們抬頭看向街屋的窗花,細數著不同的窗花樣式,走到每一個熟識的店家,熱情的噓寒問暖,看得出來他為了認識家鄉,費了很大的苦工。

 

但其實他的本業是一個實踐自然農法的農夫,在土庫這個小鎮上默默耕耘著一片守護自然生態的良田。而許多人認識林家良都是來自於媒體報導有關於他搭建牛棚收養老牛,讓老牛得以頤養天年的故事。但說起收養老牛的行動,三十八歲的林家良說一切都是意外,原本的他也跟許多在地青年一樣在外地工作,就在三十歲那年偶然看到一篇天下雜誌介紹台灣各鄉鎮的系列報導,決定用雙腳走完台灣368個鄉鎮親身感受台灣土地上的風采,卻在旅途上看到某些農村地區,因為長期施行慣行農法造成對當地環境的危害,再加上當時黑心食品的社會報導層出不窮,便萌發回鄉種田的念頭,而後成立了自有品牌-「回鄉米」,開始以自然農法種植環境友善稻米。當時的他並沒想過要收養老牛,但2017年底在彰化溪洲拖拖拉拉牛耕隊高一鑫的引薦下,偶然開啟了收養老牛的旅程,也因為收養老牛,他開始與學校單位舉辦食農教育的活動,希望讓孩子能夠透過親身的體驗,了解自己的家鄉、認同自己身長的土地,也懂得珍惜每一粒米飯。也因為收養老牛,開始嘗試群眾募資,在臉書上號召民眾認購回鄉米,作為搭建老牛牛棚的資金。他說:「老牛的存在,就是乘載了一個時代文化,雖然機械化的時代來臨,牛也老了,但牠還是有豐富的文化價值存在,而有了文化的基底,就有機會發展觀光產業的可能性。」

 

【圖:林家良與他收養的老牛】

 

除了收養老牛的意外插曲,林家良回鄉還有一個很大的信念,當年走過台灣368鄉鎮時,旅途上常常會有人向他問起家鄉土庫有什麼特色、有什麼好玩的景點,但當時他卻慚愧的答不上話,走遍台灣,看似熟識了台灣,但陌生的卻是他從小長大的家鄉,這讓他心裡埋下回鄉後要投身地方工作的種籽。於是回鄉後,除了友善耕作外,他也趁著工作之餘開始爬梳土庫的文史資料,搜集街訪鄰居、店家的在地故事,從認識家鄉開始,希望將家鄉的好介紹給來到土庫的人們。

 

2018年時,林家良申請雲林縣政府文化處社造點計畫,以「來去土庫-回鄉米的微旅行」為主軸,邀請在地插畫家張真輔協力,出版小鎮旅行小摺頁,介紹當地的信仰中心、在地青農、老店創新、文創手作...等景點,希望能夠作為旅人認識土庫老街的第一步。2019年時,再接再厲,製作了更為細緻的小摺頁,除了介紹人物外,「民以食為天」,也將來到土庫的經典美食收納進小摺頁裡。

 

【舉辦小鎮旅行,讓更多遊客深度體驗土庫小鎮】

 

林家良也跟我們分享,土庫的在地店家其實非常有特色,除了每一間建築物都各有特色外,更吸引人的是店家在時間淘洗下所精煉下的故事,像是三代的豐村行雜貨店到現在仍保有木造老屋的風味,守護的不僅是一家店,更是一段見證土庫繼往開來的歷史;而中山路上的金琴西點麵包坊的方振南夫婦堅持使用成本較高的食材卻維持著親民的價格;走過70年風華的金茂利鐘錶行在第三代接手後賣起咖啡,讓老店有了新風貌...等,這些都是來到土庫不能錯過的景點!

 

問起林家良下一步的規劃,他跟我們分享,今年度成功申請水保局的三年期計畫,從牽牛體驗、農耕體驗為出發點,再到串連在地農夫、特色店家,他希望可以集眾人之力產出一套可持續營運的行程體驗。除了遊程外,也著手與在地店家合作共同推出特色伴手禮盒、手作DIY課程...等吸引更多人潮拜訪土庫。他還有一個宏願,希望計畫的最後一年,能夠推出從產地到餐桌的餐食服務,讓人們能夠體驗土庫、食在土庫、樂在土庫。

 

【集眾人之力,土庫開始變得更好玩了!】

 

回鄉邁入第八年,林家良說土庫這個小鎮其實很有魅力,也很有文化底蘊,但也面臨了許多鄉村共同的困境:人口外流與高齡化,近年來除了看見一些第二代、第三代慢慢回來接手家裡的事業外,因為他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也期待土庫能夠吸引更多熱愛文化工作、農村生活的移居者來到這裡,一起來挖掘土庫小鎮上迷人的地方、為土庫小鎮共同打拼,一起活成地方上最美麗的一片風景。

 

全篇圖文採創用CC3.0台灣授權條款: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keyword文章關鍵字: 返鄉青年 小旅行 土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