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會推動與社區有關之計畫
將藝術帶入社區
發表時間 2010/08/11 17:44
登入

將藝術帶入社區

0
閱讀人數:1651

評論家Patricia C. Phillips指出:「公共藝術不能治癒復原或合理化我們的鄉愁…但是卻可以提供新的社區概念,讓我們片斷的個人經驗與史詩規模的都市劇碼共襄盛舉,創造一個當代的公共觀念…重點不在製造一些供人瞻仰的東西,而是在製造一個機會─一個情況,讓觀者用翻新的角度與清晰的視野,回頭再看這個世界。」

★「藝術營造社區」

「營造公共空間」及「營造公共生活」是今時公共藝術的重要課題,藝術走入現實,與社會產生互動,讓居民直接參與空間形態的想像、設計及建造,體驗親手營造環境的歷程與共同工作的樂趣,以此抵達藝術介入的目的。

「藝術營造社區」的主張,新信藝術介入社區的生活空間後,可改變社區環境的空間形式,誘使社區生活的內容產生變質;或者直接改變社區生活的結構,使得藝術活動成為社區生活所不可或缺的構成元素─無論是一種擾動單調生活步調的慶典形式;亦或是一種族以實現生命價值轉換功能的生活必需品。

★「藝術介入社區的改變」

藝術介入社區生活空間,不僅止於公共環境的美化。更重要的是,透過參與式設計的操作所導致的社區空間形式改變,連帶使得社區生活中的人際關係亦發生質變;或藉由邀請民眾參與創作的公共藝術設置過程,希望激發出社區居民彼此之間的一種情感聯繫形式、創造出社區一體的集體意識。

當藝術以一種慶典形式出現在社區之中,勢必將擾動該社區原本單調且規律的生活步調、直接改變社區生活的結構,並營造出依個邀請民眾相遇、互動的節慶氛圍。或者藝術也可以成為某種社區組織動員的主題,藉由邀請社區民眾參與某種藝術活動的排演、學習與創作過程,使得藝術活動成為社區生活所不可或缺的構成元素。

 ★「藝術社區的願景」

這些年在台灣,藝術進入社區不管以社區營造、藝術造街、藝術村、藝術節或以公共藝術為名,已累積許多案例,並有許多值得探討的面向。居民及藝術家如何互為主體?透過藝術的地方塑造,反映的是誰的文化?庶民聲音如何透過藝術被聽到?藝術進入社區意義何在?藝術、社區、產業有可否兼得呢?

在藝術進入社區之後,若經過成功經營,藝術家和社區民眾在公共空間裡,從活動及創作中進一步認識土地與生態,分享貼近生活的美感經驗,彼此針對社區環境需改造的牆壁、堤防、街道、公園、候車亭,展開對居住環境的藝術想像及美化的想法,過程中對空間產生互動的感情,培養專屬於自己及社區的美感經驗,讓家鄉美麗再生的好,不僅改造了家鄉的景緻,也讓自己產生新的蛻變。


以上內容參考:

《藝術與公共領域:藝術進入社區》,吳瑪俐,遠流出版社,2007。
《打造美樂地——社區公共藝術》,曾旭正,典藏藝術家庭,2005。
《社區桃花源的新願景》,羅中峰,內政部,2006年。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