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知識庫。KNOWLEDGE
從魚菜共生到公民電廠:淡水忠寮社區的環保綠色行動
社區通撰稿小組
發表時間 2019/10/04 13:00
登入

從魚菜共生到公民電廠:淡水忠寮社區的環保綠色行動

0
閱讀人數:3608

忠寮社區位於淡水大屯山腳下,素有淡水「母親之河」美名的公司田溪,自百年前就流經忠寮,來自火山群的溪水帶來了豐沛養分,餵養了田地,創造了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讓彼時的稻作在此豐收,先民們得以依著水源、發展農耕,群聚在山腳下。

 

隨著工商社會的來臨,大台北地區如火箭般迅速的發展,也帶動了周邊衛星城鎮的發展,位於淡水區近郊的忠寮社區人口漸漸外移至交通便利之處,在農耕從事人口逐漸老化,又無新血投入農業,而同時又有休耕政策鼓勵下,社區內的耕地休耕面積日益擴大,社區的農業也從注重生產產量導向轉往以遊憩為主軸的休閒農業。

 

圖:忠寮社區位於山腳下,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

 

推動忠寮社區一系列環保行動的幕後推手李鎮榮回憶起小時候生活在社區裡,隨處可見魚蝦、甲蟲...等生物,然而因農藥、化肥的大量施用,漸漸地使社區的生態遭到破壞,即使後來休耕政策的推動,但為了維持田地的整潔,農民仍習慣使用大量的除草劑,讓李鎮榮下定決心要說服大家一起來維持社區的生態環境。

 

在102年時投入農委會「農村再生計畫」,透過課程、講座、見學參訪,更重要的還有日常生活與居民們的「博軟」,開始一步一步讓社區的農民們接觸的新的農業知識,讓民眾對維護社區環境產生認同感,李鎮榮很驕傲地說,在許多志工奔走、宣導下,目前社區內仍有使用農藥、除草劑的農地大約僅剩下一成左右。

 

問起社區投入打造魚菜共生園區的過程,李鎮榮笑著跟我們說,一開始是因為社區內公司田溪的上游處,有一處養殖魚塭,大量魚隻的排泄物與飼養的污泥未經妥善處理就流入河川,那時候原本以為會去跟魚塭主人吵架,沒想到聊一聊後在生態專業的老師協助,開啟了社區與魚菜共生的淵源。開始在魚塭鄰近的田地架設相關設施,將上游魚塭的廢水引入鄰近的田園灌溉,藉由水生植物的生長特性(以種植皎白筍為主)淨化污水,而魚的排泄物就是最好的氮肥來源,淨化後的水再引入社區的水溝內,讓其他生物得以生存。

 

他們的愛護生態的行動也讓社區內的農民願意無償提供休耕的土地來支持社區工作的發展,在志工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協助下,他們在社區籌劃了一座面積約兩公頃的友善生態環境的市民農園,劃設成200餘個小單位,每一單位約莫33平方米,開放給淡水市區、大台北地區想體驗友善農耕、享受田園生活的民眾種植蔬菜,也不定期會有社區農民或幹部開設植栽課程,搭起社區內外互動的橋樑,讓來這裡耕種的都市民眾都能交一個近郊的「農夫朋友」。

 

除了連結都市與近郊外,忠寮社區也鼓勵在地學子參與社區、認識社區文化,像是與鄰近的忠山國小、水源國小老師合作,發展在地特色課程,帶領孩子們踏查社區,認識社區裡的土角厝、古宅,更帶著他們就地取材在課堂上練習製作茅草屋模型,為的是要在明年親手建造一座真正的茅草屋。

 

圖:基地裡時常可以看到鄰近的學校學童跟著社區參與魚菜共生計畫。

 

而在懷抱著為地球多盡一分心力的理念下,今年忠寮社區在李鎮榮理事長的號召下串連新北市鄰近地區對於太陽能發電有興趣的夥伴們,共同籌組了「新北市智慧綠能合作社」,籌備在社區內推動公民電廠,預計於今年底前正式運轉。李鎮榮跟我們分享,最一開始是在魚菜共生的基地裡架設小型的風力發電設備、太陽能發電設備,發的電就供魚菜共生的幫浦設備、基地的路燈使用,那時候並不知道有「社區公民電廠」的概念,而在一位任職於台電公司再生能源處的朋友引介下,才開始在社區內有規模的召開說明會,一步步讓民眾破除迷思,了解太陽能光電的真面目。而在保證收購太陽能發電的政策推動下,更讓社區居民們更願意接受在社區內架設太陽能發電設施。

 

未來的社區電廠,將會優先開放給社區民眾認股,爭取更多民眾的參與與認同,李鎮榮說公民電廠不只能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投資者能取得一定的收益,更重要的是部分的收入能夠投入社區營造工作的推動上,讓社區過往依賴議員配合款、公部門補助款,財務不健全的狀況得以改善,有了固定的經費來源,更能賦予社區更大的自主性。

 

從宣導減少農藥、除草劑的行動到魚菜共生園區、市民農園的設立,串連城與鄉、社區與學校,再到推動社區電廠,看得出來忠寮社區的夥伴們對於環境的重視與付出。雖然公民電廠的回本需要約莫八年的時間,但對忠寮社區來說為了自己的生態環境,一切的等待與努力都是值得的,下一年度他們更打算結合返鄉青年,進行生態旅遊、體驗教育的課程,要讓所有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夠在這個有蟲鳴鳥叫、潺潺流水,自然生態資源豐沛的社區裡面盡情享樂!

 

本文採創用CC3.0臺灣授權條款:姓名標示-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分享

 

download附加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