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知識庫。KNOWLEDGE
打造生態社區沒有捷徑─以湖本社區為例
文/鍾錦培
發表時間 2012/05/28 02:38
登入

打造生態社區沒有捷徑─以湖本社區為例

0
閱讀人數:2681

文:鍾錦培

        生態村、生態社區的概念,在近十年來逐漸興起,除了對地方的關懷、環保意識的抬頭、深度旅遊的興起以及作為一種產業發展的後續可能等因素,都環繞在社區居民如何將地方的綠色─包括動、植物、水、生態、食物鏈等─以低環境衝擊的各種生活方式(像是生態建築、綠色建材、永續栽培等),維持其原有的運作。臺灣最著名的生態社區就屬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長期陪伴的桃米社區。在民國九十三年的「社區風貌營造計畫」——生態社區示範計畫中,南投縣政府邀請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擔任專案管理中心,負責這項社區工作的營造,也催生了現在我們所見的桃米社區以生態作為社區營造及地方產業指標。
        不過,在成為眾所皆知的生態社區之前,社區營造概念與方向的產生以及社區居民的動員過程,才是相當關鍵的部分。在雲林林內鄉的湖本村也走過生態社區發展的崎嶇路。
         湖本村本來是一個位於山腳邊的寧靜小村莊,在發展社區營造之初,由居民組成環保志工隊,清潔社區內的髒亂環境為始。在整體環境明顯乾淨之後,許多居民也逐漸加入清掃行列。真正踏上社區營造軌道,是在顧問老師及學生的帶領與合作下,進行社區資源調查工作。正當一切似乎有了規劃之際,一輛輛的砂石車進到了湖本社區,預計將這個地方作為開採砂石的基地。「湖本生態村」的口號就在這樣情況下出現。
         經由生態環境調查,發現湖本村有十六至十八種之雄八色鳥,鳥類共計九十七種,特有種五種、特有亞重三十二種、保育類二十五種(註一) 。調查出爐,湖本村暫時黨下了這些「砂手們」,保護了自己生存與生態環境的空間。經過一連串的抗爭活動後,湖本村將重點放在自己的社區,並結合附近國小學童,動手為河堤作美化彩繪,繪出湖本村的產業、生態與日常生活。為使環境具完整性,居民重視周邊的環境整潔,同時也積極的訓練湖本村的生態導覽人員,藉由生態導覽讓居民和民眾更直接了解湖本村的生態之美。
        以生態村為願景且因媒體讓湖本村的生態及著名的八色鳥聲名遠播,「保證雲林縣湖本社區合作社」就在這個時候成立,提供民眾諮詢相關事物及休憩的地方,配合村內的乳牛牧場,製作鮮奶饅頭、提供餐飲等。但後來合作社因經營不善,改由多元就業方案人員暫時管理。多元就業人員多為外地至此工作,對湖本不甚了解,造成民眾諮詢死角。不過這也催生了湖本青年工作坊的成立,由社區中的青少年為成員,從小處著手:活動海報的製作、合作社的整理、活動的辦理…等,帶動了青年的力量。他們也開始運用顧問老師以及政府計畫的資源,將社區營造的可能性發揮得更大,也開始著手與周邊的社區結合。「湖本、坪頂、林茂社區」淺山社造行,就是利用社區自助、互助,產業相互配合的想法而產生的。湖本社區也在這時候有了明確的社區營造方向─八色鳥共生教育永續綠色生活館(以下簡稱綠色生活館)的成立。
        以生態、八色鳥及永續發展為主軸的綠色生活館,以社區特有的竹為材料,居民動手製作竹製品為裝飾,並有八色鳥的相關產品,館內懸掛著湖本村生態介紹的展板,清楚介紹湖本村的生態特色和物種多樣。綠色生活館扮演著湖本社區生態認識的出發點。社區林業計劃第二期與綠色生活館為同時進行的計畫,協力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永續森林生態旅遊及相關林業建設(註二) ,湖本社區提出「八色鳥自然步道塑造─居民永續護鳥護林計劃」,係以「社區中目前執行的有種菜、種原生植物取代外來種,利用苗圃的形式,可以讓社區的人拿回家綠美化,慢慢的改變社區。文化館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還有一個自然的步道和生態課程 」(註三)。自然步道長度不長,但沿路都有植物的介紹牌以及以「愛情」當作主題的植物主題,相當特殊,不過似與居民日常生活的聯繫不大。
  上述湖本社區的例子,顯示了湖本社區在社區營造的萌芽期即遇上了陸砂開採的破壞事件,反而促使湖本社區的居民凝聚,間接致使後來的社區事務推動有一定的行動和成果。不過,居民對於甚麼是生態?生態是否會擠壓了自己的生活空間及生計,感到憂心。加上部分社區居民支持陸砂開採的進行,在多重聲音的環繞下,湖本社區生態村的打造,似乎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註一:民國八十九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所做的到查「雲林縣八色鳥重要棲息環境規劃設範圍及相關措施建議」。目前可能增加或減少。
註二:陳美惠,2005,〈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林務局的新境界〉
註三:筆者訪談。

keyword文章關鍵字: 生態社區 生態保育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