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參與。PLURALISM
社區一家的上海實踐構想
圖/文
王本壯(國立聯合大學創意統合設計研究中心主任)
發表時間 2013/08/01 13:52
登入

社區一家的上海實踐構想

1
閱讀人數:3566

由台灣企業推動的「社區一家幸福行動計畫」經過十年長期投入社區營造,圓了許多社區團體或居民個人想為生活環境盡一份心力的夢。在每個提案的實踐程序上通常是從感覺產生具體的想法,然後因想法而產生行動,再來由行動產生在地實踐的成果。這樣的實踐精神獲得了海峽兩岸的注意,也帶來互相學習交流分享的機會。

事實上近年來大陸經濟開始起飛,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市場,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尤其上海地區目前屬於經濟發展最繁榮的區域之一,人民相對的對於生活品質的需求也逐漸提升,因此,如何透過社區營造的推動,讓居民對於生活文化及自然環境可以有更多的認同,使居民可以在自主的狀態中,讓生活、生產、生態得以平衡發展而邁向永續,就成為重要的課題。

因此,我們希望藉由過去台灣成功的操作經驗,預先植入準備要開發建設的地區,讓過去先由人的力量去影響生活環境再去營造對地方的認同、歸屬感,改變為環境本身已具有讓人認同及歸屬的感覺,達到建構社會管理創新的典範

台灣社造執行團隊的策略是讓在地居民對於所將要移入生活的社區產生認同感與歸屬感,希望在硬體開始前就能夠將在地實踐的部分導入,提出在硬體、韌體、軟體這三階段的規劃構想,希望將社區環境打造成一個自主的有機體。

一、 硬體規劃部分
在硬體規劃的部分,主要為環境行為互動的指認、規劃,預先透過硬體的設計,將生活硬體設施建構為符合人的需求、自然環境保護等。並透過強化視覺意象,增加區域自明性,以及規畫具有多元用途的公共空間,在不同的時間會有不同活動及行為產生,在此活動的居民,他們的行為、文化特徵和活動會有助於社區特色風貌的建構。

二、韌體規劃部分
因應氣候變遷及糧食危機,配合硬體規劃,將社區打造為一個有機體,讓社區以自給自足的方式去對應可能面臨的各項課題。例如,綠地系統的建置強化地區對氣候的防治力,並可對整體環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另亦可透過設計手法,改善氣候問題,營造出舒適的生活環境。其次,規劃友善的使用環境,以提供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如老人、小孩、身心理障礙、訪客等,讓不同的使用者可以得到最大的便利性及安全性。再者,多元化的主題區域設置,可以造就不同的文化活動產生,如:社區農園,提供社區自產食物,降低食物里程,並可作為環境教育的學習場所。

三、軟體規劃部分
軟體規劃目的在於生活行為及文化的傳承,透過環境創造新的環境行為,擾動居民對地方的感觸,提高對人及環境的敏感度,建構一個屬於自己幸福的城市。尤其是傳統的千年文化留傳至今,隨著時代的變遷,是否需要因時、因地制宜的改變,因此,如何將舊文化轉換為新文化,就必須透過共同討論、共同推動執行,讓優良的傳統文化得以延續。此外,上海在國際化的發展過程中,造就多元文化的包容與融合的需求,因此提供一個可運作的文化共享平台就成為重要的工作項目。同時,一個環境的維護是需要居民的共識與社區公約,以有效維護生活環境的品質,並提高對地方的歸屬感,而新加入的居民也可以做為參考以便快速融入。

以上的三個面向預計將藉由定期的工作坊、共識會議,集結在地居民、行政單位、專家學者等的討論、規劃,並可透過影像記錄及出版操作手冊等將過程與經驗推廣延續,以帶領民眾進行生活環境的持續改造,串連區域的資源,強化居民間的互動網絡,形成新的社區營造典範。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