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知識庫。KNOWLEDGE
社區資源調查―發現社區價值的運動(3)
文/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表時間 2016/10/05 20:55
登入

社區資源調查―發現社區價值的運動(3)

0
閱讀人數:3078

六、平凡中的不凡:

日常生活與文化 社區資源調查的困難,與其說是操作方法,不如說是心態與視野的開拓。 在操作方法的層面,的確也是一門學無止盡的功夫,然而,如果沒有開放的胸 襟,以及視家鄉如異鄉的能耐,那麼社區裡頭幾乎都沒什麼新鮮事。我們經常會說的 「有看沒有到」,也可以形容這種欠缺視野的觀看現象,或許也可以說明為什麼人人 都有相機,可是卻只有專業與專注的人才能拍到精采的畫面。 如何在習以為常的社區生活中找出資源,原本不需學習,我們透過兒童的眼睛就 知道,一株草、一束光、一粒石頭都可以好奇半天。新竹縣六家地區在民國94年進行 一項伯公調查計畫,為了確認某一個因為高鐵計畫拆離原地的伯公的舊日地點,居民 決定選擇用手觸摸的方式。這個伯公原本是六家地區最原初型態三粒石的形式之一, 有一位從小拜祂長大的老農民表示,他小時候常在 這個伯公石下遊玩,他記得當年那顆伯公石哪個地 方有個小小的缺口!

尋找昔日伯公信仰的老地點,竟是透過數十年前一個兒童的遊戲經驗。從這個案例來看,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尋社區資源其實並非難事。然而,像這樣的例子可遇不可求,如果能夠擬定恰當的計畫, 讓社區居民的眼光與心境推回他們的童年,那麼很 可能就很容易讓大家重新發現社區裡頭令人驚喜的細節。簡單說,這個方式就是啟動居民童年記憶的 社區計畫。

七、社區與專業的對話:

每個社區居民都可能是某個專業的專家、專業的運用 與專業對社區的詮釋啟動社區居民的記憶,是挖掘(除了調查,也可以用挖掘這個字眼)社區資源的 好辦法,卻不是唯一的方式。若要進一步挖掘社區資源,還需要有專業的學習,或者 與專業合作。 社區資源調查的專業(者),在過去多是外來的學者專家,然而,近年來逐漸蔚為風氣的地方文史工作以及青年返鄉行動,漸漸提供社區內部的專業(者),不管是外來的、返鄉的還是內部培訓的,專業的體系化與深度挖掘,都有助於進一步觀察到社區的資源,甚至挖出潛在的資產!

嘉義縣新港文教基金會、宜蘭縣仰山文教基金會、台東縣永續發展協會、花蓮縣的環保聯盟分部等等從事環境保護與社區營造的在地團體, 本身就是優秀的專業者,在他們持續不懈的努力之下,培育了更多的優秀子弟,他們長年累積的「社區資源」更是深耕在地的無上養分。

八、個人的觀察與集體的普查 誰才是調查者?

過去大家會把「責任」推給專家,然而,從社區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可以(也 應該)擔任調查者,只不過欠缺信心與動力。 逆向思考試試看,如果自己(每個社區居民)沒有擔任調查者,那麼自己所認識 到的社區資源就無法成為整個社區的資源。

換句話說,社區資源的調查者並不應該有代言人,沒人(即使是民主制度中的鄉鎮市民代表、縣市議員或立委)有能力替自己 表達出個人對社區資源的認知。社區居民本身不但是社區資源,更是促成社區生活持續運轉的文化創造者。歷史上有太多的案例證明,社區裡頭的個人發現,是社區有機 會獲得發展的重要因素。高雄縣甲仙的化石館,就是從土地裡頭找出社區價值的個人努力成果。

台北縣的李梅樹美術館,主要紀念與展示深深愛著三峽文化的畫家李梅樹 的鄉土熱情。 然而,如何能確保將個人的觀察成果納入社區的集體資產範疇,卻需要一個過程:一種是等待這個人努力了一輩子終於有人為他建立紀念館,進而吸引了社區的認同;另一種則是發動社區進行集體的普查,讓更多人得以參與到社區資源的調查工作。 社區資源的集體普查,不只是社區基礎的調查工作,透過不同的調查成員之間的 討論、比對與競爭,還可以形塑更為清晰的社區文化形象。目前正由客委會與全國六個客家鄉鎮(觀音、公館、石岡、吉安、美濃與竹田)合作進行的「客庄文化資源普 查計畫」,正是一項具體呼應社區與文資法雙重需求的社區資源調查計畫。

九、結論:社區資源調查是一種社區價值的再發現

說來說去就是沒有說到社區資源調查的技巧,事實上,不管是用照相機、測量工 具、畫筆,還是文學家的動人文字都可以進行,甚至透過錄影機、錄音機等工具,還 可以讓不擅長使用文字與種種工具的社區居民,以口述的方式,進行社區資源的調查與記錄。想法如果沒有開通,技巧一點用都沒有,在此,和社區夥伴們分享的無非是 對社區資源調查的若干想法,相信,大家能夠一點就通。至於千萬種的技術性方法, 就回到種種的專業領域,讓專業與社區進行對話。 社區資源的調查,無非就是找出社區的價值與社區的困境或盲點,而社區的價值則隱藏在社區的日常生活之中,期待社區裡頭的生活者深入挖掘!

keyword文章關鍵字: 社區資源調查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