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知識庫。KNOWLEDGE
社區通撰稿小組
發表時間 2020/02/07 19:00
登入

顧八斗,也顧文化:青面獅傳奇再現!

0
閱讀人數:1705

座落於台灣島上北端的基隆市八斗子社區是典型的傳統漁村,現以豐富的漁產為人所知。除了漁業產業頗具特色外,因海港而生的文化更是吸引人。早期(約1770年)八斗子居民,主要為福建泉州一帶漁民移居,承襲著祖先捕魚的高超技巧,在八斗子落地生根,但當時正處於漳泉械鬥階段,豐富的漁獲引起八斗子居民與社寮島(今和平島一帶)的漳州人產生摩擦。

 

據社區的記載指出,當時八斗子全村不過百戶,青壯年男丁更是只有30多位,相比社寮島有200多位精兵有著很懸殊的差距。於是棄村逃跑或勇敢對陣成了頭人們的難題,據傳聞當時的與會者還曾有過抱怨說,自己的祖先怎麼會選擇在這裡定居,「進無步,退無路」,前有漳州人,後僅有大海,無處可躲,面對這樣的困境,八斗子居民們終究還是選擇奮力一搏。於是開始發動全村習武護村,請外地師傅來到村莊傳授武藝,藉由舞青面獅強健體魄,最終成功抵禦漳州人的侵擾,而為了避免外人再度來犯,村裡的男丁也約定成俗,利用每年捕魚期結束時聚集在村子裡的廣場練功,以備不時之需。而隨著時代的演變,漳泉械鬥漸漸和緩下來,取而代之的是習武舞獅的文化被傳承下來,「青面獅」的助陣漸漸成為村子裡節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又以每年元宵節時最為盛大,家家戶戶出動舞獅,大人們提著火把,小孩子拿著燈籠踩街,象徵著為村子祈福消災、驅邪避凶,但可惜的是這樣的文化傳統,隨著工商社會的到來,環境變遷,漁村的漸漸凋零,這樣的傳統技藝也逐漸為人所淡忘,只封存在耆老們年少的記憶中,青面獅在村子裡更一度失傳40、50年之久。

 

有感於耆老的凋零,文化的保存如不現在起而行,那之後想要溯源,恐只能在佈滿厚厚灰塵的文史資料裡回憶,於是「顧八斗協會」積極參與文化局社造點計畫,加入海洋大學USR計畫中,開始訪談耆老,追溯在地文化,並透過不同計畫的搭配協力,引入專業的影像紀錄團隊,透過辦理攝影創作比賽,讓參賽者走入漁村跟隨在地職人,進行拍攝與創作,透過鏡頭,訴說著當代漁村文化的面貌。更將在地耆老杜滄龍老師製作青面獅的過程完整的記錄下來,讓社區得以走進校園,獲得在地國中小的認同,也透過教導師生們一同製作青面獅,學習傳統舞獅的同時,除了認識八斗子的特色文化,更誓言要找回過去青面獅在八斗子的盛況!

 

終於在眾人的努力下,在2019年的元宵節傍晚,眾人的火把再次點亮了八斗子的夜晚,由國小師生組成的青面獅陣再次舞起,青面獅回來了!閃爍著火光搭載著社區的盼望,青面獅的文化不再只是上一代人的記憶,更是所有八斗子人「心」的認同。

 

註1:封面影片為顧八斗協會提供,版權屬顧八斗協會所有。

文章採台灣創用CC3.0授權條款:姓名標示-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分享。

 

download附加檔案
location地址:
keyword文章關鍵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