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青銀合創實驗方案
從臺中舊城烏托邦到城市生活博物館計畫
點閱率:101494
專案啟程:2018-09-12 ~ 2020-10-01
臺中舊城區的重要性包含空間結構及歷史文化的紋理,在一百多年間從清代聚落形成、劉銘傳建省城、日治時期都市計畫、鐵路通車帶來南來北往的人及商業鼎盛、又隨著街道狹小商業中心轉移後沒落,短短百餘年間累積了臺中城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臺中舊城區是臺灣第一個都市計畫的城市,舊城區內有許多興建於日治時期的騎樓街屋、歷史建築、古蹟、綠川、柳川等。以臺中火車站為中心向外延伸,串聯鄰近區域的文化資產,串連出一座城市博物館。
2017/11/09 09:42
點閱率:25886
轉寄

臺中舊城區的重要性包含空間結構的特殊及歷史文化的紋理,在一百多年間從清代聚落形成、劉銘傳建省城、日治時期都市計畫、鐵路通車帶來南來北往的人及商業鼎盛、又隨著街道狹小商業中心轉移後沒落、移工及青創者進駐,短短百餘年間累積了臺中城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臺中舊城區是臺灣第一個都市計畫的城市,其街道於一百年前已規劃完成,舊城區內有許多興建於日治時期的騎樓街屋、歷史建築、古蹟、綠川、柳川等。以臺中火車站為中心向外延伸,串聯鄰近區域的文化資產,例如:宮原眼科、第二市場、臺中公園、太陽餅博物館、彰化銀行、中央書局、萬春宮、柳原教會等,串連出一座城市博物館。

 

~~曾經繁華的市中心~~

    臺中市舊城區舊稱為「大墩街」,早在清乾隆末年聚落已逐漸形成街肆,從此大墩街日漸繁榮,當時主要街道有:頂街、中街、下街;頂街舊址在今光復國小,並有座馬舍公廟,祭祀輔順將軍,此廟後遷建中山路;中街為米店,柑仔店集中之地,為商業最鼎盛的市中心;下街有轎店、魚菜市場,成為米穀、土產及中國進口貨的交易市場和農產品加工中心,另有佛寺、廟宇等,已初具政治、宗教、工商機能,成為附近村莊的購物市集。1903年日人在台中實施市區改正計畫,開闢斜貫大墩下街之舊街道,並增築今之自由路、市府路、繼光街、綠川西街等街道,至西元1905年縱貫鐵路開通後,使市區向火車站方向伸展,街肆更加繁榮發展,由臺中火車站至今中華路,以及公園路至民權路之地區為商業區,商業日益鼎盛。

 

~~商業中心的轉移~~

    1980年代,由於百貨公司沿著臺灣大道往屯區發展,舊市區逐漸沒落,當年的臺中港路沿線開始蓬勃發展,形成臺中市發展之重要軸線。此後中區傳統商圈面臨強大壓力,不得不著手進行改造,至今已有電子街商圈、繼光商圈、自由商圈等。另外傳統商店及新興產業長期發展也形成特色商街,如中華路的「中華路夜市」、平等街的「銀樓街」、三民路的「第二市場」、「婚紗街」、「喜餅街」;成功路90巷的「青草街」、興中街的「糖果街」與中山路的「水果街」的商街,加上街頭巷弄上有許多傳統的美食小吃,以及繼光商圈後來崛起的東南亞異國美食,這些傳統產業資源與老城特色也將是未來文化生活圈發展的重要指標。

 

~~舊城的沒落~~

    舊城區範圍大約設定在五權路以南、建成路以北、林森路以東、公園路以西區域,行政區包含中區及部分東區、西區、南區、北區。臺中舊城是目前臺灣都市中,少數仍保有舊城中心與日治文化地景的城市,沿著火車站到臺灣大道的軸線,可以明顯看出舊城中心之發展變化與不可取代文化記憶。舊城區亦為臺中市及中部地區南北東西幹道據點,公民營鐵公路車站均設於此,交通發達。但因近年業經營型態改變,都市計畫為日治時代所規劃,道路狹窄,加以建築老舊,停車不易、公共設施缺乏,且郊區、重劃區陸續開發,大型賣場、新型態商家、百貨娛樂業,如雨後春筍林立,致商機逐漸沒落,且因幅員較小,人口減少,致近年市府不斷推動中區再生,結合文化、創意及地方產業,力求復甦舊城區榮景。

~~舊城轉型的困境~~

    三十年來臺中市舊城區一帶從鼎盛走到沒落,儘管市府投入大量資源極欲振興,仍遭遇許多困難,舊城區要再生,建築空間是很大障礙,如屋主都不是落魄戶,而是很有錢的一群人,沒有往年的高租金,他們不會輕易租出去,一有房市利多的風吹草動,也會有不少人會想漲價、漲租,舊式商業思維,讓租金承受力低的藝術文創業者難以進駐。舊城區已經永不可能再成為「地王」,如果以舊式思維想要賺快錢、賺大錢,在這裡投入再多的資源都難有成效。鐵路高架化後的綠空鐵道、火車新站、干城重劃區、湖濱生態園區等,是屬於舊城區的新商業區,但這些在本質上與舊城區並不同,舊城區的重點在於文化保留,應重新思考其特色與定位,而非傳統的商業模式。

~~社區營造計畫長期缺席~~

  過去臺中市的中區發展以商業為主,因商圈迅速的開發,導致舊城長期以商業模式經營,較少投入社區營造計畫,也因較缺乏公共空間,八個里僅有一個社區發展協會及活動中心,長期缺席社區營造計畫,不管是硬體空間或是人的思維,皆是急待開發的區域,然而近年來因為林市長積極推動中區再生,有許多關心中區再生的社群組織及青創組織進駐中區,因此中區除了有歷史底蘊的文化歷史紋理也因為新組織的加入,而有更多的可能性。

 

~~問題意識~~

    每個舊城區,都是城市的靈魂與光榮所在。身為臺中起點的舊城,更是許多老臺中人共同的回憶和驕傲,但近年來逐漸沒落,失去昔日光采。臺中市政府為了重現中區往日繁榮,積極推動舊城區再生。現在逐漸有一些關心臺中舊城發展的青年及青創工作者進駐,挹注新的活力。然而新舊之間如何交織出舊城新面貌成了目前舊城新的課題,原店家、原住戶及新進駐者對於舊城再生的想像不盡相同,甚至有些相悖離,本計畫即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預計透過社區營造、公民審議的方式,讓參與在舊城的每個人都能述說他們對舊城的願景,透過集體參與的方式,一起將大家心目中的舊城烏托邦描繪得更具體,也透過這些過程看見彼此的差異和凝聚大家對舊城烏托邦的共識。這是一座深具魅力的舊城,在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從鼎盛到沒落,如經又面臨轉型的契機,舊城歷經了政權更迭、包容了多元文化,如今除了原有的新舊住民、青銀世代還有移工和新移民,我們如何在舊城區轉型的契機,讓參與其中的人們都能被看見,一起述說我們對舊城的願景、面對文化的差異,並能一起為我們心目中的舊城烏托邦努力,這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與理想。

 

~~未來願景與永續的可能~~

    透過舊城烏托邦田野計畫及舊城烏托邦藝術行動兩個計畫,重新凝聚參與在舊城的居民共識,並在過程中連結舊城居民個人生命記憶與集體記憶,將過去與現在連結才能一起面對未來。在這些基礎上,舊城文化才有可能被在地居民看見並好好珍惜。進駐舊城的青創團隊與在地居民才能合作共創,包含進行策展、導覽、文創商品開發、在地知識教育場域…等創新實驗方案,整個舊城就是兼具展示與生活的博物館,共享的文化與知識經濟是舊城未來永續經營的方向與願景。

宮原武熊的一天導覽地圖

宮原武熊的一天導覽地圖

二七部隊導覽地圖

二七部隊導覽地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