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參與。PLURALISM
中秋鐵板燒塔節_馬祖鐵板社區
文/董逸馨;圖/董逸馨
發表時間 2010/08/31 19:51
登入

中秋鐵板燒塔節_馬祖鐵板社區

0
閱讀人數:1403

【撰文.攝影/董逸馨】


「燒塔」是馬祖西莒及南竿鐵板地區的傳統民俗文化,中秋節的這一天居民會用紅磚堆起高塔,並將家中生病時穿的衣服、用過的器皿等,丟進塔中燒掉,借此除去穢氣。中秋來鐵板燒塔是馬祖一年一度的特色節慶,跟離島台灣很不一樣,我們不選擇烤肉,而是選擇聚在一起跳舞慶祝,2009年的燒塔節比起往年有很多的不一樣,融合了一些戰地政務時期的味道,並在大街上立起了三民主義示範村的牌樓,讓鐵板古街有那麼些懷舊的氛圍,彷彿回到時光隧道,重現當年的鐵板風華。

馬祖的燒塔文化原本僅是地方的民俗文化,因軍管時期燈火管制,因此被禁止長達好一段時間,戰地政務解除後,地區青年藉由口述歷史得知這項習俗,而後鐵板社區每年都會在中秋節舉行燒塔活動,因為獨具地方特色,也漸漸吸引外地訪客參與這樣的文化盛會。

2008年在縣府文化局的推動下,串連媽祖昇天季、津沙老酒節與鐵板燒塔節並列為馬祖秋慶系列活動之一。由文化局主辦,委託活動企劃公司辦理節慶活動與行銷的工作,在文化局的協調之下,同時也促成縣府文化局與鐵板社區的合作關係,動員鐵板居民辦理創意踩街、老街美食遊、白丸DIY等活動,表演內容除了邀請來自台灣的專業表演者,亦給馬祖當地的藝文團體一個展演的舞台,演變迄今已成為馬祖中秋節特色的文化節慶。

馬祖一年一度的特色節慶『鐵板燒塔節』

40年前的煤油燈,是書店老板的壓箱寶,老板的的女婿一邊擦拭著燈,一邊對我說他小時後馬祖沒有電,要靠這個煤油燈才能在夜晚照亮全家,下方的油壺有加壓閥與壓力表,到達一定的壓力煤油才會霧氣化,也調整出氣量,間接調整燈的明暗,上方罩著耐高溫石棉,遇上高溫就會發光。因為這次的活動以戰地政務時期的故事為主,鐵板街以前又被稱為”三民主義示範村”除了在大街上立起牌樓,住在街上的居民,也都把家裡的老玩意都翻出來,讓整個街區瀰漫復古的味道,就好像回到過去的那個年代。
書店老板的壓箱寶40年的煤油燈

女婿接著說加壓閥裡的橡皮已經硬化了,整個煤油燈只剩下形貌,等會兒得接上燈泡作作樣子,接了電是有那麼點懷舊的情調,街上也就熱鬧了。

下午2點由一群扭白丸的依嬤們揭開序幕,依嬤說要用糯米粉跟在來米粉加水混合搓揉產生黏性才可以使用,過程中她們將手中的米糰搓成約一公分直徑的長條,再分撥成0.5公分厚的圓餅,就像濃縮版的小湯圓,看起來相當可口。所謂的「白丸」,馬祖話叫「巴甕」,是早期馬祖民間常見的甜點,通常會在夏季日照充足的時候製作,因為捏好的白丸需要日曬後才能存放,烹煮的方法相當簡單,只需注意白丸需在溫水時下鍋烹煮,才能使白丸內部熟透,等到白丸會浮在水面上加入糖水就是一道樸實美味的夏日點心。
這像濃縮版的小湯圓,是馬祖傳統的小吃也是鐵板燒塔節必吃的小吃

依嬤們說以前鐵板就是這樣熱鬧,整條街上都是人,小孩子也都在街上跑來跑去,我望著依嬤們的臉,不知道她們心裡是開心還是惆悵。就連國軍弟兄也來學習作馬祖傳統的小吃,綠色的迷彩服和綠色的篩子形成有趣的對比畫面。

大街上擺攤的媽媽們,準備的大多是馬祖傳統的特色小吃,像是馬蛋、馬耳 (用發酵的麵粉沾糖再用油炸的小吃)、兩相好、黃金餃、虫弟餅 (類似台灣蠣餅的小吃)、糖葫蘆等,我則是鍾情糖葫蘆,是用四色蜜餞加小番茄作成的,酸酸甜甜的古早滋味。
鐵板燒塔節期間,社區媽媽們會在老街上擺攤,賣著馬祖傳統的特色小吃

踩街的活動即將開始,文化局的工作人員以民防自衛隊的復古造型吸引大家的目光,四年級的阿伯阿母看到總不免要話當年,一個說衣服儀容不及格,另一個說踢正步的動作不標準,聽他們驕傲的說著當年時光的無限美好。
踩街隊伍令一個受人注目的焦點,當然是小小蛙兵部隊,紅色的小短褲十分搶眼,踩街中加上舉槍上膛的橋段,擄獲了攝影大哥的眼光,紛紛搶著對他們拍照。
中秋燒塔的這一天,鐵板難得熱鬧,老街上的人潮川流不息
由鐵塔社區婦女組成的舞團表演

這一天晚上天很清,月亮又大又圓,而鐵板天后宮廣場前的舞蹈表演也真是精彩,由地區婦女組成的舞團帶來打錢哨的表演,任何活動都少不了她們的身影。

打錢哨舞蹈是馬祖早期地方過年藝遊表演之一,通常會配合馬祖童謠「真鳥仔」曲目演出,婦女們腳踩高蹺,手持一米長竹棒,在竹棒兩端繫有鈴鐺、銅錢、彩帶作為錢哨,隨著舞者的身體擺動拍打錢哨,發出悅耳的聲響,歡慶新年的來到,演變迄今已不踩高翹表演,但依然是馬祖獨具特色的民俗舞蹈。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