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參與。PLURALISM
生命力新聞網:毛晴、徐睿妤
發表時間 2020/04/17 10:00
登入

保存空軍三重一村 守護眷村人的回憶

0
閱讀人數:4821

空軍三重一村,也就是新北市眷村文化園區,這裡保存著日治時期防砲鎮地與地下甬道的遺跡,以及完整的眷村水泥眷舍,民眾可以在園區內看見眷村家庭的居住環境,並透過導覽了解一村的歷史故事。但這些珍貴的眷村場景及文物,也曾面臨遭到拆除的危機,而在剷除之際,是熱心的三重市民董俊仁與一村眷戶,以及關心眷村文化保存的人士挺身而出,守住眷村人的家鄉與回憶。

 

空軍三重一村,也就是新北市眷村文化園區。 攝影/徐睿妤

 

眷村拆除之際 董俊仁為故鄉發聲

董俊仁出生在新北市三重區,在就讀淡江建築系時曾接觸到社區建築與社區營造的相關知識,在唸完碩士班之後,就前往埔里投入九二一地震災害的重建工作,後來又因緣際會進到台南市政府工作,因此對於政府運作也有些了解。

從小生長在三重,董俊仁想為故鄉付出一些心力:「當時就想幫三重做一點事阿,因為三重對外的形象都很差,大家對三重都有刻板印象或偏見,覺得三重就是龍蛇雜處、文化沙漠呀。」他在二〇〇三回到三重時,空軍三重一村正要開始搬遷、拆除,但是,依照他對都市建築與都市計劃的了解,他認為空軍三重一村的文化資產其實有辦法保存,因此毅然投入空軍三重一村的保存營造。

空軍三重一村位於三重區東南側,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軍防守臺灣總督府以及台北橋的防砲陣地掩體,地底下隱密的藏著甬道。戰後,該地轉變為軍眷村,而在一九九六年「國軍老舊眷改建條例」實施後,空軍三重一村被計畫拆遷,並規劃為公園用地,眷村的歷史文化面臨消失的危機。

 

出生在三重的董俊仁,投入空軍三重一村的保存營造。 攝影/徐睿妤

 

發起營造行動 對外推廣眷村保存

「做社區的運動,一定要找地方的領袖洽談。」董俊仁在二〇〇四年第一次與空軍三重一村村長兼自治會會長王繼新見面,並開始用旁聽的身分,參與自治會會議,多次和自治會成員一邊喝酒、交心,一邊談論眷村保存,並與自治會及其他熱心眷戶、市民、公益團體,共同發起「三重市眷村文化園區營造行動」,開始推動空軍三重一村的文化資產保存。

從二〇〇五年開始,保存團隊為了讓更多民眾參與討論、關注空軍三重一村的保存議題,便在眷村內陸續舉辦一系列的眷村保存推廣活動。董俊仁認為,以眷村保存行動來說,對內必須要相互溝通、凝聚共識,對外則是要推廣議題、創造輿論,讓外面的人知道「這裡有一群人在做眷村保存,他們對眷村保存的願景是什麼樣子。」

例如「蚊子電影院」便是透過播放探討族群議題、文化認同的紀錄片,邀請村外人認識空軍三重一村,一同關心眷村的未來,「蛻變展翅-文化空間營造與地域光榮運動研討會」則是邀請關心家鄉的朋友,一起思考文化空間與城市文化的關係與作用,攜手推動「三重市眷村文化園區營造行動」。

 

 

保存團隊為推廣眷村保存,舉辦一系列推廣活動。 照片提供/董俊仁

 

致力保存眷村全貌 「全村」登錄歷史建築

二〇〇六年,為了將空軍三重一村「全村」保存,而非只保存高砲陣地的相關設施,保存團隊便向當時的台北縣政府文化局提報文化資產審議,希望能將整個空軍三重一村登錄成歷史建築。

能夠確定的是,日治時期的高砲陣地設施物已經可以被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理解,並認同其價值,但對於高砲陣地以外的其他眷村設施、建物等,則有可能被認為沒有文化價值,因此董俊仁當時對於是否「全村」都能被登錄歷史建築一事相當沒有把握。

歷經文化資產委員會現場勘查,以及審議委員會的審議,空軍三重一村終於在二〇〇六年八月廿八日得到認同,經台北縣政府公告,「全村」登錄歷史建築。至此以後,保存團隊便在公部門的支持下,舉辦一連串眷村文化園區的營造行動以及討論活動,例如以建復、保存眷村文物為目的的文物整理計畫、活化空間與眷村文化意涵的公共藝術行動,以及蒐集各方意見及觀點的公民會議等。除此之外,保存團隊更在二〇〇八年成立了「新北市眷村文化協會」,至今仍持續為空軍三重一村的保存與營造奮鬥。

 

空軍一村重要景點介紹。 圖片製作/徐睿妤

 

維護眷村原貌 推廣文化意涵

二〇一四年,新北市眷村文化協會召開「空軍三重一村活化再利用座談會」,董俊仁認為,眷村應該要成為一個新型的「公共空間」、「文化公共領域」,讓人能夠在裡面溝通、理解彼此的意識形態背景,並促進族群對話,而不只是拍照打卡、懷念眷村的地方。他說:「親子、休閒、市集、娛樂、演唱會、美食都很重要,但更重要、更有意義的是族群之間的溝通、世代之間的溝通」。

為了具體展現空軍三重一村的眷村文化資產,文化局利用園區裡的眷舍與設施,規畫了許多主題空間、藝文活動以及導覽體驗,推動眷村的文化保存與教育推廣,讓民眾能透過多元的方式,瞭解眷村的歷史及文化意涵。

 

民眾可以報名導覽體驗,參觀地下甬道。 攝影/毛晴

例如「村長的家」主題空間,就保留了村長家客廳的原貌,提供民眾參觀,「村光眷影映像館」則用數位互動的方式,呈現空軍三重一村的歷史變遷,以及村民的成長故事。園區中也聘雇了許多志工,定時為民眾進行整個園區的導覽,「甬道聲光體驗」更開放民眾進入地下甬道中,親身感受戰爭時的情境。

「村長的家」主題空間,保留村長家客廳的原貌。 攝影/毛晴

除此之外,文化局也邀請創意工作者進駐園區內,與在地居民、來訪民眾進行藝文創意互動。例如位在十九號眷舍的「十九號工作室」,就由以植物纖維進行創作的工作者佘老師進駐,除了把眷舍作為工作坊外,她也開放兒童手作體驗活動給民眾參與。

佘老師曾擔任小學的駐校藝術家,她說,因為以往在眷村中,大部分的軍人都會離開眷村去駐防,因此較多婦女和兒童會長期居住在眷村中,且植物纖維類型的創作大多以女性為主,因此她才結合眷村的文化背景以及自身的技能與經驗,和婦女、兒童進行藝術上的互動。

 

營造推動至今 不可忽視的民間力量

新北市眷村文化協會至今還在為空軍三重一村的營造努力,董俊仁說:「這個村子留下的歷史一方面可以把眷村人的精神、情感留下,一方面在未來,村子在三重、新北市的發展上,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據點。」

空軍三重一村的成功保存與營造,民間的推動是最大功臣,經過了十多年的努力,才造就現今的新北市眷村文化園區。保存團隊成員之一的李俊賢,在《臺灣一村-空軍三重一村保存12年記事》一書中強調:「空軍三重一村成為眷村文化園區,不是憑空從石頭裡蹦出來的孫悟空!」

董俊仁強調,眷村保存無法只依靠民間力量就能成功,而是必須與政府協力才能完成,「我們不過是一個愛地方、愛文化的市民而已。」但是他也認為,民間的努力是不可被忽視、遺忘的,他說:「這些計畫是民間去發動的,我們一直主張這個精神、意義不能淡掉。」

 

採訪側記

在十多年前,眷村保存還是個新興議題,無論是與政府的意見分歧,或是法律的種種限制,都使得保存行動難以推進,因此民間自發性的推動、堅持眷村保存,相當值得敬佩與感謝。來到空軍三重一村,牆壁上的藝術彩繪、斑駁的水泥眷舍、古老的地下甬道,處處都能看見眷村的歷史與回憶,而這些文化風景一再的提醒我們,一個歷史文化建築能被保留下來,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原文出自於生命力新聞網:https://vita.tw/保存空軍三重一村-守護眷村人的回憶-962e7cd8e081

全文授權採創用CC3.0臺灣授權條款: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download附加檔案
keyword文章關鍵字: 三重 眷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