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知識庫。KNOWLEDGE
力抗污染,生態保育重振社區:和美鎮源埤社區
文:台灣社區通採訪小組
張丞嘉、吳素美
發表時間 2019/05/31 12:00
登入

力抗污染,生態保育重振社區:和美鎮源埤社區

0
閱讀人數:1448

要說起和美鎮源埤社區為什麼會投入社區自然生態保育的故事,就必須從民國95年開始說起,當時源埤社區在和美鎮公所社會課的邀請下,成立了社區關懷據點,為了了解社區長者們的需求,在籌備期間透過挨家挨戶的拜訪替社區長輩做了身心需求調查,除了發現社區長者們有許多健康上的需求,如:高血壓、糖尿病、長期勞動下導致的腰痠背痛…等,也發現了長者們時常會聚集在社區活動中心裡閒聊,常常回憶起他們年輕時在田裡耕種的時光,那時的農業還是以粗耕為主,不像現在改為精緻農作,使用大量的化學肥料、農藥。當時的社區裡水溝、農田、小溪中隨處可見泥鰍、青蛙、蜻蜓、田螺甚至還有各式各樣的魚類,親近自然毫不費力。

 

然而這樣的自然生態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早已不復見,有時社區的長者想要到市區內的八卦山走走看看風景,重回純淨大自然的擁抱,但孩子們多出外打拼、為工作繁忙,又因為年邁騎車開車都相對危險,往往難以成行,聽著社區夥伴們分享著當時他們看見長者們落寞又無奈的神情,實在叫人不捨。

 

就在福利志工隊盤點完社區長者的身心狀況後,他們思索:除了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外,我們還可以為社區長者做些什麼?秉持著老吾老以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在地主無償提供土地、志工們出錢出力下,打造了埤源社區的「生態御史園」。除了提供社區居民活動的場域外,更在園區內設置教學養殖場,讓小龍蝦、小溪蝦、青蛙、錦鯉、牛蛙…等動物悠游其中,更要讓社區學童們從小就能了解社區生態保育的重要性,除了東椰棗,雞蛋花、囡蓮花、竹柏…等大樹環繞園區外,園區內也種植了許多神秘果樹、百香果、香蕉樹、竹子、桑椹樹、牛樟樹、蓮花、荷花…等,而豐富的生態自然,也需要許多志工人力物力的大量維護。

 

圖:讓學童從小開始接觸社區、認識社區。

 

就在社區福利志工明定師傅的率領下,號召起社區居民一同來維護園區環境,清晨剛破曉,約莫5點時,便可看見社區志工們蹲下身子拔草,他們說:「拔草,也是在拔除心中的煩惱,看著翠綠的草皮,也讓人身心舒暢。」走訪埤源社區生態御史園,除了看見美景外,更難能可貴的是,我們看見社區志工們為了自己的社區分工合作的精神以及毅力。

 

源埤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區,許多地方長輩們從少年拚到老,省吃儉用,就是想要給家人更好的生活以及守護這片他們從小生長的土地。2013年時,社區發現和美地區的農地受到污染,鄰近的工廠排放廢水,而廢水就沿著灌溉水道,慢慢流進農地裡面,讓土地中毒,從此「污染」這兩個字,就如同緊箍咒般勒著活在這篇土地上的人們。因此埤源社區的居民們組織起來,開始發想是否能用行動來為家鄉的土地發生,讓更多人關注農地污染的議題,並為污染的農地開創新的契機。

 

2014年開始社區更積極的投入農村再生計畫、勞動部多元就業計畫以及水保局青年返鄉計畫,除了原有的生態園再造外,也將舊時阿爸的豬舍改造成「源埤驛站」,打造養生園地。2017年也開始結合返鄉青年的力量,規劃許多農村體驗遊程,然而來訪的民眾對於和美在地始終抱持著重金屬污染的印象,在因緣際會下,社區開始嘗試使用離地或高架的方式來種植,意外發現種植效果極佳,且作物檢驗後也都符合重金屬質殘留標準。這給社區一個很大的鼓舞,使當地居民願意嘗試新的耕種方式,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前來社區觀摩、見學的親子團體、學校單位。

 

現任源埤社區發展協會吳素美理事長跟我們分享,現在協會積極透過整合這些新的農作技術,並結合社區內純樸慢活的氛圍,推出養生慢活的低碳輕旅行,也透過遊程的推動引進年輕人的創意,活化在地產業,也持續推廣有機自然無毒的理念,也積極向各局處申請經費。像是透過彰化縣文化局社區營造點計畫,辦理親子農村體驗活動、社區植栽認養、小小店長體驗農村市集…等活動,更串連鄰近的紹安社區、南佃社區、地潭社區、鐵山社區,一起投入社區生態環境的保育。期待能透過彼此的串連與協力,翻轉污染農地的過去,創造新的運用可能。

 

雖然污染帶給源埤社區短時間難以抹去的傷痕,然而這裡的人們卻從沒忘記他們有多們熱愛他們的家鄉,不論是在平日、或是在假日,我們都看得見男女老幼投入社區事務的身影,相信有一天,他們一定可以擺脫污染農地的宿命,讓源埤社區的生態之美重新綻放。

 

本文採創用CC3.0臺灣授權條款:姓名標示-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分享

download附加檔案
keyword文章關鍵字: 環保 彰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