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參與社區營造的新趨勢
國立聯合大學創意統合設計研究中心 主任 王本壯
台灣社區培力學會 專案執行長 藍欣怡
七○、八○年代,臺灣正值經濟高度起飛,許多青壯年紛紛移居大城市發展,陌生的人事物,讓都市化的過程中,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連帶影響到社會與國家的整體意識。為重新建構「人親、土親」的網絡關係,文化部(時稱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於1994年提出「社區總體營造政策」(以下簡稱社造),目的在於鼓勵居民經由社區議題的參與,凝聚共同體意識,以由下而上的政策,逐步達成「造人、造產、造景」的理想。
而企業投注經費支持社區推動社造工作,則是以信義房屋仲介股份有限公司於2004年起推動十年期兩階段之「社區一家計畫」為最具影響力的代表;除了總計新台幣二億元的獎助經費外,更透過企業員工的投入,協助有心提升社區生活品質與居住環境的團體或個人,實現其改造社區的夢想,堪稱為近年來實踐「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的典範。
社區一家計畫推動10年以來,獲得臺灣社會各界極大的迴響,除了平均每年有超過667個社區團體或個人提案參與,截至2013年12月底止,獲得獎助資源的提案有1,271件,獲得企業志工人力支援的社區單位有68個,計畫於無形中直接、間接鼓勵更多的民間團體或個人投入參與社區工作,更進一步的促使政府相關行政部門更重視社區營造的政策實施,形成政府部門、民間企業與社區民眾的「共同治理」(public governance),對於累積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建構在地知識(local knowledge)有莫大的助益。
社區一家計畫於今(2014)年邁入第10年,過程間的影響力與發展性,已逐漸形成漣漪效應,透過每一個在社區裡發酵、成長的故事,以及計畫裡其他配套方案,將社區一家的影響力擴散至台灣各個角落。計畫的歷年執行效益簡述如下表:
表1、整體執行效益簡表
項 目 |
說 明 |
---|---|
(一)歷年提案狀況 |
|
(二)提案地區分布 |
提案地區散佈臺灣5都3市14縣,若以城鄉概分,比較兩階段計畫執行成效,五都成長3.7%,而非五都則提升61.5%;其中雲林縣成長181.5%,其次為臺東縣165.4%、花蓮縣105.7%,顯示計畫影響力逐漸擴散。 |
(三)議題類型分析 |
|
(四)歷年補助狀況 |
|
(五)獎助地區分布 |
|
除了上述的成果外,為鼓勵更多元的創新提案,主辦單位在2009年更增設「幸福生活種子獎」,建構更大的執行能量。總計五年以來,獲得種子獎的單位共計495個,其中有94.4%的提案單位認為透過一萬元的幸福啟動基金,可以增加驅動社區夥伴共同推動社區工作的力量。
此外,為了鼓勵社區從自助到互助,也同時配套推動「幸福社區見學活動」。期望藉由見學活動的過程中,參與者與見學社區能彼此互動交流、觀摩學習,達成社區向社區學習、企業向社區學習的計畫核心精神。其中有97.3%的提案單位認為參與社區見學活動對於推動社區工作上有更多的助益,並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成功傳達以人為主之「信任,帶來新幸福」的計畫理念,進而成為臺灣正面影響力的代表。
最近一年以來,全臺灣籠罩於土地、食安與政治風暴,接踵而來的政策把關失靈,讓民眾對於政府與企業的信心大受打擊。相較於政府失能、市場失靈,整體大環境仍有許多正面的發展趨勢令人感到樂觀,例如:推動臺灣公益的「待用愛心」、堅持理念的個性文創、守護土地的有機小農…等,積極的臺灣人民雖然時常走上街頭表達自己的聲音,但有更多的人民是默默無聲的在思考如何致力改變現狀,促使臺灣向上的力量。
未來的環境預測,全球在地化(Glocal)的趨勢,讓愈來愈多的臺灣企業在除了利潤、投資擴張及股東權益外,開始重視勞工福利、供應鏈管理、甚至社會公義…等企業社會責任(CSR),並以具體行動,展現關懷社會的經營理念,致力於當地經濟、環境及社會發展的正面貢獻。未來的企業投入社區營造將會更重視如下的面向呈現:
值此台灣社會政治紛擾、民生問題層出不窮的時候,仍有很多單位還是堅守崗位,努力不懈為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尤其是由企業、非營利組織與行政部門共同合作,以其原有的資源成立整合性的公益平台。如同過去每一個參與社區一家計畫的提案單位,透過所提出的構想讓善的種子在自身居住的社區裡發芽,當民眾開始主動關心及參與社區事務時,還需要更多以正面行動對抗負面思維的人站出來,這樣由下而上相互結合的生活新典範,才能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與信任感持續發展,一起攜手邁向幸福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