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知識庫。KNOWLEDGE
如何經營社區社團
文/張艾玲、廖雪琴、張偉瑜(財團法人崔媽媽基金會監製)
發表時間 2010/06/03 23:12
登入

如何經營社區社團

0
閱讀人數:3713

公寓大廈社區通常都會有較充足的公共設施空間,像是游泳池、會議室、健身房、韻律教室等,這些都是社區全體區分所有權人所共有與共用的,也可能是當初建商吸引居民購屋進住的賣點之一。不過,我們也常發現許多社區的公共空間已漸漸成為空有設備卻無人利用的「閒置空間」,這對所有分攤持有與維護成本的居民來說,實在是種資源的浪費。因此,我們特別觀察了一些公共空間使用頻繁的社區的經營模式,發現與其讓管理委員會疲於奔命於舉辦各種活動,更經濟有益的作法反而是鼓勵居民成立社團,透過社團運作的力量讓公共空間的使用熱絡起來。

成立社區社團的四步驟

 

一、尋找有心經營社團的居民
有參與過管理委員會的人一定都會有這樣的感觸,似乎只要是管委會要推行的事,社區居民總是不免習慣性的冷漠以對,而常讓管委會有做事吃力不討好的感受。因此,要成立社團時,我們會建議不要是由管委會來出面發起,而是尋找社區裡有特殊才藝或有學習意願的居民來擔任發起者,在透過居民自身的人際網絡來拓展、尋找有相同興趣的人一起參與,相信這種「由下而上」自主成立的團體會比管委會「由上而下」的命令成立來得有基層運作基礎。

二、協助尋找適當的教學師資
目前社區裡經常成立的社團種類有:插花班、瑜珈班、兒童讀經班、排舞班…等,多數都是需要專業教學師資帶領的課程,而如何找尋到適合的師資,我們建議管理委員會可協助社團發起人從下列幾個方式著手:

(1)從社區裡發掘人才通常有心想發起社團的熱心居民本身對於該領域的才藝就是學有專精或曾經接觸,因此或聘請其擔任教學師資,或透過以往的學習管道尋找適任老師都是可嘗試的方式。

(2)結合鄰近社區、鄰里資源如果從社區裡無法找到適合的師資人選,那不妨從鄰近有開辦類似課程的社區或鄰里來尋找。以臺北市北投區《夏儂梭》社區為例說明,當社區想開設插花班時,便是由發起的居民先參與鄰近社區的插花班課程,一來瞭解師資的教學風格,二來也學習了社團的經營技巧,最後在兩社區居民的共同促成下,成為跨社區共同成立、參與的社團,同時活絡了社區內外的聯繫往來。

(3)結合社區大學的師資資源社區大學可說是社區裡集結最多優異師資的所在,因此若能結合社區大學多樣性的教學師資,就更能在社區裡開設各種不同的社團。像基隆市的《壯觀台北》社區就是很成功的典範,管理委員會與基隆社區大學合作,發揮社區居民人數眾多與幅源廣大的優勢,讓社區成為社大的另一個分校,不但開設了各種五花八門的課程,也借重社大課程規劃的專才,省卻了規劃與尋找師資的勞務。

(4)善用民間組織的力量台灣各種不同類別的民間組織,都是社區發展社團時可以借重的助力。無論是可以分享讀書會組織心得的「新莊袋鼠媽媽」(網址http://dreamabout.myweb.hinet.net/kangaroo/,聯絡電話(02)2994-4004),或是帶領認識自然生態的「荒野保護協會」(網址http://www.sow.org.tw/,聯絡電話(02)2930-3193,還是致力於環保回收工作的「慈濟基金會」(網址http://www2.tzuchi.org.tw/go/go.htm,網站上有各區環保聯絡點聯絡窗口與電話),這些社團都很願意與社區居民分享他們累積的成果,而透過他們的專業培訓,也可讓居民在參與社團的過程中,獲得更實質的學習與成長。

三、說明管理委員會的管理權限
當社團成立後,所使用的各項公共資源是屬全體區分所有權人的,因此管理委員會除了提供社團所需資源外,相對地也要兼顧公平性,為其他人的權益把關,所以最好能對社團訂出適當的管理規範,避免日後衍生其他糾紛而壞了成立社團的美意。
以台北縣中和市「世紀皇家」社區為例,該社區所訂立的「社團設立及輔導辦法」中,便將社團的成員組成、設立宗旨、成立程序、場地使用…都做了明確的規範,只要社區不違反相關規定,皆可獲得自由發展的空間。

四、給予適當資源鼓勵社團成立
「鞭子」與「蘿蔔」是成功管理的兩大要素。有了社團遵循的規則後,如果能再「蘿蔔」,即適當的補助誘因,將會更有助於社團的順利成立。《世紀皇家》社區就是在區分所有權人會議的決議通過後,將社團的成立補助納入「社團設立及輔導辦法」裡,每個依據辦法經核備成立的社團,皆可獲得管理委員會撥款3000元以內的「開辦費」補助,以作為初期成立經費之運用。

 

社團經營技巧

一、同樂之外別忘了展現成果
社團成立的目的,除了讓所有社團成員有個學習互動的平台外,更積極的作法應該是透過學習成果的展現,活絡社區的氣氛。以臺北市文山區的《王者鄉》社區為例,社區的公共空間以兒童繪畫班、書法班的成果來做裝飾,除了對外展現了社區的活力外,也讓參與學習的成員因為作品被展示而獲得成就感,更願持續穩定的參與社團。另外,臺北市中正區的《林口水源》社區利用舉辦二手曬書活動的機會,邀請社區裡的「外丹功社」表演上課所學,精彩的演出,吸引了更多住戶的報名參與,一下子為社團增加不少新血。

二、『輔導多於管理』管理態度
社團一旦成立後,就可以說是社區裡的一個微型小組織,會有自己運作的人力,甚至財務,而管理委員會在面對社區裡眾多的微型小組織時,為了不限制社團的發展,也不造成過多的管理負荷,建議以『輔導多於管理』的態度來經營社團,一方面堅持社團只要符合相關規範,就該被保障自主運作的權力,另一方面,當社團內部發生糾紛時,管理委員會也應發揮輔導仲裁的角色,立即出面解決事端,避免因為少數人的人際關係而擴大影響到社區的和睦與管理委員會的公信力。

三、多樣化的學員,維持社團活絡
許多社團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後,漸漸地會發生成員流失的問題,進而使得社團走向解散的命運,其實這是在所難免的事,社區倒不需因此事例而感到灰心。不過,如果社區裡有長久穩定經營的社團的存在,那我們建議不妨也對這樣的社團給予一些鼓勵,或是對辛苦參與其中的核心成員給予褒獎,或是以場地費優惠等具體回饋的方式來為這些長青的社團打氣,進而激發其他社團的榮譽心,產生良性競爭的效果。

 

相關作者:張艾玲、廖雪琴、張偉瑜(財團法人崔媽媽基金會監製)
資料出處:《公寓大廈社區藝文培力手冊》,台北市文化局,2008年06月出版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