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參與。PLURALISM
平溪線上的綠光寶盒~煤車變菜車的行動種植藝術
文/陳書吟
(瑞芳社區大學主任秘書);圖/社團法人新北市共同學習推廣協會
發表時間 2011/10/12 18:14
登入

平溪線上的綠光寶盒~煤車變菜車的行動種植藝術

0
閱讀人數:1409

【撰文:瑞芳社區大學主任秘書 陳書吟/攝影:社團法人新北市共同學習推廣協會】


瑞芳社區大學與居民在地發起藝術空間營造,計畫打造碩仁國小成為平溪線上的綠光寶盒計畫,融合在地人文與地景的方式,著手藝術空間的營造,並策劃一系列的藝術行動,讓民眾在參與過程中,體現地方變遷與反映生活。

「煤車變菜車」的藝術種植行動,共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由在地居民和瑞芳國小學童共同種植當地常見的蔬菜,並且由藝術家改造傳統的煤車,將傳統煤車與鐵道意象結合,改造為小菜園。第二階段則是在碩仁國小由藝術家帶領居民、國小學童將蔬菜和煤車結合,完成煤車變菜車的藝術設置。第三階段,則由在地居民進行菜車的後續照顧與維護。

藝術家廖建忠帶領民眾合力將煤車變成菜車

在五月豔陽下,由藝術家製作的煤車與鐵道意象座椅已經排組於碩仁國小廣場,前來參與種植藝術行動的瑞芳國小學童,顯得特別興奮!一大早,先由瑞芳社區大學的藝術團隊,透過聽覺體驗帶領大家認識從礦業到農耕種植生活的三貂嶺,接著由製作煤車變菜車的藝術家廖建忠和在地居民、國小學童面對面,聊創作的緣由與過程,並且邀請大家接下來一起來完成這件作品。

「煤車變菜車」裡的青菜在居民的照顧下,青翠又生氣蓬勃,時而有遊客坐在教室前欣賞

在校園廣場,三貂嶺社區裡剛從菜圃忙碌完的阿姨,頂著斗笠、包著頭巾,一起來種菜。藝術家廖建忠將廣場的煤車和座椅排組如鐵道積木,由瑞芳社區大學藝術課程講師周芷淇協助帶領種菜。廣場上,只見居民、學生忙著將種植的蔬菜搬到煤車裡,完成後,再合力一車一車推回定位。

將種滿蔬菜的煤車推回定位,結合鐵道意象座椅,形成充滿童趣又結合地景的藝術設置

因應居民活動與觀光所需的休憩座椅設置,不僅是具備實用功能,結合「煤車變菜車」,形成銜接鐵道、礦業、農耕之空間與人文肌理的藝術裝置。在空間的使用與活化層面,結合原本在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家庭聚會、校友團聚活動,讓久居當地的居民和返鄉、返校的民眾,一起再度聚攏於碩仁國小。簡易整理校園廣場後,擷取鐵道意象轉化成兼具實用功能與趣味的休憩座椅,以能夠表達三貂嶺地區脈絡之環境素材、與週邊環境協調之材料,設置座椅,提供停駐、休憩使用,為強調在地行動與參與,座椅的位置則由民眾與藝術家共同來排組。

 

擷取鐵道意象轉化成兼具實用功能與趣味的休憩座椅

過去三貂嶺居民在採礦時期,開採山林樹木用以挖鑿礦脈、支撐礦坑,也用來製作煤車裝載礦產,整個三貂嶺的地景風貌,處處是鐵道和礦業的陳跡。礦業沒落後,則處處可見居民運用遺跡、利用當地自然素材種植蔬菜,形成三貂嶺獨特的郊村之美。地景的變遷,也就是居民生活變遷的寫照。瑞芳社大的藝術團隊發起的 煤車變菜車藝術種植行動,就是要透過結合民眾參與的藝術創作,來探討三貂嶺郊村生活所蘊含的歷史與生活的變化。

煤車變菜車的藝術種植行動,拉進了在地居民與瑞芳國小學童共同參與其中,就是要透過體驗的方式,敘說三貂嶺的故事,也具備了傳承和銜接在地歷史與人文的意義。

煤車變菜車藝術種植行動,由瑞芳社區大學藝術團隊帶領居民、瑞芳國小師生完成

download附加檔案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