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知識庫。KNOWLEDGE
從點的社區營造到面的文化生活圈
發表時間 2009/04/10 16:22
登入

從點的社區營造到面的文化生活圈

0
閱讀人數:1114

最近有機會應邀到中部某縣市演講,在與學員們進行互動討論的時候,有位學員表示文建會的社區營造政策自1994年開始推動以來,前10年好像比較有明確的目標與推動計畫,但是最近這4、5年來卻感覺好像遇到瓶頸,政策走向不明,各種計畫名稱一直變動,常讓地方社區應接不暇,無所適從。這樣的聲音已經出現不止一次了。我想應該又到了必須再次對於社區營造的理論與實務操作進行大規模的探討與深化的時刻了,而這一次,不同於1994年,我們有許多長期在第一線工作的夥伴可以共同來討論,建構下一階段的社區營造願景。


仔細分析從1994年到現在的政府社造政策,其實是可以歸納出一些脈絡的,從「造人」、「造產」、「造景」的各單項目標推動,到跨部會再細分為6大面向的計畫運作;從單一據點的社區營造到全面環境的文化生活圈。文建會在整體社區營造的建構上是有其系統性的思考。只是轉換到實際的社會層面,進入民眾的生活場域就開始產生落差,而在滾動式修正的過程中,又常常面臨到各種內在或外在因素的影響,致使從政策制定到方案研擬,乃至於計畫推動,以及實際的細部執行產生許多困境。而因此遭到第一線社造工作者的質疑也是很正常的。


其次,從現階段社區營造所面臨到必須處理的課題來看,相較於10年前可以說是複雜許多,社區民眾在經歷長期的參與後也會產生新的要求,而社造工作者是否有足夠的能力面對這樣的要求,也是存在著疑問。所以在詮釋新的政策意涵時,難免簡化其整體思維邏輯的推演,而逕行切割成一項項的指標與工作項目,見樹不見林的狀況當然會使得整體效益大打折扣。


最近有機會對於社區營造的相關計畫推動狀況進行全國性的研究,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社區組織在推動相關的社造工作時,其實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希望能獲得外界的資源挹注,一方面又覺得金錢無法解決社區的問題;一方面希望能有其他的社區陪伴,而自己卻又覺得能量不足以跟其他社區結盟等等諸多難解的狀況。個人覺得這是我們在這個階段期望從點到線到面,形成整體社造網絡時必然會面臨的挑戰,也是每一位從事社造的夥伴必須回過頭來,再重新檢視過去到現在的運作軌跡,以及未來的願景的再確認。


營造一個具有在地特色的文化生活圈若是這一階段的核心目標,那麼諸多長期推動社區營造的單點社區要如何串聯與結合,政府部門如何以行政資源誘導,專業團隊如何有效協助,都會是影響成敗的關鍵。該是再次聚集各地的夥伴,透過有計畫的系列性社造論壇以及全國性的社造觀摩與交流,讓大家共同為下階段的社造政策一起坐下來討論、交換意見,甚至進行實驗操作的時刻了。也許就從台灣社區通開始,讓這樣的平台能扮演適當的角色,把大家連結起來!

keyword文章關鍵字: 社造機制 文化生活圈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