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知識庫。KNOWLEDGE
我家門前有小河(1)─整治再造篇
發表時間 2009/07/23 21:42
登入

我家門前有小河(1)─整治再造篇

0
閱讀人數:1577

河川,自古就是人類文明的起源,供養生命,成就繁華。

 

在台灣,就有幾條大家所熟知的河川,影響了城市的產業與人文發展,如淡水河、基隆河、濁水溪、曾文溪、東港溪…等,但在工業、家庭廢水與自然災害日復一日的戕害下,這些河川曾經清澈見底、魚蝦成群的盛況,隨著撲鼻惡臭、髒亂垃圾一去不返。

1970年初期,正值全球環保意識抬頭,國際開始推動河川整治與復育運動,其中的反水庫運動引起極大的迴響,也促使聯合國於1997年通過每年的3月14日為「國際反水庫日」。接著,河川生態復育、珍惜水資源等議題也陸續躍上舞台,聯合國更於2005年將每年9月的最後一個週日訂為「世界河川日」(World Rivers Day)」。

至於台灣著名河川的整治濫觴,則多集中於1975年後,隨著環境破壞速度的加劇,環保署曾宣示2002年為河川整治年。熟知社區營造史的人,一定對日本古川町的案例不陌生,事實上,這個擁有長達四十年社造經驗的社區,就是以瀨戶川的再生願景做為社造的起點。

而國內社區水文的重建工作,也早已於10多年前展開,為了重現兒時的記憶,這些座落在城市、鄉村、部落與水源保護區的「水岸社區」,透過居民參與的方式,為台灣河川的整治成果留下斐然的成績。2004年4月召開的全國社區大學年會,更透過河川論壇催生了區域社區大學的「河川守護聯盟」。

宜蘭縣冬山河長達20年的整治再造過程,是許多社區河川再生運動的啟蒙老師,例如以嘉義縣船仔頭社區為主力的「朴子溪東石段整治計畫」,臺南縣二行社區的「二仁溪人工溼地再造計畫」、溪仔墘社區的「鹽水溪河川巡守隊」,臺北市北投區的「八仙圳河川巡守隊」、「山水奇岩夢公園」,彰化縣石埤社區的「舊濁水溪石埤段造景公園」,屏東縣嘉蓮社區的「生態溼地公園」……等都是近年來成功的社區營造案例。

不論是以整治再造、水質監控還是污水淨化為目標,這些關懷母河的營造過程,都需要社區居民長時間的堅持,一起投入水文重建的各期工作,才能在歸還天地清流的同時,帶動社區生態教育與體驗觀光的新契機。

keyword文章關鍵字: 河川整治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