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知識庫。KNOWLEDGE
洲子灣百合隨風曳,夕陽映沙灘-淡水興仁社區
文/陳品潔;圖/陳品潔
發表時間 2010/10/20 13:17
登入

洲子灣百合隨風曳,夕陽映沙灘-淡水興仁社區

0
閱讀人數:1316

【撰文.攝影/陳品潔】

台灣百合在貧瘠的土地或岩縫地同樣地欣欣向榮,曾經從東北季風狂吹的海濱一路盛放到三千公尺的山崖,看似纖細柔弱卻強健粗放,遍地生根堅韌不屈,這台灣特有的植物正深刻地反映台灣人精神。淡水洲子灣子弟們的童年,也曾滿載山棧花搖曳的記憶,惟成年離家返鄉後百合美麗身影卻不復見。興仁社區祈願百合季,嘗試藉著集體祈願,重現洲子灣消失已久的生態樣貌,重溫『百合隨風曳,夕陽映沙灘』的舊夢。

休耕危機是興仁社區轉型轉機

2010年是興仁社區舉行洲子灣百合季的第三年,延續前二年原生百合復育的觀念,邀請更多地方社團參與。洲子灣特有人文與生態,吸引許多聞風而來的民眾,使得原本冷清小農村頓時熱鬧滾滾。由於休耕政策實施後,農地逐漸荒廢,加上農民為了領休耕補助而使用除草劑,土壤酸化更為嚴重,轉型是這沒落農村的必走的生路,百合季是社區走出來的生路之ㄧ。興仁社區張良雄理事長與鄭鵬舉總幹事嚐試說服農戶種植兼具觀光與農產價值的百合,2006年提出「原生花卉永續經營」的構想,大面積地推廣台灣百合復育。

鄭鵬舉指出,濱海公路尚未開發前,清明前後海岸靠海的山壁上,遍地可見盛放的台灣百合。他和小學同窗也是興仁社區智庫的盧明智,先後提供自家土地,實驗百合產業的可能性,搜集臺灣現存的三種原生的高砂、鐵砲、豔紅鹿子百合大面積繁殖,並開始將過程的觀察與人文一一記錄在社區的官方網站,期許家鄉農業可以結合觀光再現生機,同時重現記憶中台灣百合的活力與花香。原本衰頹的社區不但慢慢地產業一條生路,也因為更多社團、居民、與遊客的參與這場社區遠景之旅,產生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台灣百合閩南語俗稱「山棧花」,客家人則稱之為「打碗花」。在含苞的百合旁種下的願望,幸福將隨百合綻放而散播。掛上許願牌,許下的願望隨風飄送到祝福的人心中。

「許願」轉念 幸福咫呎可得

「與其一人種一萬顆,不如一萬人每人種一顆。」是2010洲子灣百合季的口號,期許重現台灣百合成為全民運動。淡水鎮藝術造村發展協會,是培力團體之一,理事長楊麥可說:表示:「許願百合不只種花而已。洲子灣許願百合季是「為對方思考幸福」設計的活動。除了許下善念流傳人間,透過認識百合,認識洲子灣的生態環境,追求創造良性循環的可能性。」花開花謝,願望不死,生命的循環就在願望之中,許願之人,無形中每個人都成了百合推廣志工。

台灣人在山林間遇到美麗的花草常會喜歡順手帶回家,楊麥可卻發現,許過願的遊客,潛意識會因為認同許願的價值,因此這些百合比較不會被特意破壞、摘採。遊客也現場捐款認養園區百合麟莖,鱗莖的每一片都可以長出一棵百合小苗。將麟莖分成三個部份,三分之一交給農民留種,一部份給遊客帶回去種,其餘的部份則是為野放山野。透過許願,洲子灣百合季帶著民眾願望,有計畫性地復育台灣原生百合,希望每年的四月的洲子灣將是滿山遍野的山棧花。


 
祭典中社區媽媽以百合的造型DIY做粿,作品與實務造型都和百合有關

百合意象 串連民俗技藝與產業

祭典以百合為意象,串聯滬尾藝術家的種種想像與創作,同時也融入到農村技藝與農產品之中。來到洲子灣的全家老少欣賞盛開的百合,許下對親友、對世界的祝福。小朋友在志工的引導下,可以安心地在百合田裡寫生,大人則是把握難得的機會和在地的志工學習做粿、編織、與木雕。有趣的是,這些作品與實務造型都和百合有關。現場的攤位玲瑯滿目,除了社區農家農特產品與小吃,興仁國小家長會認養的攤位,也有聖約翰大學師生擔任協助許願的志工。台上精湛的演出,有的是地方老字號藝術的社團響應、有的是靦腆的社區媽媽、也學生演出專業級的國樂。

來到百合季,你可以折白合紙花,畫百合寫生,可以吃百合米粿,盡情地享受廟會氣氛般的民俗歌舞表演與民俗小吃。若還有時間,可以跟著由社區幹部擔任的導覽志工,如數家珍的志工帶著初次到來的朋友認識自己的家鄉、生活文化,探索洲子灣人瑞、老樹、與興仁社區居民守護北海岸沙灘的故事,訪客在知性之旅中健行,也享受到難得的山野涼風的清新,感受腳下海灘的溫柔。



小朋友靜靜地畫下百合,不知心中是否也勾勒小小的願望

情感培力 洲仔灣文化傳承久久

「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工。」由興仁社區居民組成的社區導覽員,光憑生活中的家鄉印象,到在陌生人面前清楚傳達在地認同的意義,仍需要長時間學習。如何成為一位社區專業導覽員?除了要有相同的生活背景與情感記憶以及個人努力的功夫之外,也需仰賴社區幹部平日分工合作的默契。還有如何有效率地一年又幾天之內完成課程,平時培力系統性地的紀錄與社團人員的培力更是不可或缺。從20多年前家鄉海岸遭到破壞,居民驚覺家鄉的美好,開始一連串文化紮根的開始。2003年台北縣政府城鄉局補助之「風華再現洲子灣計畫」,興仁社區營造團隊分工也愈趨明確。

聖約翰科技大學參與人士負責主題規劃與計畫撰寫,平日聖約翰技術學院的師生更以服務教育課程名義,投入淡水鎮興仁社區的社造工作;興仁社區發展協會進行計畫申請與計畫執行,社區幹部參訪其他社造有成社區,也參與許多培訓課程,進行地方文化與生態資源調查,守護家鄉的海岸;興仁國民小學則是將鄉土調查的結果設計教案,融入鄉土生態教育,讓孩子在天然的生態教室,認識自己立足的這塊土地。2010百合季邀請更多藝文社團與志工嚐試更多元的可能性,也讓更多看見興仁社區百合季背後的並非只是靈光一現,而是經年累月培力的成果。



用巧手折出的台灣百合,栩栩如生

文化的競爭力 必立基於社區情感

文化與經濟表現是有關聯的,當社區形成共識後,改變後的影響必定不斷放大。正如百合的象徵純潔、高貴的靈魂,經過歷史的加乘成為全世界和平高貴的象徵,這象徵流傳數百年成為一種普世價值,因此在國內外花藝、園藝界應用性頗高。興仁社區解說志工高世賢表示,目前社區近30位社區居民積極參與政府部門種種計畫培訓,定期進行社區勘查與導覽。這些共同規劃成長與資源調查課程使得居民關係更緊密,發展觀光經濟與農業轉型的同時,也將興仁社區的情感透過鄉土教育傳承給下一代,孩子跟父母在大樹下聊天的同時,也親眼見證父母為洲子灣的奮鬥與所做的努力。

《為什麼文化很重要》提到「態度、信仰與價值觀,會影響經濟發展與產業競爭力」。然而對土地的情感影響態度、信仰與價值觀的發展的方向。當社區愈多人對自己的土地有感情,愈多人與土地交織的故事,生活文化的影響力帶動的經濟效益愈有力道。看著他與太太周澄娟訴說社區百年人瑞、拾珠螺、老樹的生態與土地公故事的精采,散發生命的光芒。如果台灣社區裡的每個家庭,能夠對社區記憶如數家珍,情感的共同記憶將是社區文化競爭力的共同資產,這也是台灣文創產業珍貴的基礎。

download附加檔案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