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參與。PLURALISM
溫暖手作的社區工藝
文/余嘉榮
圖/余嘉榮
發表時間 2017/09/11 11:48
登入

溫暖手作的社區工藝

0
閱讀人數:3241

刻印著部落的文化與思念

從「穀道」談起,作為認識高士部落的開端,會是個不錯的選擇。高士(kuskus)位於屏東縣牡丹鄉,是排灣族paljilauljilau 群的古老部
落。從前在舊部落「gade」生活的時候,因為耕地都在山腳下,所以收割稻米時就必須以人力揹負的方式,走過「sadjungdjung」傳統路徑回到部落,族人就稱那條路叫作「穀道」

以文化為先

1945 年,強烈颱風襲擊gade 造成部落毀損,族人只好循著「穀道」搬遷到現在的高士村;2009 年莫拉克風災再一次無情的重創部落,部
分族人又沿著「穀道」回到當初的gade。所以族人都相信,「穀道」是部落無法切斷的臍帶,它連結著新、舊部落的血脈,也串起部落的歷
史軌跡。如今,「穀道」以其蘊含的人文歷史價值,已成為部落推動社區營造及觀光產業的重要場域。

有形的「穀道」可以修復保存,而無形的文化該如何展現與發揚?高士部落在歷經風災之後,因為擔心天災又帶來破壞,因此著力於推動軟體的文化工作,如祖靈祭典、傳統婚禮,以及後來延伸的金屬工藝等。
右圖:展現排灣族歷史與文化的部落壁畫

尋找與眾不同


金屬工藝不像木雕或編織等,是原住民的傳統工藝。高士部落發展金工,是希望透過與眾不同的方式,展現部落的特色。正巧他們遇到從事金工創作且同為高士族人的高吳惠琴老師,於是擬定了以「金工技藝結合部落文化」的文創計畫,向文化部申請補助,就此「鑫工坊」正式成立,幾個部落年輕人開始到簡陋的鐵皮屋裡學習金工創作。

由於金工與原住民文化結合的創作方式較為少見,因此工坊產品幾乎都供不應求。金工的創作過程緩慢,從剪裁銅線到編織到雕刻銅片都是純手工打造,一個簡單的牡丹花鑰匙圈就要1-2個小時才能完成,複雜的圖案更要半天或一天,因此產量不足以供應市場是目前工坊面臨的最大難題。
右圖:金屬工藝都是純手工打造
穀道旁以浮雕呈現舊部落歷史
連結著新舊部落血脈的高士穀道起點
左圖:穀道旁以浮雕呈現舊部落歷史
右圖:連結著新舊部落血脈的高士穀道起點

融入部落文化的金屬工藝

鑫工坊的作品中,許多都與部落文化結合,譬如仿照蠑螺形象的「太陽之子」項鍊,就是以部落的傳統習俗為設計藍本。蠑螺(qadaw)
是部落的傳統食材,在排灣族語中,蠑螺的發音跟太陽(qadaw)一樣,因此被視為太陽的象徵。在部落傳統中,父母會將蠑螺的口蓋製
成項鍊送給長子,除了希望他的一生像太陽一樣燦爛,更意謂著長子承擔的責任及使命。此外,工坊以蝴蝶形象創作的「思念」系列,是
因為部落有人過世時,清晨常會有飛蛾或蝴蝶飛到窗前來,像是遠離世間的親人依然思念著族人不願離開。

鑫工坊成立至今,歷經補助減少、教學老師離開、工坊成員更迭等困境,目前依舊堅持著理想大步向前。除了邀請更專業的新師資進駐之外,
在設計上也朝著銀飾與其他媒材而努力。即使壓力很大,但工坊的成功可以創造在地就業,讓年輕人回來,透過金工產品的創作,部落期待年輕一輩可以將老人家心中那份對傳統文化的記憶,記錄、轉化,並永遠的傳承與延續下去。
右圖:以排灣族百步蛇傳說為設計主軸的項鍊吊飾
象徵著思念親人的蝴蝶銅雕
代表父親與母親一起守護孩子的太陽之子項鍊
左圖:象徵著思念親人的蝴蝶銅雕
右圖:代表父親與母親一起守護孩子的太陽之子項鍊
左圖:細緻的金工創作傳達出工坊職人的創新與努力
右圖:部落老人家是推動文化重建工作的重要支柱

來自各方的協奏—地方文化館

由文化部所推動多年的地方文化館,主要意涵即在於透過館舍的設置,連結在地資源的盤整,並且視地方的歷史脈絡與特色以及使用對象的
需求,將周邊的文化生活串連起來,具體而微的展現地方的特色。

這樣的概念在多年發展下,全國各地紛紛成立了包括地質、景觀、文學、族群、產業、工藝、美術、人物、生態、文資、藝術等地方文化館,
內容既多且廣,猶如一座座小型的文化基地,試圖將不同的地方特質推展開來。不只是館舍的展示內容,在文化生活圈的範疇之下,許多
地方文化館從經營、志工組織到展覽內容的策劃,都與在地社區擴大連結,也因此成為了社區居民互動學習的重要場域。

在地特色,就是我們共同的驕傲!
上圖:新竹眷村博物館
雲林布袋戲館
嘉義刺繡文化館
左圖:雲林布袋戲館
右圖:嘉義刺繡文化館
新北煤礦博物館
上圖:新北煤礦博物館
download附加檔案
location地址: 高士部落
keyword文章關鍵字: 屏東、部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