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參與。PLURALISM
移民化城市的新故鄉營造
文/陳世鴻;圖/陳世鴻
發表時間 2009/12/07 18:44
登入

移民化城市的新故鄉營造

0
閱讀人數:646

撰文.攝影/陳世鴻


位於臺北縣中和市的世紀皇家社區,其「社區」定義並非傳統社區營造政策背後所隱涵想像具有文化認同基礎的鄉村或市鎮「村」、「里」,而是由14棟大樓,或稱為14條垂直街道,計有574戶所組成封閉式集合住宅,為典型的都會社區型態。社區中並無自主性發起的發展協會或社造中心,唯一組織係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為執行管理維護而成立的管理委員會。在缺乏居民文化認同,及無專責社區營造組織等條件下,世紀皇家社區藉由將社區營造理念與管理維護相結合,於冰冷都市水泥叢林中重現鄉村濃情,建構移民鄉愁的新故鄉,並因而榮獲93年度臺北縣優良公寓大廈第1名及94年度行政院「第2屆國家永續發展獎」。

都會社區型態大部分為垂直性發展的封閉式集合住宅

以建構「人文社區」為發展主軸

社區的概念在於「地域認同」與「共同體意識」產生,而社區營造更應以永續發展為主要目的。在此前提下,如何營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住戶對所處地方認同感,為2個主要推展面向,而其中又以建構居民間相互聯繫、信賴關係為首要,因為當共同社會網絡建立,自然就會激發對共處地域關注與認同,然而,這卻是都會型社區所面臨最大課題。以世紀皇家社區所在中和市為例,自戰後該地區即於政府防空疏散計畫主導下,成為政治移民主要移居地,隨後在經濟發展歷程中,更因其為支撐中心依賴性邊陲區域,而帶動大量城鄉移民湧入,促使中和在區域空間分派體系中,成為移民化住宅城市。80%移民社會空間結構,使社區在推動公共事務與住戶互動關係上,面臨移民普遍存在冷漠、疏離及不信任等重大問題。因此,世紀皇家社區在建立基本管理維護制度後,於第3屆管理委員會即確立以建構「人文社區」為社區事務發展主軸。

牽引內心道德法則以落實居民自制精神

集合式住宅在主要依循法源「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及其架構所訂定的「住戶規約」規範下,雖然詳盡律定推動各項事務法則,並賦予管理委員會相當職權,然而,「管理」2個字卻拉開管理委員會與住戶間距離,且過於強調剛性管理事務,忽略其背後所要藉由「社區自治」進而達到「居民自制」意涵。復以都市居民對公共事務普遍性冷漠態度,形成住戶對社區事務推動與發展漠不關心,且因不參與產生不信任甚至相互對立局面,造成良性社區發展政策推動,亦有為反對而反對之意見,模糊政策原意。

為解決此一困境,世紀皇家社區在確定建構人文社區與居民互動網絡為主要目標後,先由營造管理委員會與住戶間互信、互賴關係著手。首先參照「政府採購法」訂定「採購作業規定」,明確規範採購案件作業準則,及採公告方式由住戶推薦廠商參與投標;財務方面除定期公告外,並於年度末徵求具有會計專長住戶組成稽核小組,查核當年度財務狀況,將一般公寓大廈為人所詬病的採購、財務透明公開化,由住戶實質參與、監督,以化解相互間不信任。於建立互信基礎後,該社區再透過更改「管理中心」為「服務中心」,定期舉辦「委員有約」座談直接面對、解決住戶問題,影響生活決策先由住戶成立專案小組研議等方式,消除彼此之間隔閡,讓住戶習慣參與社區事務,並由廣泛參與,尋求所有人的信賴、認同及共識凝聚,進而牽引出住戶心中的道德法則,也就是內心深處的良知,取代剛性管理,落實居民自制精神。

建構在地社會網絡與共同成長記憶

在建立居民共治機制及產生相互信賴關係後,管理委員會即進一步思考如何加強住戶之間互動。都市中的疏離,主要在於公共場域的陌生人世界,鄰居則不完全是一種陌生人的關係,因為彼此都知道雙方住在這裡,只是缺少強聯繫機制,給人一種「咫尺天涯」的冷漠、疏離氛圍,而移民在面對移居地社會網絡薄弱,導致情感孤立時,其實存在渴望尋求可傾訴心事或陪伴的情緒性支持需求,但因陌生,初期只對同處境或同興趣者較有接觸意願。因此,世紀皇家社區運用籌組社團方式,以建立具有相同興趣住戶聯繫網絡。

為能確實達到廣泛性共同興趣凝聚,建立自發性組織目的,社團並不由管理委員會設定籌組,而是融合社區營造「由下而上」理念,訂定「社團設立及輔導辦法」鼓勵、輔導住戶自主籌組,此一作法獲得廣大迴響,辦法公告後,2個月內相繼成立23個社團,參加人數高達400餘人,不僅內容多元活潑,廣納各面向同好住戶,形成一群群緊密共同體,且經由定期活動,彼此間從鄰居提升至朋友關係,相互關懷,誠如受訪住戶所言:「經由社團交流,社區多了關懷,少了糾紛,遇有病痛與困難,相互噓寒問暖及協助解決,深切感受到『遠親不如近鄰』共生性,讓我們都捨不得搬離社區」。由此可見,當建構起屬於在地社會網絡,鄰居不再是陌生人,「家」亦不再是獨立家戶,而是由許多家庭所共構的生命共同體—「社區」。

由住戶自發性籌組社團,以達到廣泛性共同興趣凝聚,
及社區營造「由下而上」理念

而經由社團運作亦大幅提升家庭親子教育與培養下一代共同成長記憶。在都市中,雙薪家庭占了絕大部分,父母親忙碌於工作,小孩教育只能交由學校、安親班或才藝班,造成親子之間疏離,課後又關閉於狹小家戶,獨自面對電視或電腦,使在此情境中成長小孩,因無人可分享一同走過的記憶,而無法建構具有歸屬感的原鄉。

有鑑於此,世紀皇家社區住戶成立了讀經班、珠心算社、美術社、美勞社、游泳社…等多項小孩才藝學習社團,因其師資初期是由社區中具專長人員或尋求崇德文教基金會、紅十字會、鄰近學校協助,進而由參加孩童父母親中培訓各項專業人才,以營造親子共同學習機會。並因小孩於社區內安全環境中學習,減少父母接送負擔,及培養共同成長記憶,增進對社區感情與認同。如同社區第3屆主任委員對於爾後的期待:「小朋友可能懵懵懂懂,但看到大人這麼努力,以後自然也願意為社區付出;雖然我們這一代無法擁有共同的過去,但是我們可以給小孩屬於自己的原鄉」。

經由社團營造共同學習機會,以增進親子家庭教育

培養共同成長記憶,增進對社區感情與認同


落實社區營造意涵,共許你我夢想新故鄉

在世紀皇家社區經營過程中,我們可深刻體會到社區意象並非只是環境的打造,而是由合作意願、共同意識及強化居民頻繁互動的社會關係中所建立的,或許我們可以在都市中建造一棟棟瑰麗城堡,但由於受到愈來愈多物質主義及個人主義衝擊,只能形構一個僅具宿舍功能的「個體住宅」,無法建立一個具有互動關係的「群體社區」。然而,社區的價值與自明性應是由全體住戶所共同營造,這是居民對所處地方生活、文化及往後歷史的態度,以及這個態度反映在實質環境的表徵,它代表目前居住在此社區成員的文化與智慧。如果我們可以將社區營造所要藉由居民對社區的參與、投入,以建構具凝聚力且自為的共同體意涵,展現在公寓大廈的經營管理,亦可在冰冷水

download附加檔案
keyword文章關鍵字: 都會 公寓大廈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