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參與。PLURALISM
米靈岸—傳唱排灣族的故事
文/許雁婷;圖/郭政彰
發表時間 2012/08/13 17:52
登入

米靈岸—傳唱排灣族的故事

0
閱讀人數:2152

圖/郭政彰
文/許雁婷

      2010年認識了芮斯和胡健,並有幸參與協助他們共同創辦的「米靈岸音樂劇場」在屏東涼山部落首演的〈儀式米靈岸〉。芮斯是生於屏東縣瑪家鄉涼山村的排灣族人,曾是紅極一時的「五燈獎」節目五度五關得主,也是第十五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類最佳演唱人得主。將近二十年前,遇到對排灣族文化極感興趣,且被排灣族正式收養為義子的胡健後,兩人創立了「RS傳唱者音樂劇團」,結合表演藝術與原住民文化,希望藉由現代劇場引領社會大眾認識原民文化外,十幾年來,他們亦步亦趨地回到部落紀錄排灣族歌謠、故事、儀式等等生活文化,作成完整紀錄,轉化為演出的素材內容。

      〈儀式米靈岸〉發生於莫拉克颱風八八水災後一年,2010年十一月在涼山部落一處檳榔園及芋頭園演出。「米靈岸」(Miling'an)在排灣族語裡是說故事的意思,他們一直都想做出紮根於部落,與部落族人一起排練、演出,不是觀光化、討好的載歌載舞,而是說自己的故事、得以容納真實生活場景的表演。八八水災後,他們認為這是個契機。胡健說,八八水災後,對原住民而言,沖走了兩個家:一是實體的家園,另一個是孕育古老文化,土地與人,人與祖靈密不可分的家。實體的家園,已然無法靠自己的力量短時間內復原,但至少,可以回到那一直都在的古老文化裡尋找,更紮實地確立自己的根源仍在,讓飄蕩的心有所依據。

      因而,他們深入屏東大武山四個鄉鎮五個部落,以音樂行動,教導孩子並邀集老人們傳唱祖靈歌聲。經歷十個月在部落紀錄、重新編曲、克服路斷橋塌等種種困難,多次奔走之下找到五十五位佳興部落耆老及泰武國小孩童共同演出。用他們豐富專業的展演經驗,結合部落老人與孩童的歌聲及語言,重構排灣族特有原創的表演空間,將部落生活文化、儀式串組為音樂劇場,希望藉此保存傳統文化,也讓大眾發掘排灣族部落生活文化轉化為精緻表演藝術文化的可能。為了這個行動,也為了長期以來紮根部落的目標,他們在屏東縣正式立案「米靈岸音樂劇場」,希望未來持續在屏東縣深耕,進行文化復育及專業表演訓練。

      「米靈岸音樂劇場」的基地在屏東涼山部落一處他們自己與族人搭建的工寮,穿越一個小隧道,就完全沒有收訊的地方,窄小的山路只有一台車能經過,但那裡有樹屋、有田園、有清澈的流水,後來演出地點經過多番波折後也回到工寮旁的檳榔園。當時為籌備演出,劇場唯二的行政人員佩樺和靜怡甚至就從台北搬到屏東工寮裡,以便隨時與族人溝通工作,需要使用網路時就開車到附近的便利超商。芮斯和胡健則是每一到兩週就從台北到屏東去和部落學童及長老排練,如此持續數月。為了讓家長放心,芮斯、胡健要親自接送孩童,當時演出的孩子們都是泰武國小(或剛畢業)的學童,因八八水災,部份學童和家人住在潮州忠誠營區的組合屋,其他也散居於不同地方。每回排練,他們便沿途開車到潮州市、佳平部落、泰武部落、忠誠營區接小孩,過程從未順利,每回總有約好的孩子突然不見或藉故不想練習,這時就要請其他孩子去找人或說服。等待的時間永遠比排練時間長,一趟下來往往就是二、三個小時才集合抵達排練現場。在部落工作,一要考量他們並非專業表演人員,二要考慮族人作息與生活習慣,再來還要配合各部落的大小事件,如:婚喪期間絕不能排練,幾乎全部落的人都必須參與。一次和他們回到部落排練,芮斯突然緊握我的手,眼底裡盡是疲累。但芮斯和胡健從沒想過放棄,只是琢磨著怎樣能夠更好、更順利。〈儀式米靈岸〉僅是一晚的演出,戰鬥般的行程卻持續好幾個月。

      除了演出人員幾乎是部落族人外,當時整頓場地與演出所需的物件也都與族人一同工作。好幾位青年協助在演出前割草、整理周遭環境,並搭建演出中讓部落耆老在裡面歌唱的家屋,接待處則有泰武鄉重要的木雕師傅高富村熱情提供他的大小型木雕作品,作為擺飾以及休憩用的桌椅。演出前芮斯和胡健更奔走鄰近部落說明,並邀請族人前來觀看。

      縱然過程辛苦,最令他們感到欣慰的是,很多傳統古調是在這次演出後,族人重新學習並拿出來唱,尤其是孩童,經由這經驗認真學習了更多歌謠。〈儀式米靈岸〉後,「米靈岸音樂劇場」於去年(2011)又到台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演出,當時,很多部落耆老演出後就哭了。芮斯認為,因為演出內容勾起他們過往的回憶,那是他們真實經歷過的,像是排灣族嚴肅而哀傷、正式與過去道別的婚禮場景,還有「gisudu」(過去排灣族男女談戀愛、擇偶的方式)。那些幾十年來幾乎就要被遺忘或忽視的傳統生活文化,竟是因為「米靈岸音樂劇場」搬演於舞台上。

      原住民文化轉化為藝術表演向來可從多種角度探討分析,原應發生於生活之中的文化,變成一個供大眾觀看的「演出」時,一般觀眾與部落族人應當如何看待?常深具矛盾而必須被多加思考。但從〈儀式米靈岸〉及「米靈岸音樂劇場」的後續延伸,我看見芮斯和胡健為紮根與教育的實在作為,看見部落族人的轉變與感動,甚而重新深思文化傳承,重拾被遺忘的歌謠,並獲得某些精神和力量。據芮斯說,泰武國小學童參與這次演出後,更引發周遭其他國小對傳統歌謠的重視。我知道他們一直就抱持苦行僧精神,除了這次演出,芮斯和胡健還希望深入各個排灣族部落持續紀錄、傳唱。芮斯最希望的是,部落族人可以回到自在的自己,唱歌可以回到只是和祖靈、自然溝通的狀態,不用一直去想別人怎麼觀看,回歸自己原就擁有的、應讓自己驕傲的,何需再追求別人的價值觀?

著裝排練_芮斯與部落族人

泰武國小孩童排練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