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知識庫。KNOWLEDGE
花蓮縣鳯林鎮移民村菸樓文化聚落
文/陳宗喜;圖/陳宗喜
發表時間 2012/07/12 02:12
登入

花蓮縣鳯林鎮移民村菸樓文化聚落

0
閱讀人數:3713

【圖/文:陳宗喜】

        花蓮縣鳳林鎮是日據時期的移民村之一,現有人口約有一萬四千人,其中至少有九千人是客家人,分散居住在鳳林鎮各里,大多數從是農業工作。民國30年代左右,當時日本政府因應前線作戰需求,鼓勵大量栽種菸草,鳯林的菸草事業也就是在這種時空背景所興起的。戰後當地勤勞的客家人持續大量種植菸葉,藉此改善生活。至民國50年代,是台灣菸樓興建與發展的高峰期,於是菸葉成了鳯林農民主要的生產作物。最興盛時期,種植面積高逹2000公頃,可見菸葉與鳯林鎮人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菸樓,便是當時因應菸葉發展而生的必要設施。一棟棟矗立在鳯林客家庄的菸樓曾經是鳯林地區經濟來源及財富的象徵,雖然目前隨著政府的政策、市場的變動,菸草產業漸趨沒落,但是位於菸田旁的菸樓,仍是鳯林鎮上的重要景觀。

        目前在這裡還保有超過五十年歷史的日式老房子與數十棟菸樓,是全台菸樓最密集、保存最完整的地方,也是過去發展菸業所遺留下來的見證。菸樓的建造,分為大阪式及廣島式菸樓,這兩種都是日據時代,由專賣局自日本引進,其差別在於大阪式菸樓多為一字型建築,屋頂設有太子樓,兩面設有天窗助於排氣;廣島式菸樓大多為L型建築,直接將天窗設於屋頂之上。


菸樓文化群落

        鳳林日治時期移民村舊址的菸樓文化群落,大致分佈在大榮一、二、北林三村,目前社區為落實空間結構活化及激發地方人文創意構想,規劃以歷史記憶、體驗文化、人文藝術產業作為串連菸樓活化的內涵。在空間思維上,將大榮一村的菸樓作為實質的示範起點,藉由四棟菸樓的連結示範做為起頭示範點,串聯具有傳統歷史價值的城鄉空間資源。由點到面,整體提升鳳林的城鄉風貌,強化鳳林鎮之競爭力及吸引力,抑止日益嚴重的農村人口外流情形。 

鳳林傳統菸樓透視圖
 


鳳林改造式菸樓

徐家興菸樓-花蓮縣鳳林鎮大榮二路30號 


 
徐家興菸樓-花蓮縣鳳林鎮大榮二路30號

徐家興菸樓-花蓮縣鳳林鎮大榮二路30號

徐家興菸樓-花蓮縣鳳林鎮大榮二路30號  
 

        徐家興先生兄弟組妹早期共同從事農業生產,菸樓於民國五十四年建造完成。早期菸葉需以木材烘培,運用人工針線捆綁於竹竿山,在吊掛於烘培室內,烘乾後收取成捆,再分等1至7級繳交於公賣局。但舊式菸樓以木材烘培導致品質較不穩定,民國70年改以電腦烘培。垬培室改為封閉室,針線竹竿也改為鐵製夾菸架,節省相當多人力及工資。由於製菸產業的沒落,昔日人聲鼎沸的菸樓都已閒置,菸樓於民國92年由縣政府城鄉局接管維修成歐式風格之菸樓,成為民眾參觀鳯林造訪的景點之一。


余相來菸樓-花蓮縣鳳林鎮大榮三路21號 

 
余相來菸樓-花蓮縣鳳林鎮大榮三路21號

余相來菸樓-花蓮縣鳳林鎮大榮三路21號  

 

    余相來先生於民國20年,十三歲時,隨父親自桃園縣新屋鄉搬至鳳林大榮一村居住,以開墾農地種植作物為生。民國55年年建造了一棟大阪式菸樓,隔年第一次種植菸草,採收時卻碰到颱風吉達登陸,農作全毀、收穫全無。此後八年間竟經歷三次颱風摧殘,終在民國64年結束菸草種植。92年縣政府城鄉局實施菸樓整修計畫,重新整修余相來與徐家興菸樓,開放為社區活動場所也成為觀光景點。

 

廖快菸樓-花蓮縣鳳林鎮-大榮二村復興路(大榮國小旁)

 

廖快菸樓-花蓮縣鳳林鎮-大榮二村復興路(大榮國小旁)

 

廖快菸樓-花蓮縣鳳林鎮-大榮二村復興路(大榮國小旁)

 

廖快菸樓-花蓮縣鳳林鎮-大榮二村復興路(大榮國小旁)
 
 
 
林金城菸樓-花蓮縣鳳林鎮大榮二村復興路55巷底
 

林金城菸樓-花蓮縣鳳林鎮大榮二村復興路55巷底


林金城菸樓-花蓮縣鳳林鎮大榮二村復興路55巷底

download附加檔案
keyword文章關鍵字: 聚落 客家 鳯林 菸樓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