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參與。PLURALISM
藝遊味境。湖東趣
文/劉磬榕;圖/劉謦榕
(澎湖社造中心協同計畫主持人)
發表時間 2014/05/29 23:00
登入

藝遊味境。湖東趣

1
閱讀人數:1314

文‧圖/劉謦榕(澎湖社造中心協同計畫主持人) 


澎湖縣湖西鄉湖東村位在湖西村的東南方,東鄰龍門村、北鄰南寮村、南鄰尖山村,其社區面積只有65公頃(是湖西村面積的三分之一),居民以許姓為大族,戶數有145戶,約400人。就目前湖西鄉而言,湖東村的行政不如湖西村重要,但清初以來的文獻向來是二者並提,甚至以湖東為標的。


98年(2009)徵選為澎湖縣社區總體營造起步型的社區,開始用不一樣的方式認識自己的社區;同年也在澎湖社造中心引介資源下,參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農村再生計畫培根課程,針對社區需求,開設系列課程,讓社區居民有機會跟著授課老師「玩」世界、長知識,漸漸開啟社區學習之路,畢竟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自此,社區陸續開始申請澎湖縣政府社會處、國立臺南美學館等一些計畫,讓社區的居民從學習到認識進而創造出自己的多元化生活。


湖東社區在許君潤村長、許政忠理事長及社區志工們努力經營下,終於在101年被大家看見與認識(3年的播種發芽,一點一點慢慢施肥、漸漸茁壯),這些年來的社區學習,讓社區婦女活絡起來,我們透過社區文化行事曆之進行,找出湖東社區四季所生產出的在地食材,在過程中社區媽媽們的私房古早味料理與故事也不知不覺中一一被挖掘出,就這樣古早呷就成了湖東非做不可的社區動力。

學習不在教室、學習是在故事中
    每次吃到剛煮好的美味佳餚時,社區媽媽都會娓娓道來每道菜的生命故事,彷彿入口的菜餚都夾雜著生活演進的苦澀味,進到胃的路程煞時間也緩慢了許多。一切都跟著那個故事回到他們的年代去了,細細品味出那個年代那些事….

1.滷豬皮與花生

「滷豬皮」:早期生活困苦,只有在過年才有機會買的起豬皮,將買回來的豬皮洗淨汆燙,再切小塊入鍋加入少許醬油、鹽及半鍋水,以小火慢煮至爛熟,便是一道可以溫飽的過年菜。

2.油飯

「油飯」:正月初七據說是造物主創造人類的日子(人生日),中午得拜油飯,家戶上午開始再準備日曬後乾的蝦米、豬肉切絲、紅蔥酥、香菇、少許調味料快炒再與蒸熟糯米拌勻,即可上桌供神。

3.大蛤飯

「大蛤飯」:早期每到清明掃墓時,婦女會帶著長長鐵叉到海邊去叉大蛤,經驗將決定你今日的收獲,將大蛤填入油飯(米糕),綁上綿線,進行蒸煮,在過程中大蛤中的鮮美海味會漸漸滲入米糕中,等待數分鐘,「大蛤飯」即完成,此時,家戶會帶著有如粽子一樣的大蛤飯去祭祖,祭祖後會在祖先墓前將大蛤飯吃完,將其大蛤的殼丟往祖先的靈墓上,意謂著脫殼、脫胎換骨之意。

4.冷燕(新娘菜)

「冷燕(新娘菜)」:結婚給新娘吃的菜餚,早期結婚喜宴,新娘總是肚餓子,為讓新娘子先填飽肚子,有如電影「總舖師」的電影情節,家戶會帶著自產的雞蛋、豬肉、當令蔬菜等等食材來進行料理,豬肉、海鮮與當令蔬菜切絲大燴炒勾芡,最後再排上油炸過的雞蛋,一道可以讓新娘子度過一天的料理即完成。

以食會友、真善美俱道
每道料理都蘊藏著它的食材來源與常民故事,社區開始試著學習「說」食材、「品」料理,結合深度文化之旅,社區媽媽們一人一道菜款待賓客,獲得讚許,也因友好社區一次次的造訪,更讓社區在101年大膽的承接澎湖縣社造聯合成果展500人份的社區風味餐,以三、四十道古早味料理滿足了上百位想念媽媽味道的澎湖鄉親外,也讓台灣來的社造伙伴與賓客們嘗到了澎湖好滋味。自此之後,澎湖縣政府社會處多次拜訪,社區在多方考量後,於103年開始承接了湖西鄉老人餐食服務計畫,雖無利潤可言,但媽媽們仍秉持用在地食材來料理。此舉除了照護到鄉內長者的健康,同時也顧及到村內耕作的小農,更因此減少食材運送的哩程,為環境做了一個保護網,也打造出社區照顧人、照顧生活、照顧環境這條更寬廣的路。

藝遊味境、完全利用
因風味餐讓我們了解到居民對於食材與環境共生的關係,因此自102年開始藉由生活美學來引爆食材除了吃之外還有什麼可能的想像力,所以,從食材料理的配色、食物的裝盤、到桌上擺盤的視覺,都能是一種視覺的美學;有了這樣的概念,社區也試著從環境美學來想像,試圖將風味餐品嚐完後所剩下可用的空殼為材料,再加上附近居民提供的壁面,大家一起七嘴八舌的與多位藝術家共同討論,最後以自己最熟悉的藍色海田為元素,創造了一面共同記憶拼貼之藝術牆,透過藝術的消化與料理的那雙手,讓料理與藝術出軌,拼貼出創意無限、茶餘飯後的廟埕新文化。

keyword文章關鍵字: 澎湖 生命故事 社區美食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