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知識庫。KNOWLEDGE
在駐村創作之外
文/周建邦
(藝術家)
發表時間 2015/10/28 15:19
登入

在駐村創作之外

0
閱讀人數:1329

周建邦/藝術家

 

社區與藝術創作,看似毫無關係的兩個面向,在藝術家進駐社區開始創作時產生了奇妙的交叉作用;進入社區的藝術家,創作不再只是屬於自己的行為,或許藝術家天生的流動特性,會為社區帶來攪動、鬆動既有結構的效果,但在此同時,藝術家與社區居民、環境的接觸互動,也會對藝術家的生命以及創作實踐注入不同以往的要素。

 

2015年6月,我受到另一名藝術家—葉佩如的邀請,一起前往美濃廣興社區,共同執行名為「原鄉與異鄉」的藝術介入社區工作坊計劃,透過分享、對談的方式,讓社區媽媽們爬梳自身對美濃的記憶,再轉化成為繪畫,並在重新整理後的廢棄菸樓內進行展覽;然而,在這段駐村期間,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卻是幾乎與創作毫無干系的二段故事。

 

「原鄉與異鄉」工作坊布展狀況,社區居民也來一同參與

 

當我剛抵達美濃的時候,為了試圖理解、融入該社區,夜貓子的我開始雞鳴而起、日落而息的生活步調,嘗試逐漸與美濃這塊土地處在同一頻率之上。猶記得那是一個美麗的清晨,我在廣興的小徑上散步,看見一個阿嫲坐在地上撿拾著某一種樹枝的種子,我好奇地走向前去,用生硬的客語喊了聲:「恁早!阿婆!」阿嫲抬起頭來看著我,對我笑了笑。我接著問道,你在撿什麼東西呀?她告訴我這是破布子,我隨口接道,那我以後就叫你破布仔阿嫲囉?她開心地笑了。

 

 隔天清早,我再次循著原路過去,想看看破布仔阿嫲今天的工作進度,怎料東繞西繞都不見她的蹤影,我只好發愣的站在路口等待奇蹟發生。這時一對老先生老太太們經過,看著一愣一愣的我問道,你是要找誰啊?我不好意思的說,我在找一個破布仔阿嫲,他們聽到後,忍著嘴角的笑意告訴我,她就住在我所站位置旁邊的房屋裡面。這時候,破布子阿嫲也剛好走出屋舍,她看到我,笑著說:「呀?你又來啦?」然後從旁邊的倉庫拿出昨天拾剪到一半的破布子樹枝,一邊唱著歌一邊繼續工作。我也跟著坐在她對面的小板凳,學著她一顆一顆的挑揀破布子,一個字一個字的學唱客家山歌,一首可愛又淳樸的「伯公伯婆」就這樣子學會了。

破布仔阿嫲已經高齡79歲,卻還是經常騎著摩托車四處溜

 

這時候,我看著撿剩的破布仔嫩枝,泛著美麗的綠,但是這樣的美,在攀折之後,就會褪成棕黑而死去,然而,正是如此,才能醃漬成可口的破布仔。這樣的生死循環,讓我感觸良多,於是我跟破布仔阿嫲討了些嫩枝,堆砌成看似生意盎然,但卻會在短短時間內枯萎的植物雕塑。

 

名稱:無題

媒材:破布仔去仔後的莖

尺寸:15×15×5cm

 

另一段令我記憶猶新的故事,依然是發生在清晨的散步之中。我在小徑走著走著,看到一群伯伯在一戶人家門前聚集,我好奇的湊過去,用一句「恁早!」作為開場白,他們問起我是來幹啥的?我說是來「溜」的(客家話「玩」的意思),其中一位伯伯就邀請我進屋,他的太太更煮起了泡麵,要給我當早餐食用。我看著這一大鍋的泡麵,知道一個人根本吃不完,便邀了葉佩如一起來共進早餐,於是我們兩老兩小,就這樣在傅伯伯家中,一邊吃著泡麵,一邊天南地北聊了起來。

 

這一聊可不得了,除了知道伯伯姓傅,還有他家的一些大小事之外,還認識了美濃的開拓史,更參觀了傅伯伯過去養豬種稻的工具,還有他引以為豪的小菜園。在這之後,傅伯伯突然告訴我,他有一個寶貝要給我看,接著他開始翻箱倒櫃,找出好幾張年代久遠的稿紙,上面密密麻麻的寫滿了蠅頭小楷,有天干地支,也有三字經等古代書文,字跡工整,著實花了不少功夫。我一張一張翻閱著這些小楷字書,大讚傅伯伯寫得真好,他有點不好意思的說,當初是為了修身養性而寫,這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慫恿他說,要不要趁著這機會,在十幾年後的重拾筆桿,寫幾個字給我瞧瞧,傅伯伯一邊嚷嚷著現在寫不漂亮了啦,一邊開始找出當時的小楷毛筆,沾了沾口水,順順筆毛,開始寫了起來。

傅伯伯工整美麗的楷書

 

雖然過了那麼久,還是可以看見傅伯伯對於寫字的認真跟要求,我們這兩老兩少,就這樣坐在圓桌旁,看著傅伯伯寫起字來。而傅伯伯除了寫得一手好字外,還對中國傳統的倫常道理頗有心得,不停對我們諄諄教誨,頓時之間,仿如時空穿梭,這間美濃小屋成了一所私塾,我們兩個年輕人在傅伯伯的教導下,上了一堂紮紮實實的國學課程。

 

隔了十幾年後重拾筆桿的傅伯伯

 

2015年6月,我在美濃駐村,相遇了破布仔阿嫲,結交了傅伯伯夫婦。破布仔阿嫲帶我認識了一種植物,醃漬了一項食物,學會了一首山歌,製作了一件雕塑;傅伯伯讓我享用了一頓早餐,欣賞了一手好字,並在他的私塾裡學習、體會美濃的歷史、民情與氣氛。這些無以倫比的美好故事,是美濃送給我的駐村禮物,對此,除了感到萬分幸運之外,我只有由衷而生的感激之意。

 

在一次又一次的異地創作,尤其是在駐村創作時,我逐漸理解「藝術家並不特別」這件事情。唯有截取土地養分後長出的藝術品,才會充滿力量、令人感動,而這種作品的創作過程,需要藝術家以謙遜的態度,面對這塊土地的人、事、物,才能從中學習並自我提升,進而突破以往的經驗,產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這種對「過程」的掌握跟重視,不僅是當代藝術相當重要的一環,更提醒我們,在駐村創作之外,還有更多值得藝術家與社區彼此相互挖掘、啟發、成長的地方,而這些接觸互動,才是駐村創作之所以重要、可貴之處。

download附加檔案
keyword文章關鍵字: 藝術進入社區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