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知識庫。KNOWLEDGE
如何出版社區刊物
文/張艾玲、廖雪琴、張偉瑜(財團法人崔媽媽基金會監製)
發表時間 2011/10/24 21:40
登入

如何出版社區刊物

0
閱讀人數:2110

我們常說,現代的生活因為水泥高樓而把人隔離了,而當我們想要拉近人際間的距離時,透過編輯及出版社區刊物,則是企圖為生活圈內成員塑造共同議題的一種努力,因此,社區刊物所報導的必須是公眾所共同關心的事務。另外,廣義地來說,社區刊物所具有的「達成互相熟悉」的意義,其實從一群人投入編輯工作時便已成立,更何況如果一份社區刊物能夠長期穩定的出版,甚至能成為社區發展過程最忠實的紀錄者。因此可見,出版社區刊物的效益或許不如動態活動來得立即見效,但仍是許多社區選擇作為長期經營的一種方式。

**出版社區刊物的六個步驟**

 

(一)先找到志同道合的編輯成員

從觀察許多社區刊物的編輯經驗裡,我們發現能持續出版的刊物,主要還是奠基於具共同理念的編輯成員的支持。這些來自社區各角落、不同身份的成員,或許基於期待透過刊物來傳播公共訊息、或是希望藉此紀錄下獨一無二的社區生活記憶等原因而聚集起來,發揮個人不同的興趣、專長,展開社區刊物的編輯工作。就以位於臺北市萬華區的《莒光新城》社區為例,負責統籌編輯工作的王淑媛女士表示,一開始並沒有預期能長期出版,不過當漸漸養成居民的閱讀習慣後,就算要停刊也還要考慮到讀者的心情,因此有了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而且隨著讀者群的累積,也陸續吸引其他志同道合的新成員加入,才讓刊物總能穩定的出版著。

(二)討論社區刊物的名稱

為即將誕生的社區刊物起個正式的名號,除了表達對出版刊物的慎重態度外,另外也能藉此傳達出刊物的主體性,讓人一看到刊名就知道是哪個社區所出(如:基隆市《壯觀台北》社區所出的「壯觀台北」社區報),或是立即瞭解刊物的調性(如:臺北市大安區大學里所出版的「溫州家園」社區報,強調「家園」的親切溫馨)。

在命名的方法上,有些社區會很慎重的邀請重要人物來為刊物命名,有些則是由編輯成員依據出刊的理念討論出一個最能代表的名號,但基於社區刊物「就是要促進居民聯繫」的意義,以及觀察到人們對於自己親身參與的事情總會具有特別的情感,我們強烈建議從命名的過程中就開始落實這樣的精神,操作的步驟提供參考如下:

  1. 將社區刊物的出版計畫公告周知;
  2. 公開徵求居民發想各種刊名,鼓勵踴躍投稿;
  3. 由全體居民票選出最適合的刊名;
  4. 以最高得票數的刊名為社區刊物名稱,並適度獎賞命名者。

(三)決定社區刊物的出版形式

在此我們所要討論的出版形式包含了「出版週期」、「出版日期」、「出版媒介」、「版面安排」等四項條件,分述如下:

(1)出版週期:出版週期大略可分為「週刊」、「雙週刊」、「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幾種。決定出版週期時,最主要的考量點就是工作量的負荷人力,像「週刊」、「雙週刊」這種較為密集的出版週期,會讓編輯成員疲於找尋報導題材與應付反覆的編輯作業,進而可能造成成員的耗損,另外,出版週期間隔過久的「半年刊」、「年刊」,則會失去讓住戶掌握社區即時訊息的意義,也不易培養固定的閱讀習慣,因此,目前坊間各式社區刊物皆是以「月刊」、「雙月刊」或「季刊」的出版週期較為常見。

(2)出版日期:就跟「出版週期」同樣的道理,固定的「出版日期」有利於培養居民的閱讀習慣,另外也方便編輯成員安排作業流程。

(3)出版媒介:社區刊物的出版媒介一般常見的有「傳統紙張印刷」與「電子報」兩種,選擇的基準以居民的閱讀習慣為準,若居民以年長者居多,則建議選擇傳統的紙張輸出比較適合,若年輕族群較多,則可考慮用「電子報」的方式來出版。兩者媒介並不衝突,更可雙管並用,唯獨選擇紙張輸出時需一併考量印刷成本與配送管道的問題。

(4)版面安排:如果是選擇傳統的紙張印刷方式來出版社區刊物,那就務必要考量紙張尺寸、版數以及如何排版的問題。目前常見的社區刊物以A3或B4紙張對折成四版的形式居多,在版面的安排上,若以臺北市大安區大學里所出版的「溫州家園」為例,固定每期四版的內容裡,第一版設定為報導社區最新的重要訊息,第二、三版則不定期安排各主題的專題報導,第四版為里政或社區活動訊息的預告專區。

上述版面的數量與安排,原則上還是以社區的個別需求為主,而且版面的安排也可能因為實際出版經驗再做調整,並非永久固定,只是重點要切記的誓,版面的多寡會與稿件的數量(也就是編輯的工作量)以及印刷的成本成正比關係,因此不建議一開始就期待高密度或多版面的方式。

此外,雖然「電子報」較不受限於版面、印刷成本,但為了便於閱讀與編輯,一般都還是會安排固定的版型與報到主題,並且要注意檔案大小、電腦病毒的問題。

(四)討論社區刊物的印製份數

在討論刊物的印製份數時,除了要考慮先前提到的印刷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發送通路,如此才能估算出合理的印製份數。

一般來說,印刷的份數就是社區戶數(原則上「一戶一份」)加上庫存儲備量(作為存底建檔或對外介紹時使用),如果社區內另有鋪報據點,則再斟酌加量。

隨著科技的進步,社區刊物的型態也逐漸從黑白單色進步到彩色印刷,並且在紙質的要求上也越來越高級,但我們知道無論是紙質或色彩,都會牽涉到印刷的成本。因此,如果社區是以長期出版的決心來經營這份刊物,那我們會建議不需過度強調高品質的印刷,而是將經費平均運用到每一期的製作成本上,這樣可減少有限的出版經費快速耗損而影響長遠的出版計畫。

(五)著手進行撰稿編輯工作

在我們輔導社區出版社區刊物的經驗裡,發現每當要民眾寫文章時通常會得到「我的文筆不好、不會寫啦!」這類的反應,其實我們都知道社區刊物的主要功能並不是在表現文章的文學性,而是要將社區裡的訊息清楚的介紹即可,因此,我們認為編輯成員的重要工作反而是在報導題材的選擇上,如何找出具報導意義的「有用訊息」更為重要,特定版面的撰稿工作可由成員中1~2位對文字較有信心者來負責,至於其他的內容,不妨以特定主題來進行邀稿或開放給所有居民來共同投稿,投稿範圍不僅限於文字,照片也可以接受,如此不但降低編輯成員的加入門檻,也可讓刊物成為居民的發表管道。

(六)社區刊物出版與配送

完成了撰稿與編輯的工作後,接下來便是要準備送印出版了。一般在正式印刷前會請廠商先進行「打樣」,也就是印製一份模擬的版本供編輯成員們檢閱版面及校正文字,經過這道手續後,便能更加確認刊物的品質,並安心的進行大量印製了。

而當熱騰騰的社區刊物出版後,就來到刊物出版最重要的一項工作—「配送」。為什麼說「配送」很重要呢?因為我們曾看過不少社區因為沒有考慮到配送的流程,成堆辛苦編輯印製的刊物只能堆積在角落裡,失去了原先出版的意義,可說是功虧一簣,因此我們才特別強調最後「配送」工作的重要性。就如我們之前所提到的,刊物份數的估算方式基本上是以多少戶數為依據,因此在配送時一定把握要把刊物順利的交到各戶手中,方法上我們見過下列幾種:

  1. 投遞至各戶信箱中;
  2. 結合收取管理費的過程,由管理人員交付;
  3. 由各棟委員挨家挨戶親自配送;

 

內容提供單位:臺北市文化局

文字來源:《公寓大廈社區藝文培力手冊》,2008年06月出版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