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知識庫。KNOWLEDGE
活栗心行動—活力網絡的新思維
王本壯
發表時間 2016/09/30 18:00
登入

活栗心行動—活力網絡的新思維

1
閱讀人數:1525

壹、前言

文化部「社造創新活力網絡計畫」是因應多元文化發展及數位社群行動的時代趨勢,希望藉由鼓勵基層的鄉、鎮、市、區公所、民間社會組織及各類社區團隊,共同推動跨域合作的平台。嘗試由內部整合與外部連結,建構出文化創意產業、社造公益合作、終身學習服務、青年返鄉創投等,及其他籌募、創新之各類議題社群網絡的統合性運作模式。期能引領傳統社造團隊及社區組織與其他多元社會能量共同參與社區營造的工作,一起攜手邁向未來。

社團法人臺灣社區培力學會有幸通過評審機制,以苗栗縣為實踐場域,進行創新性的實驗工作。計畫執行一年多來,在文化部、各級長官與諸多夥伴的指導和協助下,本學會首先以推動文化產業與社會企業所需的地方人文特色產業為基礎,透過社造換工的理念與操作機制,詳實記錄各類型的社造換工過程與案例分享,引進青年協力推動社造,聯結學校課程及相關學習資源,以協助形塑社區文化生活環境,促進文化扎根,除可提供社區、大專院校與地方政府各局處人才培育課程所需的教材與教案的參考外,也希望能鼓勵更多年輕人願意回到家鄉,關心社區的大小事,共同攜手為臺灣這片美麗的土地盡一份心力。

其次是建構經營區域網絡平台,建立完善的管理維運機制規範及記錄行銷宣傳等的實作經驗,並邀請苗栗在地企業、社區團隊及社群組織共同加入,彼此相互交流訊息,打造一個可以共同關心公共事務與議題的發聲管道。通過規範的研擬與機制的驗證,讓網絡平台成為強化社造正向能量,以及串聯地方各類資源,持續生生不息的動力所在,成為具有公共性、開放性及可持續性的社區營造基礎連結網絡。

圖一、計畫目標-跨社群跨域合作


貳、虛擬與實體的互動網絡
從台北市開始推動實體社造中心的計畫以來,有關其運作的模式與效益就成為社區營造領域內觀察注意的焦點,衍生而來的實體性具有實際地緣關係的社造中心要如何扮演好推動全市社造工作的角色這個議題就成為社造創新活力網絡計畫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在觀察台北市社造中心近年來的營運模式,我們可以發覺網絡的議題社群在社造中心的經營下,與地緣性的社區組織可以產生線上與線下的互動交流,所謂O2O(online to offline)的概念在台北市社造中心被實踐中。
因此,當我們在推動活力網絡計畫時就思考是否能運用同樣的模式,來因應近年來臺灣許多鄉鎮隨著青壯年人口外移,再加上人口結構面臨高齡化,許多地方皆面臨了人才流失、產業空洞化及文化傳承斷層等問題,能找到解決的方法。其中,苗栗地區在以往農業時期所盛行的「換工」文化,引起團隊的注意,我們期待從「換工」出發,希望為地方找到適宜的人才,在地社區也能透過換工方式找到更多資源;過程中,亦可藉此機會讓青年重新認識苗栗這片土地,產生認同感。這個運作過程就思考是否能藉由現今網絡力量快速崛起,青年與在地意識抬頭的現象。尤其通過資訊在網路平台上大量且迅速傳遞,成為許多青年社群與在地組織發聲的舞台。從網路中,使用者吸收龐大的數位資訊,進而透過平台上與群體互動,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將資訊轉化為落實理念與意識的實體社區行動,讓虛實網絡的互動交融成為社區營造最強大的推進動力。我們的計畫執行內容大致如下列四個面向:
一、推展社區文化公益產業:
以既有地方人文特色產業為基礎,企業經營為策略,促進社區文化公益產業永續發展,進而回饋於公眾利益之執行方案。並藉由各類社群網絡平台擴大進行供給與需求的媒合,例如:城鄉聯盟、青年志願服務、打工換宿等,透過串聯區域內人才、生產、勞務或教育等資源促進互利互惠之社會價值認同。我們嘗試以「青年人才培訓」,結合「社造換工」與「文化旅行SOP」等幾個工作項目,協助推動地方產業之發展,以及青年社造人才之培育。
二、擴大城鄉議題社群互動:
因應當代多元文化、新移民、都市更新文化保存及其他社會文化議題,規劃研討會、小型論壇、藝文活動或其他相關執行方案,以促進都會與鄉村的民眾均能關心跨地域性的公共事務,擴大參與社造工作。例如,以「城鄉魅力角落」之建立,以及「社造數位論壇(平台)」等工作項目,促進城鄉空間的特色建立,增進城鄉議題社群關心公共事務與協同發聲之機會。
三、引進青年協力推動社造:
透過引進大專學生及青年參與,聯結學校課程或學習資源,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協助地區形塑文化生活環境、新移民多元文化、文資保存及促進文化扎根等相關議題為主軸,擴大推動社造工作,例如:青年認養社區,建立外語導覽解說及標示或其他相關創意行動。為達到此項目之推動,除了上述之青年人才培訓,以及文化旅行SOP之擬定外,並結合「服務學習工作坊」等工作項目,達到培育青年人才與促進青年人才推動社造之機會。
促進社區組織交流合作:
經由與苗栗縣社區、學校或社群交流合作,進行村落聯盟、在地社造研討會、社區駐地見學參訪等,促進社造經驗交流合作之相關內容。以此推動經驗為主,結合苗栗在地社造經驗與知識之結合,撰寫以教案為主的「社造讀本」。並透過FACEBOOK社群網絡平台的串聯,讓在地社區民眾與參與互動的青年人被看見,讓網路力量成為新的社造網絡平台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團隊經由各項工作,來探討適宜的社造推動方式,實際執行實驗,並進行紀錄彙整,如社造讀本之出版。此外,為達成更加完善的合作與資源交換,更積極與在地大專院校等共同合作,達到促進青年參與社造之目的,以及培養青年社造人才之目標。事實上,在活力網絡計畫正式開始之前,團隊已與在地社會組織、學術機構、苗栗縣社造中心,以及苗栗縣六大分區中心,進行資料統整與討論分析,以釐清社區之現況與困境,並了解取得合作之可能性。

圖二、虛擬與實體社群組織合作工作項目示意圖


參、結語

本計畫以「推展社區文化公益產業」、「擴大都會型社造參與」、「引進青年協力推動社造」與「促進在地社造交流合作」為主要目標。為促進知識與經驗的交流與學習,在共同合作與執行中,齊力討論與激盪創意,進而磨合城鄉認知差距,深入了解探詢,串聯可用資源與資訊,最終建立地方性社群間之可持續的合作網絡。過程中,我們認識到虛擬網路平台的經營是重要的社造工程,不同的網路社群平台都有其想傳遞的訊息與理念,從平台的建置與串聯的過程中,透過與其他平台的交流中,相互學習與成長,網路將成為新一代的社造活力網絡。尤其新一代的青年,是網路平台最大的使用者,透過平台的經營,可以培養出更多熱愛在地的青年夥伴,一同進入社造的領域,一齊關懷地方,並且為社區付出。
而在社造換工的部分,每位參與換工的夥伴就像是一顆未萌芽的種子,必須花心思照顧,辛勤的耕耘,才能有豐收的成果。我們希望未來社造換工是讓更多年輕人能夠主動體驗不同的地方生活,讓青年願意返鄉,當越多人懂得珍惜我們的環境,關注我們的這塊土地,我們生存的環境才會越來越美好。而這也是需要在地居民的支持與投入,相互幫助與鼓勵,化解文化歧異,轉譯資訊,整合各方建議與想法,建立共通平台,減少經驗與資訊交流時可能遭遇之困境。將差異減到最少,增加彼此了解後,奠基於共同的基礎與知識,一同討論、激盪,建立創新知識與理論,並在實務環境無縫進行實踐、試驗。藉由交換現有知識、創造新理論與實踐後,建立起「永續社造活力網絡」。
download附加檔案
location地址: 苗栗縣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