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參與。PLURALISM
滿載城市記憶的角落-齊東社區的故事
文/張岱屏
(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
;圖/陳志昌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發表時間 2011/11/15 22:55
登入

滿載城市記憶的角落-齊東社區的故事

0
閱讀人數:1912

【撰文: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 張岱屏/攝影: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陳志昌】


在城市的角落,常常隱藏著通往過去的秘密通道,吸引人們走進歷史的桃花源。從台北市忠孝東路與金山南路的路口轉進齊東街,就有著這樣一個滿載城市記憶的角落。

齊東街舊稱『三板橋街』,這條不起眼的巷道,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百六十年前清朝康熙年間。當年它是台北盆地東西向的水路聯絡道,從艋舺啟程,經過城內、東門、一直到松山錫口。由於聯絡艋舺與錫口兩大港口,過去是供應台北城米糧與煤炭的要道。從現在的空照圖上,除了棋盤狀的都市計畫道路,還可以清楚地看出這條斜對角的歷史路徑。


 
齊東街保留最珍貴一排完整的日式宿舍

齊東街目前所保留下的資產,除了濃密的樹蔭之外,最珍貴的就是這一排完整的日式宿舍。這一批木造房舍距今有六、七十年的歷史,是日據時期日本總督府所屬的文官宿舍。國民政府來台後,成為台灣銀行的員工宿舍,大多屬於台灣銀行的資產。兩年前,臺灣銀行將這批房舍標售給建商,當建商開始大肆拆除日式宿舍,居民才驚覺事態嚴重。

在社區居民的奔走陳情之下,台北市政府在民國九十二年底召開公聽會,召集了台銀代表、專家學者以及當地居民,商討齊東街這批日式宿舍何去何從。而這一場搶救老宿舍社區運動的發起者,是被稱為『齊東媽媽』的褚陳寶貴。


 
被稱為『齊東媽媽』的褚陳寶貴(黑衣者),是搶救老宿舍社區運動的發起者

民國六十七年嫁到齊東社區的褚陳寶貴,在這兒過著二十多年平凡的家庭主婦生活,眼看著怪手將老屋剷平,她開始認真上起專業社區規劃課程,成為台北市第一個非建築專業身分的女性社區規劃師,並且成立齊東文史工作室。在她的奔走下,市政府文化局終於在今年九月將一棟日式宿舍列為古蹟,並決定將齊東日式宿舍區登錄為歷史建築。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終於在今年九月將一棟日式宿舍列為古蹟

齊東街日式宿舍雖已被指定為古蹟,卻仍然無法阻斷惡意的破壞破壞。去年十月,居民發現有人潛入古蹟內部鋸斷支撐的樑柱,偷竊舊建材,臺北市政府因此聘請保全全天候看守。如今進入古蹟參觀,必須經過文化局的許可。

齊東街裡的老房子,從台灣厝、日本木屋、到軍眷宿舍,每一塊屋瓦、牆垣,都訴說著不同年代的故事。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年代走進齊東街。齊東街的前巷,住著從清代就搬到此地的大家族、住著台銀的老員工,齊東街的後巷則住著光復之後搬來的新移民。走一趟齊東街,這多元族群的社區,見證著台北城市變遷的歷程。


 
這多元族群的社區,見證著台北城市變遷的歷程

在社區裡,最熱心推動社區事務的往往不是上班族,而是家庭主婦、大學生,甚至是小學生。保護齊東古蹟的靈魂人物--華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褚陳寶貴是一個例子,而就讀國語實小五年級的林恆政,也是搶救齊東老樹的重要推動者。雖然不住在齊東街,林恆政常跟同學到齊東公園打球,一年前他發現建商將砍掉齊東街一棵具有百年歷史的老龍眼樹,為了搶救老樹,他寫信給文化局長並發動居民連署,終於引起市府的重視,成功地將老樹保護下來。搶救老樹成功之後,他開始訪查齊東街的耆老,認識老建築,如今他對齊東街的一點一滴如數家珍,還帶著同學導覽齊東街,是社區的小小解說員。

藏身在高樓華廈之中,齊東街的故事正悄悄地在城市裡進行……

 


相關社區影音欣賞:社區影音─齊東街週記簿 

download附加檔案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