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參與。PLURALISM
藝起翻轉桃園  重新回桃看家鄉
發表時間 2015/09/08 21:26
登入

藝起翻轉桃園 重新回桃看家鄉

1
閱讀人數:1641

桃園藝文陣線發起人 劉醇遠

 

「我們要回到家鄉,讓桃園變好玩;用我們的文化、藝術串聯行動告訴大家,桃園不只是一個航空城而已。」

想到桃園,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

關於桃園的文化,你了解多少呢?

你知道桃園有什麼地方好玩的嗎?

在網路上流傳著一個分辨桃園人的方法,就是「完全無法推薦桃園有甚麼好玩的地方」,這雖然是個玩笑話,卻讓人覺得十分不甘心。

 

過去提到桃園,大家的第一印象是桃園是個工商業發達的工業城、機場、航空城,它一直是一個過渡移居的移居都市,雖然在台北的都會邊緣,可是文化藝術的資源一直差距很遠。講到桃園有哪裡好玩,大部分人也都只會記得幾個較為知名的景點,如石門水庫、大溪老街或是夜市,不像其他縣市可以有更深入了解藝術、文化的文化據點,喜愛藝文的桃園人,有的時候還必須到台北,才能獲得相關的資訊。

 

2014年桃園升格直轄市,是一個改變的契機,一關心桃園文化、藝術的青年,利用網路串聯,成立了「桃園藝文陣線」社團,一下子就吸引許多網友加入討論,藉由網路串聯的能量超乎預期,許多成員分享過去在桃園生活的感觸,藝文工作者也開始分享自己在桃園求職的困境,各領域都開始討論自己對於桃園藝文環境的觀察與想望。

 

我們發現,桃園其實有很多藝文工作者默默在努力,很多創作工作室、藝文咖啡館、文創店家,常自主舉辦一些藝文相關的推廣活動,桃園也其實是一個獨立書店密集的城市,桃園這麼豐富,這麼精采,但文化當局過去並沒有那麼重視這群藝文返鄉的青年,也缺少一個平台讓資訊更流通,讓藝文能夠更落實在桃園的生活之中。

 

一群人集結,看到了桃園的不足,於是這群人開始到桃園不同的藝文空間辦討論會、分享會,相互認識,透過各自不同的工作經驗分享,彼此更加了解自己的夥伴,也能更了解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彼此的夢想,這個平台成為串聯桃園的一股新的能量。

▲圖:2015年3月回桃看藝術節記者會當天,桃園藝文陣線所有參與的伙伴都一起共襄盛舉,大家集結在一起,全是為了改變故鄉的決心。

 

「一個人作夢,夢想只是夢想;一群人作夢,夢想就會實現。」

在討論的過程,我們發現桃園藝文人因為環境、政策因素,無法回鄉。我們的故鄉在工商業發展的脈絡下,已失去太多文化及珍貴建物,這個全台最年輕的城市,沒有展現應有的能量。所以我們下定決心,要用自己的力量,站穩桃園文化的夢想,辦一場屬於桃園人的藝術節。這個藝術節完全由民間自主發起,除了要讓桃園人能夠認識這些優秀的創作人之外,也希望用藝術創作的方式,讓桃園在地的文化特色被更多人看見。

 

『沒有錢也要辦,一切出自於對故鄉的熱愛』大家懷抱著這樣的熱忱,第一屆回桃看藝術節,就這樣正式啟動,一起向世人宣告,我們要回到桃園了!團隊一開始只有7人,從台南土溝返鄉的創作人徐佳伶(阿甲)擔任視覺藝術策展人、台大戲劇系畢業的劇場工作者徐宏愷擔任表演藝術策展人,利用網路號召集結,總共募集到30名創作人及12組表演團隊,把藝術能量帶回家鄉。

▲圖:回桃看藝術節籌備期間的簡報以及志工協助製作裝置、整理環境的工作照片,那段期間,大家一下班一下課,就是來到工作站一起工作到深夜,甚至過年期間也沒有休息。

 

我們選擇在桃園大廟老城區附近保存最完整的新民老街,作為據點,在這裡,要辦一個為期一個月的藝術節,我們號召108名志工好漢,協助策劃藝術節相關的工作,有的志工負責宣傳募資,有的協助藝術展品製作,幫我們一起將閒置老屋整理成展覽場,文史組更主動開始蒐集桃園史料並口頭訪問居民,互動組也運用蒐集來的資料,策劃有趣的互動活動,透過大家實際動手參與,這個藝術節變成「更多人的藝術節」,變成大家的事。

 

一開始進到街區,這裡的居民,並不清楚我們要做什麼,過去在這裡,政府部門改造過老街鋪面,也辦過一些市集活動,因為建設,所以常常封路,導致店家生意不好,一次性的活動也是直接在店門口搭棚子,並沒有跟這條老街的生活、文化、歷史好好的溝通。

 

隨著我們籌畫藝術節的過程,特別注意與社區的關係,我們在老街區與鄰居互動,點頭問安,也到店裡消費,藉機跟他們互動,於是鄰居漸漸的與我們熟悉,也漸漸理解這群我們的理念,看著我們忙進忙出整理空間,把屋子裡的廢棄物料清理出來,我們的認真,他們都看在眼裡。有一天,我們把鐵門拉下來,要漆上主視覺顏色,隔壁茶館阿姨便主動來跟我們說:「你們漆得很美,弄得很漂亮,要不要幫我裝飾我們的店。」於是藝術節與整條街區的串聯,就漸漸擴散出去。

▲圖:回桃看藝術節互動組志工協助籌畫跟老照片、老故事呼應的活動。日治時期為了強身健體,要求學校以及街區每天都要做早操,廣播一響,大家都要到街上一起舞動身體,為了重現這段楊梅的老照片故事,志工換上復古服裝,在老街上帶領參與民眾跳早操。

 

從做中摸索,找出適合這條街區的藝術節。

視覺藝術的部分,一開始即訂定以「桃園」及「返鄉」作為主題,裝置部分共有沒有工作室《關於桃園_關於我們的家》《新民街街屋》、徐佳伶《埤塘新樂團》《好吃的擔仔麵》、杜彥穎及鄧惠如《感恩.落水》、劉經綸《生根深耕》、楊璧如《生活 畫。話桃園》、歐陽文慧《那些我在乎的》、王惠苹《小小羊兒要回家》、三分之二揪《靜默的發聲》、謝仁笠與慢島劇團合作的《南薑香茅罌花 讀劇屋》、劉醇遠與志工團合作的《桃原味》、蕭遙《桃花舞春風》、陳祖筠與陳穎潔《綠蔭織巷》、蔡亦勳和邱韋婷《大鬆餅版圖》;插畫攝影聯展部分,有藍博瀚、徐佳伶、陳裕旻、李筱媛、歐拉、亦馨、豆苗先生、游子濤、張浩鉅、徐漢中、三分之二揪、簡芝舷、漂鳥工作室參與,每個作品都是原汁原味,為了桃園做創作。

 

為了與老城街區環境互動,相互呼應,我們的展覽當中,也加入了在地故事及老照片的元素,並納入互動活動的規劃。

▲圖:創作人徐佳伶(阿甲)運用共同創作的方式,帶領親子去認識桃園的陴塘及環境議題,也將小朋友童趣的想像,加入創作元素當中。

▲圖:展覽期間,來自日本小豆島的訪客前來觀賞,由視覺藝術策展人徐佳伶(阿甲)以及裝置藝術創作人劉醇遠、杜彥穎帶領參觀導覽,大家在展場與《桃原味》四大名產神獸合照留念。

 

在街區要策劃視覺展覽及整理出空間之外,表演藝術的參與,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一開始許多夥伴來到這條街,都驚呼「住桃園這麼久,從來不知道這裡有條老街」,大溪出身的舞蹈創作人簡紫婷,一直想回桃園演出,來到這裡,就決定要帶大家在楊氏家廟前舞蹈;在地現代京劇團栢優座,也決定要讓18名京劇演員散布在整條街,讓街區環境穿越時空,老店變成客棧,團長許栢昂表示「老街,就是最好的舞台」;A劇團與黃金比例把音樂劇美聲及人聲無伴奏合唱(ACCAPELLA)搬上廟口的電子花車舞台;在地出身的戲劇演員,同時也是兒童界的天后咖哩姐姐也決定在老街上帶著小朋友唱唱跳跳。另外陳家聲工作室劇團、卡米地喜劇俱樂部、頑書趣、SHOW影劇團、黃金比例、甜星球劇團、劇聚也加入行列,在這條街區上合作的老屋空間、咖啡館等替代藝文空間演出;犀牛劇團更帶著高中學生、團員,來到新民街做導覽小旅行。

▲圖:在劇場《那些還記得的事》,舞者運用彩色繽紛的汽球,帶領參加的民眾,在新民老街上舞動身體,展現十足的活力。

▲圖:栢優座《JUST POYOU!狹義前傳重裝戶外之Show me what you got!》,18名京劇演員,帶領新民街上的觀眾隨著演員穿越時空,在街道上,就能看到京劇演員的唱、唸、作、打,將表演藝術帶入歷史街區。

 

展覽期間,除了讓參與的創作人、志工更認識桃園之外,因為媒體報導的關係,也帶來許多特地到此觀光的人潮,在地店家表示,新民老街這裡真的很久沒有這麼熱鬧了,並給予我們更多的支持與鼓勵。

 

藝術節之後,回桃的腳步未曾停歇。

桃園藝文陣線以及回桃看藝術節一直想辦法去突破桃園的刻板印象,「桃園不是藝文沙漠,我們也不用一直羨慕台北,因為我們本身就很精彩」我們想要號召藝術人才返鄉,一起讓桃園變得更好玩,讓桃園精彩的活動讓更多人知道,讓桃園人能夠有自己的文化認同及光榮感。

▲圖:藝術節之後,發起中壢街計畫,與在地里長劉文正先生,也是50年老店有信糖果行第三代合作,辦理老故事、老照片採集相關的行動,「寫生,中壢街」活動,號召青年走入老街,用繪畫的方式紀錄中壢。

 

我們除了蒐集老照片和保存老故事,也致力保存文化資產,並推動文化相關景觀發展。平日的田野調查及普查之外,也常去訪問在地居民,去了解他們發生過的故事。

 

在藝術節後,我們在桃園尋找能繼續推動的據點,目前先在中壢租下一個空間,未來希望這裡會是累積當地故事、情感的根據地。我們也持續與藝術家、創作人、文史工作者討論合作的相關計畫,不管是透過攝影、寫作、寫生的方式去紀錄桃園、發掘桃園的人、事、物,我們也希望能以深度小旅行的方式,讓外地人更加了解能怎麼玩桃園。

▲圖:桃園街計畫,邀請張繼文老師帶大家到桃園歷史建築、老街做深度文化之旅,帶大家重新認識以前從沒注意過的老桃園,60年老店楊吉利冰果室的老闆開心跟參與民眾合影留念。

 

我們更期望,除了我們自己繼續努力去改造閒置空間、改造老屋,保存歷史建築之外,更希望繼續透過「桃園藝文陣線」這個平台,串聯各個文化據點的,從交通、景點、文化,能夠點、線、面的串聯,讓桃園的豐富精彩的活動,能夠被更多人看見。

「我們現在在做的,本來就該是屬於桃園的,而我們只是正在用我們的方式,把這些,還給桃園」

文化的路上,我們並不孤單。

 

桃園藝文陣線粉絲專頁

桃園藝文陣線交流社團

回桃看藝術節粉絲專頁

回桃看藝術節FLYINGV頁面

回桃看藝術節活動通頁面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