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會推動與社區有關之計畫

本頁面主要為闡述文化部社區營造三期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之相關政策,

並且梳理過往20年社區營造在臺灣的發展歷程,

讓社區通網站使用者能夠了解實際的執行狀況及政策的發展脈絡。

upArrow
鑒於不論是個人、社區或社會都是快速變異的有機體, 爲隨時提供給民眾學習機會,以提升人民素質,成為帶動國家改變和改進的力量,社區營造 三期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以「對人關懷」為價值核心,因應社造及村落計畫之檢討結果及社 會脈動,提出「社區營造三期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持續漸進落實「厚植多元文化能量, 營造協力共好社會」的願景。
社造推展20年後,仍有部分地區相關藝及社造資源挹注較少, 爲隨時提供給民眾學習機會,以提升人民素質,成為向上能量的軟實力,文化部研提「社區營 造三期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並於104年10月15日奉核在案(院臺文字第1040054531號),本計畫 將延續過往經驗,從「由下而上」逐漸開展為兼具「由內而外」(社區營造)及「由外而內」(村 落文化發展)雙向輔導策略模式,持續強化以更積極的行動落實文化平權、公民參與及社會永續 發展之願景。:
一、 本計畫整體目標
厚植多元文化能量,營造協力共好社會。
厚植多元文化能量,營造協力共好社會。
二.基本目標:
1.擴大藝文扎根建構文化價值:希藉文化活動的推展,創造居民共同新生活價值理念,進而持續提出各項實際改善行動,以提升國家智慧資本,建構文化價值永續推動模式,累積更強大的文化及社會資本。

2.促進多元參與創新城鄉發展:在新的階段將引導多元創意與跨域專業的媒合,讓各方能量落實於在地經營,開創有故事就有價值及跨域合作之創新思維。

3.分層輔導培力強化行政動能:未來將加強規劃透過中央、縣市、鄉鎮公所及民間不同層級的輔導培力及明確的責任分工,以更快紓緩並解決民眾疑慮,乃至社會問題,方能更加符合公民社會全民參與之精神。
社造三期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策略
促進多元參與創新城鄉發展
三.主要執行策略及相關內容概述
(一)執行策略:
1.促進文化扎根:持續擴大藝文扎根與成果應用、推動市集與社區跨域合作,以紀錄當代社會文化、倡導文化鄉土教育與特色文化加值運用,促成各地經驗交流與議題之合作機會;在新住民文化主體性及母國文化認同上,將結合各地方文化館、文化中心共同辦理新住民母國文化大型展演活動,以創造多樣文化交流及達到彼此文化尊重目的。
促進文化扎根
2.擴大民間參與:透過青年(含原民青年)實作計畫獎勵競賽及青年村落文化平臺的建立,持續協助青年投入熱血及創,帶領村落、社區及部落創新發展;在促進都會退休人口參與社造工作部分,係鼓勵公寓大廈藉由藝文活動及社造基礎課程的辦理,強化都會社區多樣文化認同、共同改善居住環境並參與各類公共議題等,並依社區現況需求及退休人力不同專長,規劃社區人力相互支援機制,同時提昇黃金人口被尊重、被需要的榮譽感與在地認同感;另將搭建第二部門與社區對話機會、與在地產業合作實驗及行銷與推展,朝社區創新服務模式發展邁進。
擴大民間參與
3.行政分層培力: 透過中央及地方層級之分層培力機制,推動跨部會社造人才培育及相關議題之合作,強化資訊的流通及運用;並建立區域服務網絡、強化各縣市社造推動委員會及社造中心之功能;同時增設社造增能機制加強輔導各公所,透過審議式民主促進青年及社區居民參與地方文化之規劃執行,以滿足民眾對預算運用之期待,破除對政府施政之無感。
行政分層培力
社區營造三期暨村落文化發展計畫政策概念圖
(二)協力對象
1.各級行政機關分工合作
為將社區營造及文化扎根工作推展至全國各地,必然無法由本部力量獨自完成,因此,透過國發會、教育部、農委會、客委會、原住民族委員會、經濟部、衛福部、環保署、內政部等中央各部會政策之分工引導,與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區公所協力逐步落實全面性輔導,方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落實社區營造共同參與之基本精神,也期能逐步落實文化治理觀念。本計畫為加強帶動公所參與意願,將透過地方文化藝術活動之規劃,進行公民審議及參與式預算之實驗,深化社造參與程度及擴大行政基層的培力,期能讓民眾直接參與政府預算討論與執行,改善民間對政府施政「無感」之落差。

2.擴大民間多元參與
過往社區營造雖已成功引入社區團體、學者專家及非營利民間組織之共同協力模式,但面對社會環境快速變遷所引發的社區問題,及因應網路資訊時代的來臨,勢必須要擴大引入民間更多元人力資源,因此,本計畫一方面規劃開放提案資格限制,一方面透過分級培力機制,導入過往培育的社造績優人才,協助陪伴更多青年、退休黃金人口、議題社群、民間企業及同好社團等參與社造工作,既可成為相互扶持的工作夥伴,更能提出更多具創新性的計畫,營造更多示範性的社區活力亮點。
四、實施期程-民國105-110年度
五、實施地區-全國22縣市
六、預期效益
預期效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