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青銀合創實驗方案
溪州農藝再造計畫
點閱率:24391
專案啟程:2016-09-30 ~ 2017-10-30
溪州農藝再造計畫,期待透過在地知識轉化成另類農鄉永續新生活,並以生態、友善理念鞏固農鄉社區發展基礎,希冀以此為起點,找回農鄉樂天知命、安居樂業之道,藉此發展生態社區並永續經營。
106年成果報告
2017/12/22 23:27
點閱率:5676
轉寄

一、105至106年度計畫目標

溪州為一傳統農鄉,本計畫希望透過植根於地方的空間活化、農產發展、生態營造、及文化深耕四大項工作,來達到一個農村友善產業鏈的建置,並與都市各群體、大眾連結,建立一個城鄉共好的模式。
為了達到如此長期目標,本計畫於設定105-106年主要為基礎建置、群體連結、以及部分產品、規劃的正式開展,以下為105-106年的部分,本計畫之目標設定:
(一)進行食農、鄉土、生態調查,建構在地知識網路資料庫
(二)老空間、生態營造規劃
(三)友善農產品開發初展
(四)建構產銷管理系統
(五)連結社區、學校、外部團體,試辦文化深耕活動

二、 全案執行情形說明

(一)各項工作執行概況
A.在地知識
1、 今年度將過去本協會於地方做過的田調,做全面的統整。分別以時序性、關鍵字來做初步分類,做為往後在地知識網路資料庫的資料來源。
2、 擬定並建構在地知識資料庫網路平台(介面如附件)
3、 運用介面主要以google雲端硬碟,使用對象主要為內部青年團隊,預計明年三月與文化部資料庫結合,成為對外資料。
4、 萬物自然為地方的根基,本年度調查以生態為主體,並依據生態調查製作動植物資源曆,放於資料庫內,後續多項活動便以此為基底發展。
5、 食農、鄉土以整理舊有資料為主,並於舊有基礎上,進行初步地方特色農產調查,已進行3次調查,並與動植物資源曆結合、建構溪州地方鄉土食農曆架構,建立明年度調查方向,期程安排如附件。
6、 食農鄉土合作調查單位:在地青年組成之農農文創工作室。

B.空間再造
1、 空間再造部分,以成功旅社以及牙醫師蔡宅(另命名:大圳屋)為兩大軸線,由私人領域轉為青年經營據點。
2、 成功旅社以地方文化據點、農產推廣中心為經營主軸;大圳屋為新據點,本年度以整理為主要工作,未來將發展為讓青年可更長期留宿之據點。
3、 在農業的部分,今年度在成功旅社除與溪州尚水合作,更進一步針對地方友善地瓜、馬鈴薯、西瓜、毛豆等等品項協助農民推廣。同時,作為一公共空間,更是農民技術、資源、社會連結交換之平台。
4、 在文化之部分,本年度上下半年各辦理一次靜態展覽、並與彰化縣文化局合作辦理一次影展,除迎接任何散客、旅人、回鄉游子,亦接待了20場團體導覽。
5、 目前成功旅社結構問題,先前有邀請老屋修繕團隊進行評估討論,但礙於產權及結構問題,屋主預計於明年4月後收回。
6、 溪州牙醫師蔡宅(大圳屋),為地方居民無償提供給協會使用(使用同意出如附件),今年度完成大體整建。此空間的經營目標為地方農業文化交流據點,以及讓青年可更深入的換宿據點/民宿。
7、 合法住宿已於7月審核通過。預計107年初開放空間正式經營。
8、 空間再造案例參訪則已參訪:湖本生態合作社之三合院改造、樹和苑、舊監宿舍群。
9、 空間專業者邀請包含:實式設計有限公司、原生整合環境設計有限公司。

C.農產開發
1、 為協助農民建構產業,本協會已協助地方農民共同組成溪州尚水友善農產,本年度並進一步協助促成溪州農民成立產銷班、並通過農委會友善農耕推管團體審認。
2、 為協助農民深化友善種作知識與技術,並達到世代傳承。本計畫持續推動包含農友參訪、農友課程、農友組織等各方向之農民共學。 
3、 在地知識與農產的結合,重點在於農產的加工及手工食品,目前已針對在地媽媽手藝食品做研究調查。
4、 友善農產主力是稻米,目前協會與溪州尚水友善農產共同協力農產加工研發、以及產品包裝,今年度已完成肉粽、米穀粉、米香、米鬆餅、新三好米禮盒等5項產品開發及包裝設計。
5、 在增加農作品項的部分,則新增了芋頭、以及以稻稈種植的香菇米禮盒包裝。
6、 同時,並針對在地特色農產、及在地食農傳統開發套裝行程,包括:毛柿、鼠麴粿、菖蒲、稻草鹿、稻草花圈編織、植物染、蛋染、麵疙瘩、芋頭香菇飯等9項。
7、 為增加農民收益,並與二重磚竹合作,進行較高收益之芋頭試驗。
8、 關於農業相關參訪,目前已拜訪過對象:六香田農糧小舖-阿燈班長、迴鄉有機農場、雲林二崙稻草先生、好食機、許愿、大有社區。
9、 地方知識與農產具有其價值,但商品化過程需要有更好的管理、與品質控管機制,本年度並協助農民進行稻米食味值、容重量等研究檢測,建構品質管理之機制。

D.生態營造
1、 生態園區發展場域為溪州純園,為農村作家吳晟自2000年開始種植原生樹種之樹園。
2、 針對園區的生態規劃,上半年本協會也與生態專家(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地主、溪州尚水友善農產共同會議,討論園區規劃。規劃方向如附錄。
3、 園區包含友善農業生產區、原生樹種營造區、生態池、野放雜草區,以及導覽解說架構。
4、 導覽解說工作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自導式導覽牌,讓所有參訪者可以自行閱讀認識生態與地方。此部分已經完成設計與施做。
5、 第二部分則為人員導覽。為讓更多地方居民能夠認同,並培訓更多導覽人員,本年度並針對動植物資源調查,發展生態導覽培訓課程,已培訓四位在地居民成為固定導覽人員。

E.文化深耕
1、 在地知識課程,目前與地方圳寮國小合作,目前已有成果,成果
到純園找春天課程1_鼴鼠地底下的建築師
到純園找春天課程 2_寫短文、小書創作
2、 目前協會也同時協力圳寮社區提案執行,包含社區每月一人一菜聚餐、端午活動等。
3、 分別與成功國小西畔分校、及溪陽國中、基石華德福展開初步合作,協助辦理「西畔客庄初晨布染个青之旅」活動、以及鄉土研究調查(成果於明年發表)。
4、 發展稻作生長史、溪州生態問與答、生態支援前線3組教案。
5、 在地知識推廣文化深耕活動,在湖埔社大的合作下,年度舉行溪州小旅行,體驗稻米文化、牛耕文化、農村生態環境等等,今年度一共舉行35場次。

(二)跨組織推動工作內容及參與概況

請參考附件跨組織推動工作內容及參與概況。

(三)執行特殊績效說明

1、 擴大團體社群參與
作為平台中介地方社群,並連結外部資源,為本協會以及本計畫重要工作。本計畫希冀透過如此的社群擴大連結,達到地方傳統知識及產業之「價值創造」,讓農村產業有更多的可能;同時並捲動更多地方參與、世代傳承。
在溪州鄉內的團體社群參與,主要以溪州尚水農產股份有限公司夥伴、溪州農民朋友、專業生態團隊為重要合作團隊,地方學校則是我們文化深耕的對象,目前參與過的學校則是圳寮國小、成功國小西畔分校、 溪陽國中、基石華德福。
而為進行農產提升,我們亦與新月梧桐、許愿、源順食品、阿瑋米香、餐御宴等外部專業食品廠、餐廳、餐飲店合作,進行多項產品開發,以期達到更多地方產業之提升。
在銷售與推廣,本協會協力對外拓展通路夥伴,目前台灣北中南都有合作推廣店家。
空間專業之部分,本協會則向外尋求空間專業團隊,進行專業評估與建議,主要邀請兩組空間團隊協助:
成功旅社-實式設計有限公司
●空間需修繕評估
●空間修繕建議
●合作討論
大圳屋(牙醫蔡宅)-原生整合環境設計有限公司
●空間使用建議
●設計發想

2、 扎根於在地的知識應用
從在地出發,是本計畫之核心。本協會已於溪州深耕六年,歷來累積各項調查資料,然缺發統整,本計畫針對過去協會曾做過的田野資料或各項紀錄,來做全面性的統整,並於此基礎上進行生態、食農、鄉土之持續調查;以及各項在地知識應用之工作。
萬物自然、以及農業為地方的根基,本年度調查以生態、食農為主體,並依據調查製作地方野生動植物、食農資源曆,放於資料庫內。並以此發展多項教案、以及遊程開發。
在教案的部分共計有:與圳寮國小合作開發之「到純園找春天」,以及自行開發之「稻作生長史」、「溪州生態問與答」、「生態支援前線」等四組教案。
在遊程開發之部分則配合當地時令,並與友善小農合作開發:毛柿料理、鼠麴粿、端午菖蒲DUY、稻草鹿編織、稻草花圈、植物蛋染、米麵疙瘩、芋頭香菇飯糰DIY、烘窯、馬鈴薯採收、毛豆採收等11組新設計之遊程。
在地知識應用的對象,主要分溪州鄉內與鄉外。鄉內為地方學子與農民為主要對象。學子之部分,針對在地知識包含食農、鄉土、生態調查內容轉化進行教學,除已與圳寮國小合作發展成教案成果,並與成功國小西畔分校、溪陽國中、基石華德福等三所地方學校進行合作。透過此方式捲動更多地方孩童,並期待能夠凝聚地方,增加地方認同。
農民之部分,則主要針對生態以及遊程的部分進行導覽培訓。透過此方式,讓農民內化生態知識,並成為活動講師。
至於鄉外,則合計舉辦35場次之活動,拉進城鄉之間的距離與交流,開拓溪州農鄉的能見度,提昇對台灣農業的意識之外,並讓在地產業有更大的支持可能。

3、輔導成為可自我維持的產業模式
在地知識之應用,除成為非營利之教學資源外,並輔導協助發展成具商品價值之農產產品及旅遊產品。讓地方農民與居民能夠在此之中獲得實質之經濟收益,而使地方產業、文化、生態有更多延續之可能。
稻米是台灣、也是溪州農業之根基。溪州位於濁水溪溪畔,在濁水溪的灌溉下擁有3000公頃之水田。每個地方的作物都帶有其各自不同之水文、土壤特色,溪州產出的稻米特別Q黏,曾經以「濁水米」而遠近馳名。
然而台灣人每年食米量不斷下降,近年度已經創下新低,平均每人年食米量為44公斤。為提升台灣米食之應用,本年度我們協助研究並開發多項米食產品,包括進行地方品牌之粽子、米香開發,因應年節設計新三好米禮盒,以及讓米食有更多運用的米鬆餅、米穀粉、以及米餅乾之研究發展。目前米鬆餅及米穀粉已開發完成,並與地方青年合作完成產品設計。米餅乾之部分則還待持續進行配方測試。
此外,在農產多元性的部分,則分別與二重磚竹進行了芋頭種植試驗、以及與米大菇食合作,提供本應為廢棄物之稻草,進行香菇種植,並設計開發出年節送禮之香菇米禮盒。
同時,除農產品、農產加工品外,植根於地方之套裝行程開發,亦為本計畫之著力重點,本年度亦與在地友善小農合作,已開發如前述毛柿料理等11項遊程。並透過遊程之實際操作,帶給地方農民實質經濟收入。

4、 促進城鄉合作
除希望能夠推廣農業、生態、食農理念,也希望提供在地產業更茁壯之經濟基礎,本計畫亦致力於協助串聯城鄉合作,目前除了本協會與溪州尚水農產股份有限公司、湖埔社大合作舉辦活動以外,對外同樣也有學校、單位、機構要來此參訪交流。目前已經舉辦了35場次的活動。
對此的交流活動紀錄,都有紀錄於本協會大事紀以外,同時也在網路資訊平台做分享。

5、 持續地方捲動與扎根
目前營造的生態基地,位於溪州鄉圳寮村,地緣上關係,我們先與圳寮國小師生展開在地知識教案合作,並協力圳寮社區撰寫計畫等相關行政作業。病如前所述,並與其他三所在地學校進行了合作教學。
同時,產業之開發更是著眼於地方產業困境,協助地方進行一級、二級、到三級之產業升級。包括一級之農產品牌建置與品質穩定、二級之各類加工品開發、三級之行銷協助及在地產業旅遊之建置。
此外,並協助農民進行串聯,包括友善稻作產銷班成立,讓老、中、青三代農民有更多之傳承。

(四)指標達成情形

A.共同指標(目標/實際)
1.1 擴大團體社群參與數:14/17個
1.2 在地知識應用數:20/22件
1.3 促進城鄉合作件數:35/35件
2.1 社區志願服務時數:3000/3000小時
2.2 引進學校與社區合作件數:2/2案

B.個別指標
老空間再造:1/2案
友善農產、農產加工品開發數:3/6案
農產管理系統建置:1/1案
銷售平台建置:1/1案
組織在地導覽員數:5/4人
在地遊程發展數:2/11件
文化展覽及文化、農藝深耕活動數:35/38件
出版品:1/5件
生態/藝術村、生態據點營造數:3/1案
(細目請參考附件各項指標達成情形。)

三、遭遇困境與問題分析

請參考附件遭遇困境與問題分析。

四、建議本部協助改善措施

(ㄧ)此計畫以營造友善農鄉發展為主,貴部亦可協力共同行銷推廣
(二)其他尚無

五、預期效益

目前達到(含進行中)以下階段性效益:

(ㄧ)地方知識、資源資料庫建構,增加地方發展之資訊利基
(二)農村老空間活化,提升農村新生活美學,增加地方公民據點
(三)發展友善農產品、農產加工品、食農遊程,提升農產價值
(四)進行生態空間營造,增加環境教育據點,並提升生物多樣性
(伍)建置文化深耕活動模組:對內結合學校、社區,並培力組織地方生態導覽團隊,增加地方生態、農業、鄉土認識;對外辦理體驗教育活動,增加城鄉交流互助,以期逐漸達到農村共好之模式。

六、附件

(一)相關照片
A.在地知識資料庫及調查

A.在地知識資料庫及調查

B.空間再造-案例參訪

B.空間再造-案例參訪

空間再造-專業者討論

空間再造-專業者討論

空間再造-大圳屋活化整理

空間再造-大圳屋活化整理

空間再造-作為農業及文化據點

空間再造-作為農業及文化據點

C.農產開發-運用在地知識進行產品開發

C.農產開發-運用在地知識進行產品開發

農產開發-遊程發展

農產開發-遊程發展

農產開發-組織參訪/農民共學

農產開發-組織參訪/農民共學

生態營造

生態營造

文化深耕-教案開發

文化深耕-教案開發

文化深耕-教案執行

文化深耕-教案執行

文化深耕-與地方學校合作

文化深耕-與地方學校合作

(二)媒體採訪

日期 媒體單位 刊登
2017/1/10 高鐵旅遊雜誌 台灣高鐵雜誌
2017/3/25 壹週刊 https://goo.gl/k29Poa
2017/4/14 客家電視台 客庄好味道
2017/5/10 壹週刊 https://goo.gl/q2u3FN
2017/6/27 自由時報 https://goo.gl/XEWgbg
2017/8/3-5 大愛電視台 大隱於市
2017/10/27 自由時報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235858

(三)在地知識資料庫細部說明

請見附件

(四)食農鄉土調查細部說明

請見附件

(五)生態營造計畫及調查細部說明

請見附件

(六)農產開發計畫其他細節說明

請見附件

(七)空間再造「大圳屋」說明

請見附件

(八)空間再造「成功旅社農用書店」說明

請見附件

(九)社區協力計畫討論說明

請見附件

(十)相似案例參訪交流說明

請見附件

(十一)相關文宣DM檢附圖檔

請見附件

(十二)在地知識調查人員說明

請見附件
keyword文章關鍵字: 農業溪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