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青銀合創實驗方案
當藝術發聲時-雙和都會型社區美學實驗計畫
點閱率:51971
專案啟程:2017-09-01 ~ 2020-12-31
為改善中、永和地區紊亂的巷道景觀,與疏離的鄰里關係,本計畫以「社區美學」「藝術發聲」作為策略,選擇了雙和三個不同區位與類型的社區-秀峰里、永貞里、民樂里(108退出)、民治里(108加入)作為實驗場域,結合年青藝術家及社大蓄積能量許久的藝術課程師生,進入熟悉的社區生活空間,共同實驗發展雙和都會型社區美學的營造模式。
2017/10/18 10:27
點閱率:14772
轉寄

過去,社區營造經驗偏重在鄉村社區的活化和振興。人口聚集、生活品質差的都會區,反而缺少社造資源投入。當所有社區夢都在原鄉,城市理所當然變成不宜久留卻又無法脫離的異鄉。不過,近年來有群體開始關注到城市社區營造面向,例如促動藝術家走出美術館,到周遭老社區進行創作,激發城市想像。也有人思考城市中公寓大廈組織的可能性,希望建立都會社造模式。

都市的社區營造面對不同於鄉村社區的多種挑戰,例如,傳統仰賴村里組織、社區發展協會的操作經驗,在連結薄弱的都會社區顯然無效。但新媒體、科技網絡的運用,卻可能突破都會社造工作的困境。

本計畫所在的雙和社區也具備這樣的特質,人才濟濟卻鮮少連結、共同生活領域重疊率高卻幾乎看不到彼此交流的痕跡。基於先前的分析,我們試圖從居民最有感的生活空間改變/改善切入,在「生態雙和」的城市願景下,以「社區美學」、「藝術發聲」作為策略,初步整理出「都會型社區藝術現況」的四個挑戰與解決方向:

 

缺乏美感協調與整體性

台灣社會普遍對美感培育漠視,不只是學校師資缺乏美感知能,美術課做教材商準備的材料包,或是一味模仿老師的繪畫,完全不見對於個人美感知能的培養。在其他面向生活、家庭、社區這些可以培養美感的場域裡,也因為長期壓抑創意、觀察力以及功利價值觀取向,使得個人品味生活的能力低落,將就眼前城市突兀醜陋的建築與街道。回頭來看我們的社區空間:巷道騎樓兩側停滿汽機車或是以雜物花盆佔位、後巷堆積雜物、公共空間不足,所以在人來人往的車道上擺幾張椅子充當休憩點、想到美化最簡單的作法便是在牆面和鐵皮上漆上俗艷的卡通彩繪;縱使有心人自力營造環境,也因為缺乏美感協調與社區共識,單點零星的施作,讓社區空間美化無整體性規劃。

 

形式單一通俗化,無法明確彰顯或區隔社區特色

綜觀諸多社區藝術行動,大都僅限於某一項特定主題,欠缺整體性、系統性的運作,例如:單獨推動牆面彩繪、閒置空間改造、資源回收、髒亂點清除或綠美化等單項活動,未能全面性整合社區生活環境品質需求。除了主題形式單一,有時候礙於都會型社區內多元族群階層頗眾、利益衝突與政治紛爭,社區熱心人士在執行改造時,無法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和特色,或是持續性推動,使得文化特色無法彰顯,社區之間也欠缺可辨識性。
 

社區藝術發生(聲)時,仍多為藝術家主導,居民參與層面少

「藝術介入社區」是近年相當熱門且受到公私部門關注的文化行動,它著眼於「公共性」與「文化自覺」,企圖讓藝術走出美術館圍牆,在我們生活的公共空間實際發生,鼓勵每個人自主參與以及跨領域的交流合作,一起認識地方文史與生態,討論並創造出更好的社區生活品質。社區藝術在台灣累積不少案例:台南土溝農村美術館、台灣當代藝術館舉辦幾屆的「藝術介入社區」活動。然而在實際社區現場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些問題:是藝術工作者帶著作品到社區四處放置,還是藝術家進到社區觸發居民對藝術和議題的認識?藝術家能否用社區聽得懂的語言來進行溝通和互動?藝術要帶給社區什麼?能否真正回應社區的問題?以及一個重要的反思:在政策補助的推波助瀾下,社區藝術究竟只是淺層的社區空間美化工作,還是以社區居民為藝術主體、共同經歷漫長的創作過程的文化行動?

 

缺乏公共空間、人口密集卻封閉疏離的都會型社區

社區藝術在鄉村型社區與都會型社區的操作策略也不盡相同,都會型社區居民知識水準相對較高、群體組成多元又具封閉疏離性,往往需要一個長期在地方耕耘的社區工作者搭配藝術工作者,共同掌握社區脈絡與空間議題的發展。同時,都會型社區的空間特性─缺乏公共空間、人口密集卻封閉疏離,更是社區藝術計畫的一大挑戰。但從當代藝術去中心化的觀點來看,這些限制一方面也具有推動社區作為開放美術館的可能,甚至透過藝術的發生(聲),串聯起城市中那些不曾為人照見但有豐富內涵的美學空間。
 

綜上所述,過去社區公共藝術思維,多以藝術家為本位,藝術家透過自己創作的脈絡與媒材回應社區,過程中社區多數是被動接受的,因而較少社區本身的能動性。我們希望能夠透過這個青銀合創計畫,由藝術專業青年莊皓然搭配長期在地耕耘的永和社區大學,協力秀峰、永貞、民樂三個社區的居民三方共同參與,藝術家與社大藝術師資提供美學專業,社大扮演組織推動平台,經由各種社區藝術行動,與社區居民共同發展具在地特色的「都會型社區美學」之共同願景。

 

並訂立以下四年計畫目標:

 

■四年計畫目標:

第一年目標(106):凝聚社區共識,發掘地方特色

本計畫第一年,將與三個社區(秀峰、永貞、民樂)里長、社區居民、在地公共社群、社大藝術課程師生,親身體驗、培力共學,重新檢視既有社區發展面向與地方內涵的關聯,用不同專業視角,發掘真正屬於庶民的、生活的、跨領域的在地知識和特色,成為後續計畫基礎資料。

 

第二年目標(107):點亮窳陋處,打造社區意象

據前一年盤點資料,與社區一起細緻擬定不同面向的可行策略與發展行動方案,同時培育社區幹部,將社區問題之處的暗點,轉化為亮點,打造鮮明的社區意象。

 

第三年目標(108):社區串連,帶動鄰里美學運動

社區居民不只參與更具備藝術創作者身份,推動執行各個藝術方案,彼此支援串連,帶動全面而整體性的社區美學運動。

 

第四年目標(109):開花結果,社區就是一座開放美術館

匯整四年來做中學、學中作的計畫過程,進行成果發表。其呈現方式,將呼應當代藝術發展趨勢與都會型社區的空間特性,讓社區本身就是一座開放美術館,在地居民就是美術館主人/創作者,邀請城市中的居民一齊來欣賞、享受社區改變的成果。

keyword文章關鍵字: 民樂里社區永貞里秀峰里永和社區大學藝術介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