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會推動與社區有關之計畫
「雇(僱)工購料」與「社區自力營造」
發表時間 2010/03/15 18:36
登入

「雇(僱)工購料」與「社區自力營造」

0
閱讀人數:1213

★「雇(僱)工購料」vs. 「居民DIY」

「雇工購料」依字面上的解釋,可以拆解成「雇人工」與「買(尋)材料」二個部分,有別於「100%由專業者執行」的傳統事務所或營造廠所建構的空間生產模式,這裡是以社區居民參與做為主體,並逐演變成後來“雇在地工,執行在地工程”的社區自力營造模式。

而目前的「雇工購料」發展趨勢與「100%居民DIY」也有所不同,前者比較強調由社區來扮演統籌運作的角色,而將部份較困難的工程與作業委由更為專業的廠商來執行---這樣的原則也同樣被落實在工程的實際施作過程中。而「100%居民DIY」則比較強調由社區自行雇請居民當工人,在體驗自力營造的過程時,同時解決失業閒置人力與低收入戶的困境。

★「雇(僱)工購料」─社區自力營造地方美學的催生劑

因為「雇工購料」在居民參與及專業協作上取得較好的平衡,使得居民有餘裕對「購料」這個項目賦予更好的意義。

於是,在「雇工購料」的過程中,居民不僅自己要動手「作」、也將透過自己動手「找」的 過程,發掘出地方上較有特色的在地材料;而這些被選中的閒置空間與廢材,將依照居民的共同願景被型塑出來,進而跳脫出「形式美學」的窠臼,讓「地方美學」與社區營造工作所追求的“造人”精神相互呼應。(意即營造的重點不在於美不美,而在於適不適合)

因此,在這一連串的「討論設計」、「取得土地」、「取得公部門資源」、「尋找協作者」、「組織工班」、「找材料」、「採購材料」與「品質監督」……的運作之下,社區公共空間得以在居民的自力營造過程中被親手建構起來,讓公共藝術的新意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並存不悖。

★「雇(僱)工購料」與「參與式設計」

「雇工購料」無疑是「參與式設計」被實現的策略與成果,它通過「 實作」的過程,讓這些“在地的”、“合作的”、“協力的”資源被統整起來,也讓“凝聚居民共識”這樣抽象的目標獲得具體的血肉。

每一個透過「雇工購料」成功改造社區生活空間的案例,都有可能產生以下由「參與式設計」所帶來的優點:

  1. 參與式設計使計畫比較適合當地的社會狀況
  2. 實踐民主的原則
  3. 提高當地居民的自尊
  4. 教育市民及設計師
  5. 增加市民的權力
  6. 產生合乎正義的環境決策
  7. 提升居民的社區感
  8. 創造具有遠見的社會變革
  9. 鼓勵市民愛惜地方之心
  10. 分享創造的快樂
  11. 帶來新的想法和做法
  12. 帶來健康的好處


以上內容部分參考自下列著作與資料:

  1. 《雇工購料的 29 道步驟 7 個階段與 6 則故事》,李柏賢/陳奕汝,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年。
  2. 《社區培力.另類出路-參與式設計》,OURS都市改革組織網站。
  3. 《種下社造的樹苗.澎湖縣七美中和社區龍埕步道整建》,內政部營建署,2006年。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