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知識庫。KNOWLEDGE
大西村的故事
文/王本壯;圖/王本壯
(聯合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發表時間 2014/09/29 00:31
登入

大西村的故事

0
閱讀人數:2356

文‧圖/王本壯(聯合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社區」,一個共同生活的群體。對一個在這裡生活很久的人而言,往往很容易忘了身邊的許多事物,在我們追求新的居住環境空間,除了要建設一套完善的經營管理規則外,更應回溯在地原有的資源,並將此元素融入新的營造之中,有此共識,方能使社區有好的開始及具備永續經營的能力,更可延續地方傳統文化帶動地區整體發展。因此,在推動大西村的社區環境改造時,社區居民與專業團隊透過駐地工作坊的方式,重新找回社區過去的記憶,建立人、文、地、產、景的資料庫,並建構社區未來發展的願景,積極鼓勵社區居民珍惜現有的資源並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苗栗縣造橋鄉為台灣客家人聚集的主要鄉鎮之一,將近4000位居民的大西村,客家人口超過八成,堪稱台灣客家第一大村。客家話原在此通行無礙,但是近年來,由於大環境的改變,年輕人能聽說客家話的比例有逐年下降的現象,實為客家文化傳承的一大隱憂。而社區居民多從事屬於二級產業之製造業及三級產業之服務業,日常忙於生計、鮮有時間顧及精神層面之生活,以致多就由宗教信仰填補空虛。

因此,在面對日漸疏離的人際關係,與日趨式微的傳統宗教、制度及鄰里關係,社區需要的是重整新的人際關係並重新建構新的生活價值觀。所以,期望推動社區居民參與社區事物,進而凝聚社區共同意識,創造社區認同感,達到提昇整體居住生活品質。

 

1.社區民眾參與討論

 

然而,村落的營造與發展是需要在地居民共同決定,不論是文化、產業或硬體工程,都應由居民參與決策過程,甚至自力營造,才能夠永續。一方面可讓居民對自己的社區更加了解,同時也培養居民自主觀念,有足夠的勇氣決定自己社區的發展方向,特別是在面對外來的專業者時,亦能站在平等的立場與其對話和溝通,積極參與社區規劃和公共事務的決定。惟有如此,才能夠建立在地居民對在地核心價值的認同和社區的主體性。

社區居民與專業團隊在開始進行社區資源的基礎調查時,先參考現有的文獻資料,再透過觀察與訪談方式,收集彙整大西村在地人、文、地、產、景之相關資源。尤其是針對耆老進行訪談,以目標式導向追溯長者們對過去大西村的記憶,期望建構出大西聚落的歷史發展地圖,供後世保存與流傳。

 

2.民眾維護社區環境

 

在上述的調查過程中,統整出大西聚落之四項特色,分別為歷史、藝術、景觀與人力。在歷史方面,大西擁有豐富的歷史建物,特別是在住宅方面,有三合院、夥房…等各式建築,漫步於大西村中,將可以感受其保留之傳統歷史特色;藝術方面,有老式的木頭窯、現代的力馬工坊,而充分表現在地風俗與特色的萬善祠以及慈聖宮…等宗教建物,零散座落在大西村中,也都成為大西在地藝術呈現的一部分;景觀方面,大西的觀光休閒產業潛力更是不可小覰,有劍潭古道與步道、賞楓步道,而產業更是多元,有傳統茶業、養蜂園、柚子與窯業…等,在觀光發展上有多元可能性,並多可與在地傳統相傳承與映襯;最後,也就是可將前面各項大西發展串連而起的一點:人力資源,大西人力結構發展完整,各專長領域人才皆有,在活動配合以及發展上,都可相互幫忙、補足,並有熱心、願意做的人士帶領,將大西各項特色結合,並永續保存下去。

 

3.4. 大西社區彩繪

 

在實際運作時,更透過不同的角度觀察聚落內的空間景觀,將環境景觀進行四項分類如下:分別為「優」--永續的維護及保持,建議聚落的空間營造可持續地保持甚至以此為示範擴大規劃;「佳」--需進行簡單之維護管理,指本身具備良好的特質或條件,但缺乏進一步的維護,如稍作改善或環境的整理,應可達到不錯的視覺效果;「可」--需進行環境的綠美化或空間的改善與再利用,也許本身已具備相關的條件,但由於與現況不甚符合,因此建議可作部份的重新規劃;「差」--現況與在地環境不符甚至有礙觀瞻,因此建議作整體改善。


這樣的運作方式在於希望透過觀察聚落內的空間景觀,刺激居民重新檢視聚落內的環境空間,將此列為大西村未來生活空間硬體設施規劃的參考資料。在進行觀察的同時,也可以建立大西社區村落居民生活路徑的分析,並從社區居民的對談中得以了解平時的生活型態,建立個人的生活路徑,從中紀錄路徑感受與環境建議,探究良好的面向與需要。大西村的故事呈現了在社區營造三大面向中「造景」的重要操作模式,無論是從過往歷史文化,或是現在的居民生活,以及未來的社區發展,皆可透過居民與專業者的互動溝通與討論評析,漸次形塑一個可以逐步實現的願景。

 

5.大西村社區環境改善推動示意圖

download附加檔案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