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參與。PLURALISM
從不簽名的作品 豐南社區紀行
文/林劭璚;圖/林劭璚
發表時間 2009/12/11 20:19
登入

從不簽名的作品 豐南社區紀行

0
閱讀人數:976

撰文.圖檔/林劭璚


  

豐南社區入口

         Cilamitay豐南社區位於花蓮縣富里鄉鱉溪中由北岸的沖積河階,是鄉內位置最南、面積最大的村落,東隔海岸山脈與台東縣成功鎮相鄰,南邊則是台東東河、池上。Cilamitay是阿美族語「大樹根」的意思。清末開始有阿美族人來此定居,最早的落腳處在鱉溪南岸。七十多年前,族人覺得聚落離耕地太遠,才搬遷至目前的位置,因為此地有巨大的楓樹,樹根大到可以做為橋樑,而命名。

   

這裡冬天的油菜花田會長出好多蝴蝶,都是媽姆(阿嬤)種的

從玉里沿台九線進入富里市區,接台二十三往東走,首先看見山邊廣大的稻田,金黃稻穗搖曳,午後的陽光下格外溫暖,經永豐社區,抵達豐南─永豐之南,Cilamitay(吉拉米代)。在文史工作室的門前停了下來,接待我們的是豐南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王晉英先生和總幹事吳秋妤,王晉英大哥是舊識,過去幾次在豐南的營隊都受到他很大的照顧與幫助,秋妤是當地青年,在台北工作一陣子後,回鄉服務。

吉拉米代文史工作室
社區家政班成員的手工藝品
整個下午,秋妤帶我們認識現在的Cilamitay。第一站是「養鴨人家」,入口為竹林廊道,通過後是一以稻草及桂竹架構而成的涼亭,屋主鄭秋妹與他的先生在設計此一涼亭前,觀摩其他的類似建物並研究了很久,四邊梁柱上纏繞麻繩,安全考量,擔心孩童在玩耍之間撞到邊邊角角,也同時創造了一種古樸的感覺,秋妹是家政班成員,他們將自家原有屋舍進行修復及綠美化,提供給遊客進行「鹹鴨蛋DIY」等體驗。
養鴨人家中爽朗健談的秋妹姊

第二站是呂正雄faki的家,豐南氣候濕潤,適合黃藤生長,呂正雄faki是藤編藝術家,現年七十三歲,年輕時跑過遠洋,在桃園待了二十八年,回鄉已九年。faki的籐編技術自父親和哥哥那裡習得,從小看哥哥做,我問,看久了就會嗎,他緩慢而認真地回答我,還要做,要做才會。
藤編藝術家呂正雄faki

籐編並不簡單,選材後必須經過細心處理,一上一下編壓穿繞,循序摺疊。通常一個小型原住民背籃需耗費一至兩天的工作時間,原住民背籃堅固耐用,過去一直是居民生活必需品,不但能攜帶重物,更能背負孩童,現今除實用功能外,搖身一變成為擺飾品,faki製作各種尺寸的背籃,也運用人工藤鮮艷的顏色加以混編。
細膩熟練的籐編技巧
呂正雄faki的籐編作品
家中牆上掛滿了他的木刻作品,是近年進修學來的,faki的木刻作品內容多為阿美族人物,他笑說,在松年大學裡學木雕,排灣族最厲害。faki現在更在社區內開課,一個禮拜兩個小時,教導部落的小朋友學習籐編技藝。

離開前,我問faki,我們拍了很多你的照片,你要嗎?faki習慣以族語交談,對於華語的反應較慢,我重複了一次,用更慢的速度。faki聽懂了,伸出兩根手指,比YA的手勢,笑著說:「我要兩張!」大家都笑了。
呂正雄faki的木刻作品

第三站,我們來到已廢校的四維分校,這裡有一列清空的教室,未來會是社區的碾米廠和農事體驗中心。建築物外的走道和花園,都靠工班們辛苦打理出來,沒有邀請任何專家代為設計,居民用竹築成籬與廁所的門,把椰子殼做成植栽的容器。沒有水,工班們就從很遠的地方自己牽水過來。一點一滴都是居民的心血累積。籌備中,預計十二月開幕。
download附加檔案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