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參與。PLURALISM
成為經典小鎮之前:苗栗苑裡小鎮的深度旅行(下)
圖/文:社區通採訪小組
張丞嘉
發表時間 2019/03/01 12:00
登入

成為經典小鎮之前:苗栗苑裡小鎮的深度旅行(下)

0
閱讀人數:2506

  在成為經典小鎮之前的那些故事:苗栗苑裡小鎮(上)一文中,我們隨著當地青年組織「苑裡掀海風」走訪天下路老街,一窺藺草在苑裡小鎮上留下的風采。本文將繼續帶領讀者深入苑裡小鎮,走訪苑裡老市場、探查國寶級作曲家郭芝苑故居,更進一步了解苑裡小鎮的魅力。

 

  沿著天下路繼續前行,走向苑裡鎮上最繁華的一條街上,我們來到「苑裡公有零售市場」,107年9月的夜裡,一把無名火燒毀了苑裡公有零售市場,這個老市場一夕之間成為斷垣殘壁,這把無名火燒得市場裡的攤販們頓失據點,雖然實體的建物消失了,屬於苑裡人共同的記憶卻不曾抹去。

 

圖:被焚毀的苑裡公有零售市場,目前仍進行文資審議的流程中,僅能透過鐵絲圍籬遠遠看著。

 

  苑裡公有零售市場建於日治時期1909年,隨著日本政府推動現代市場的腳步而落成,是一座公有的室內市場,有著良好的排水系統、兼具採光及通風的大面積窗戶設計、二樓使用木作,如此現代化的市場設計,正好見證了台灣現代化歷程,也乘載了近百年來苑裡居民生活的日常。「苑裡掀海風」在返鄉之時,便著手調查老市場內的文史軌跡,並在107年的夏天號召有志一同的青年學子,辦理了「市場人生:田調策展工作坊」蒐羅市場內庶民文化之美、老攤販的職人精神,不管是魚丸店或是裁縫店,在他們眼裡都是值得被認真記錄下來的。就像所有社造夥伴一樣,都是從小地方開始,慢慢地讓更多故事被人們看見。「苑裡掀海風」說對市場的攤販、居民而言,更是一輩子生命裡面難得被「採訪」的經驗,看似平凡無奇的工作,卻也能夠成為展覽的元素,是這群小人物們一輩子難忘的回憶。而在正式展覽的時候,更有平常在市場擺攤的大哥、大姊,特別梳妝打扮出席,享受屬於他們的時刻!

 

  也幸虧有這些資源調查記錄,讓大火雖然燒毀了老市場,但這些珍貴的回憶還留在所有人的心中。而在火災後,「苑裡掀海風」也在市場旁邊擺起了臨時攤位,邀請所有人寫下對市場的回憶,他們說:「當下的感覺是非常痛苦的,感覺像是在舉辦這座老市場的喪禮。」他們也第一步挺進被焚毀的老市場內,由具有博物館背景的夥伴用典藏文物的方式召集攤販、志工共同整理市場內還殘留下來的物品,大夥們拿著小刷子、戴著口罩,小心翼翼地撿拾著這些物品,輕輕地刷去殘留在物品上的灰燼,靠著大夥的力量,整理出許多攤販的物品,並在苑裡的市場內借用了一個閒置的攤販,展出這些經大火淬鍊的物品,默默紀念著曾經繁華。

 

圖:經搶救過後的市場攤販文物,透過展覽讓我們得以一窺常民生活。

 

  每個小鄉鎮都有自己的市場,每一個市場都默默地乘載了無數貨物的往來,也讓許多居民在這裡互相交流,讓無數個家庭得以在這個小鎮中扎根,或許這些市場看似不起眼,或者雜亂不堪,但不妨讓我們也用另一個角度,細細端看每一個市場在地方上特殊性,或許我們也能夠像這群年輕人一樣,看見市場的美麗與獨一無二。

 

  沿著市場繼續前行,我們來到國寶級音樂大師郭芝苑的故居,很難想像在這樣的小鎮裡面,這麼不起眼的道路旁,竟然孕育出獲頒金曲獎終身貢獻獎的一代音樂大師。郭芝苑大師是台灣本土重要的音樂創作家,曾譜出《鯽仔魚要娶某》、《嬰仔睏》、《紅薔薇》等膾炙人口的台灣歌謠,一生獲頒無數榮譽,他的音樂來自土地的滋潤,多以他的母語─台語進行創作,內容多與台灣生活背景、人民情感或社會現象有關,傳唱一整個時代。現在,苑裡的夥伴們也結合教育,不定期結合音樂家於郭芝苑故居辦理藝文展覽或音樂表演,期待讓苑裡的小朋友以及居民們了解,苑裡雖然是一個小鎮,但卻也有著這樣豐沛的能量與藝文之美。

 

圖:郭芝苑故居內導覽。

 

  走訪苑裡小鎮,市民的街景看似平凡,卻透過「苑裡掀海風」的帶領,我們走入歷史的長廊,從藺草產業的興盛看見台灣現代化的縮影以及產業結構變遷、都市化的來臨;走訪市場,我們看見不僅是商業市場的繁榮,更是人情味如何透過一層一層的堆疊,讓一個世代的苑裡人濃得化不開;親臨郭芝苑故居,聽著郭芝苑大師的音樂,在管絃樂的滋潤下,我們感受到的不只是音樂,而是這片土地帶給人們滿滿的養分,能夠開創更多美好的事物。

 

  很慶幸有這麼一群青年,在地方上耕耘,除了透過辦理活動與社區互動外,他們更集資開了一間獨立書店「掀冊店」,舉辦文學講座、藝文展演外,更將在地的友善食材融入菜單中、開辦市集、舉行小旅行,透過更深度的扎根擾動,讓更多人能夠認識苑裡這片土地。而誰說旅行只能有一種模樣,透過小鎮青年們的帶領,我們得以蹲下來感受這片土地的心跳,而不再只是蜻蜓點水式,僅僅透過消費來認識這個地方。

 

  成為經典小鎮之前,小鎮裡面就有他獨一無二的風貌,成為經典小鎮之後,要做的努力還有更多,除了政府端的資源挹注外,更重要的是在地的參與,搭配整體的規劃,融入在地的聲音,讓經典小鎮能夠擦亮經典的招牌,展現他的風貌!

 

本文採創用CC3.0臺灣授權條款:姓名標示-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分享

download附加檔案
location地址:
keyword文章關鍵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