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知識庫。KNOWLEDGE
「88水災」後前往桐林社區服務記事
文/陳克瑤;圖/陳克瑤(南投縣政府文化局藝文推廣科)、李俊憲(南投縣社區營造中心竹山區工作站)
發表時間 2009/09/01 17:50
登入

「88水災」後前往桐林社區服務記事

0
閱讀人數:1608

作      者:南投縣政府文化局藝文推廣科陳克瑤小姐
圖片提供:南投縣政府文化局藝文推廣科陳克瑤小姐
南投縣社區營造中心竹山區工作站李俊憲老師

98.08.17攝於南投縣隆華國小,921震災和賀伯颱風倒塌後又重建的可憐國小;此次第3次坍塌!

莫拉克來襲引發「88水災」,造成南投縣信義鄉、仁愛鄉社區不同狀況之損失。原通往信義鄉需經台16線,88水災造成該路線對外交通中斷,進出「桐林」社區需由舊台16線經水里接台21線經新山村於新山橋前需高繞(單行道)接人倫林道後接台21線往信義再接信和產業道路後接新中橫經和社(又名同富村)方可抵達該社區。其位置在南投縣信義鄉東南方同富村內七至十二鄰一帶,兩面環山,處玉山山腳下、和社溪與陳有蘭溪的合流處,台21線新中橫蜿蜒其中,西南隔和社溪與神木社區遙遙相望;北鄰同富社區;東鄰東埔社區,社區景觀資源豐富秀麗,四季各有不同風情,晨起時被雲霧環繞,身在玉山懷抱,頗有「漫步在雲端」、只願身在此山中之感!

98.08.17攝於南投縣台21線「路斷」處

災害過後,本縣竹山區輔導站-大葉大學輔導老師李教授俊憲和紀錄片導演吳導演即在8月12日時,即駕駛四輪傳動高底盤之車輛,前往桐林社區瞭解災損狀況。當時多處道路嚴重坍方,並需高繞至產業道路行駛,產業道路除單向通車且泥濘不堪,原僅需約1.5小時之車程(單程),此行卻耗費約3.5小時始抵達該社區7至12鄰處。「桐林社區發展協會」劉理事長豐彰見到老師時,第一句話是:「老師,您是我們目前見到的第5輛車輛」,當時社區對外聯繫中斷,物資空投不易,再加上賴以維生的農田、茶園等毀於一旦,可以想見居民見到老師時的心情。幸而社區中無人傷亡,然而由於雨量暴增引發大量土石流,造成7至12鄰中9戶民房遭大量土石嚴重沖刷,屋內及庭院四週均布滿泥漿與土石,造成當地6戶民房室內及庭院積滿爛泥,並阻隔9至10鄰的聯繫;另外原本寬度僅約8公尺、深度約4公尺的野溪,由於水災上游的堰塞湖潰堤,挾帶大量土石沖刷下來後面寬竟暴增為約150公尺、深度亦陡升為約40公尺的峽谷。

98.08.17攝於南投縣桐林社區,原本寬度僅約8公尺、深度約4公尺的野溪,由於水災上游的堰塞湖潰堤,挾帶大量土石沖刷下來後面寬竟暴增為約150公尺、深度亦陡升為約40公尺的峽谷

經過第一次初勘後,由於社區人力不足,亟需人力協助清理,於是李老師在8月15日時召集大葉大學休閒管理系師生計19人,於8月17至18日前往社區服務。學校師生共同出資2萬元購買白米、礦泉水、泡麵、罐頭、手電筒等民生物資,另外,台中縣龍井鄉竹坑社區陳理事長森地、烏日鄉九德社區張西韻先生、大葉大學休閒管理系林教授擎天,彰化縣鹿港鎮林政輝先生,各自提供適合當地路況之四輪傳動車輛,服務隊得以順利前往;本縣集集鎮吳厝社區楊理事長文琮自費購買新的鐵鏟、畚箕,楊理事長夫人抽空自製素粽一批,讓服務隊帶著不同社區夥伴共擁的情與義,前往桐林服務,在此致上深深的敬意與謝意,每一位付出的夥伴,真的發揮人飢己肌,相互扶持的精神,感謝!

98.08.17攝於南投縣桐林社區,歪斜且勉強站立的透天厝,倚在原本寬度僅約8公尺、深度約4公尺的野溪,暴增為約150公尺、深度亦陡升為約40公尺的峽谷旁

我們一行服務大隊於8月17日上午9時30分從南投交流道出發,由舊台16線經水里接台21線,經新山村於新山橋前高繞單行道,接產業道路後,歷經3小時(較原1.5小時的路程,多出一倍的時間)至12時20分抵達,一路上隨處可見掃至一旁的落石,很難想像剛開始發生風災時,會是如何的慘狀!可想見努力搶修道路的工程人員是多麼的辛勞!台灣有你們真好!

98.08.17攝於南投縣桐林社區羅先生家,鋪滿泥濘土石的後院與排水溝,李老師和學生們不斷的清理淤泥

下午一點時,我們來到了家中僅剩老祖母與小孫子的羅先生家中,協助清理,只見庭院佈滿了垃圾與深達約20公分的爛泥,後院與排水溝亦鋪滿泥濘的土石,我只能說:「好慘,如果這是我家,我真的會很想哭…」,簡陋老舊的「竹管厝」(屋子由竹管、泥土和磚頭混合製成),看到客廳牆上掛著見證恐怖災難的日曆,心中真是百感交集,恨不能成為魔術師,讓一切恢復原狀。

98.08.17攝於南投縣桐林社區羅先生家,庭院佈滿了垃圾與深達約20公分的爛泥,李老師和學生們努力清理淤泥的情況

98.08.17攝於南投縣桐林社區羅先生家,庭院佈滿了垃圾與深達約20公分的爛泥,學生努力清理淤泥的情況。

老師分派好工作後,每一個人便努力的鏟土與倒土,這樣的動作一直持續著,攙滿泥水的土,重量十足,但是每一個人悶著頭辛勤的清理著,真的受不住的時候,也只是抽空喝口水,抹一下臉上的污泥,換一下氣,便又投入工作中。李老師不停的鏟土,讓我懷疑他以前是否作過泥水工的工作。我們一直工作到6點,才回到理事長家中休息,每一個人雖然身上與臉上濺滿泥漿,力氣也用盡了,卻感到些許「付出」的欣慰。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