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會推動與社區有關之計畫
社區劇場與社區學習
文/
蔣玉嬋
(世新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發表時間 2010/09/03 17:39
登入

社區劇場與社區學習

0
閱讀人數:1306

【作者/世新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蔣玉嬋】


在社區主義和公民社會的思潮下,社區學習為各國所關注,希望社區居民在社區中學習與社區生活有關的事務,以促進個人成長、激發社區認同,結合群體的力量解決社區問題,帶來社區的繁榮與永續發展。

「社區總體營造」為文建會鑑於工業文明帶來環境景觀破壞、人際關係疏離等問題所提出,希望透過「社區學習」培力社區居民,使具備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與意願,自主經營管理自己的社區。為了培力社區民眾發聲,凝聚社區意識,並將「社區劇場」列為重點工作。

有關社區劇場的概念,深受Paulo Freire「被壓迫者教育學」一書的影響,鼓勵受壓迫的社區民眾在劇場裡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表達社會處境。以其做為社區學習的策略如何得以發揮效果,是本文關注的課題。

本文乃就此課題深入探究,除了闡述社區學習的意涵,並探討社區劇場的意義、操作方式及在臺灣的發展現況,就其與社區學習的關聯加以論述。最後,提出相關的建議,希望做為後續推動的參考。

關鍵詞:社區總體營造、社區劇場、社區學習、培力、被壓迫者教育學

壹、前 言

傳統的社區劇場,顧名思義,是在社區中表演的戲劇。Voss等人提出,社區劇場經由提供社區成員參與美學創造而豐富社區(Voss,Cable,&Voss,2000;引自Kramer,2005)。1974年巴西籍的劇場導演Augusto Boal發表「被壓迫者劇場」一書後,開啟了社區劇場的新意義。該書受到巴西成人教育學家Paulo Freire「被壓迫者教育學」一書的影響,鼓勵受壓迫的社區民眾在劇場裡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表達社會處境。這套系統被各國用於社區成人教育,培力社區居民以從事社區營造工作。

為了培力社區民眾發聲,凝聚社區意識,文建會自2002年開始進行「社區劇場」的輔導工作,除了師資培育、劇場實習與觀摩,並遴選劇場示範點。2008年開始的「新故鄉社區營造第二期計畫」,更將之列為重點工作項目,希望透過劇場的練習,讓社區民眾認識自己、認識生活環境、認識自己與社會的關係,勇敢的自我表達,在傾聽互動中,產生對於社區事務的關懷與認同,並且願意為社區奉獻心力,也即是要以「社區劇場」做為社區營造的操作工具。

社區營造強調是社區不斷學習、不斷解決困難的過程。在過程中,不管是願景的建立、社區資源的調查、環境空間的改善維護、傳統古蹟的活化利用、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手工藝技術的傳承、人際的溝通互動…等,均須透過社區學習以產生共識,並使居民獲得必須的知識能力。也即是要透過社區學習,啟發並深化民眾的意識,培力(empowerment)他們具備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能力,並能以新興的生活價值觀來經營社區事務。

因此,社區學習所追求的不只是個人的成長,更重要的是社區共同的成長;它不同於課堂的上課,更重於生活的實踐與反省檢討,希望社區居民能覺察社區的問題,並透過對話溝通加以解決。這樣的理念相似於Freire的意識覺察(conscientisation),以Freire的教育理念為基礎的「社區劇場」做為社區學習的策略是否可以發揮效果,是值得探討的課題。

本文乃就此課題深入探究,首先闡述社區學習的意涵,包括社區學習的定義、重要性、社區學習的內容以及社區學習的方法;其次,探討社區劇場意涵的演變與發展、實踐方式及其對於社區營造的功能;並論述臺灣社區劇場的發展現況,及其理念與社區學習的落差;最後,提出以社區劇場實踐社區學習的策略之建議,希望做為後續推動的參考,使劇場蓬勃發展,發揮社區學習的成效,帶動社區永續發展。

貳、社區學習的意涵

一、社區學習的定義
20世紀以來,在社區主義與公民社會的思潮下,社區學習受到關注,國內外學者紛紛對其提出定義,茲擇數要者說明如下:

Zhu和Baylen(2005)認為社區學習是成人教育學的途徑,利用方法、計畫和服務,以發展民眾的知識、技術、信心和能力,使其能終身學習與持續服務社區。

陳錦煌(2004)認為,社區學習是在工作中學習,反省中增進…,是社區爭取「賦權」的基礎,也是解決社區發展難題必經的過程;可以幫助社區在全球化競爭淘汰中,找到立足點;也幫助個人在網路虛擬世界中,找到真實的存在。

林振春(2008)認為,社區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法、一種新的學習視野、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學習方法指的是,超越個人學習和團隊學習的人數限制,成為以整體社區層次的學習;新的學習視野指的是,超越書本學習和學校學習的空間界線,能夠將社區作為學習的資源;新的生活方式指的是,超越教育學習和工作學習的知識侷限,讓社區生活經驗成為學習的核心內容,並將學習結果帶來社區的發展。

綜合上述學者的定義,社區學習是社區居民在社區中,學習與社區生活有關的事務,希以促進個人成長、激發社區認同,結合群體的力量解決社區問題,帶來社區的繁榮與永續發展。

二、社區學習的重要性
社區總體營造理念的提出,起因於文建會從社會現象觀察,發覺地方和社區面臨了掠奪性、標準化與均一化的工業化經濟型態、鄉村人口外移與初級產業沒落、自然資源破壞與環境景觀惡化的困境。要再造社區的生機與活力,應將產業轉型為地方休閒遊憩產業,並透過居民的共同努力,營造人性化的社區家園(陳其南,1995)。

因此,社區總體營造強調「由下而上」、「社區自主」、「居民參與」和「永續經營」的原則。強調它代表一種思想模式的轉變,從社區開始培養公民意識,讓社區自己來管理自己。在公共政策方面,由地方社區主導,自己思考自己地方的未來,主動參與關心自己的環境,再要求公共資源的配合協助。在規劃地方的發展時,強調不同部門之間的系統整合作用,切入的課題可以是單一的,但必須帶出社區的總體性和相乘的效果(陳其南,2008)。

這樣的概念,不同於以往的社區發展工作,配合政府「由上而下」的指定、要求和期待(蔣玉嬋,2001)。而是要社區居民積極、主動的去管理自己的社區,營造社區的文化特色,除了新的生活價值觀的建立,同時要有新的做事方法以及新的做事態度。更重要的,必須要具備處理公共事務的技巧、理念和能力,能珍惜自己的社區資源,願意參與地方建設,營造自己的新社區和新社會。

觀念的改變、技巧的養成及意願的激發,有待透過「社區學習」來達成,誠如陳其南(1996)所說的:「地方和社區擁有最豐富的學習資源,地方人力的再開發,民間活力的再運用,產業的振興和社區生活環境的營造,都需要依賴地方性生程學習的建立。」、「社區總體營造,是要營造出一個新社區、新社會和新人種,在這個『造人』的工程中,是依賴著社區公民和知識分子的互相學習、自我學習和自我改造。」

從上所述,「社區學習」是達成「社區總體營造」的手段。可以永續發展的社區,大都具有一共同特色:不斷學習、謙虛以對、累積實力(陳錦煌,2004),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三、社區學習的內容
陳其南(1996)指出,地方和社區有環境景觀保育、鄉土教育、青少年校外生活、老人照顧、地方產業的轉型和社區總體營造的問題,都需要全體社區居民的參與。只有透過社區生程學習體系的建立,才能讓所有居民準備好再投入地方和社區的發展事務。

蘇昭英和蔡季勳(1999:69)提出,社區為一個生活環境,因此社區學習不能脫離現實的生活與真實的社區,其內容可以針對社區居民所共同關心的公共事務議題,社區的文史或傳統技藝,所在地區的生態環境,產業發展,社區居民或特定族群(如老人)的社會福利等課題,分別進行調查、分析或研習。

陳雪雲(1999)則提出,社區學習的內涵包括政治和文化公民權、在地文化、個人生命中進程的重大事件。蔡培村(2008)認為,社區學習的目的在於文史傳承與創新形塑多元文化、產業植根與發展因應經濟變革、公共建設參與培養民主政治,這些目的之所在便是社區學習的課題。

依渠等所述,社區生活的所有面向及問題都是社區學習的內容。而就社區營造的實際操作策略而言,居民首先要去發掘社區的資源,透過溝通、討論,凝聚社區的共識,然後從可以做的事,逐步實踐進行。這些步驟,是一連串學習的過程。在操作的層面上,切入的方式有社區生態環境景觀的維護;地方特有產業之開發與文化包裝;古蹟、建築、聚落與空間之保存;民俗廟會或祭典活動…等,每一個社區在不同的階段都面臨了不同的學習課題。社區學習的內容實是豐富而多元,並且隨著社區的發展階段而不斷擴展。

四、社區學習的方法
有關學習的方法,Jarvis(2002)以提供學習的機構管道加以區分,將學習分為正規、非正規、非正式和個人學習。van der Zee(1996)則將學習的型式分為引導式學習(guided learning)、自助式學習(do-it -yourself)和即席式學習(spontaneous learning)三種。

在社區學習中,非正規與非正式學習,自助式和即席式可能較被強調與訴求。但是,就社區營造而言,引導式學習亦有其重要性。誠如曾梓

僅限公開瀏覽 僅限公開瀏覽
TOP